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刻一所学校的“教育长相”,校长要花大力气在这3件事上丨头条

   

每一个校长心目中都有一所好学校的样子,也就是学校的“教育长相”。

陈罡校长做过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校长,做过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团委书记、副局长。2019年,他开始创办无锡SK海力士幸福外国语小学(简称“无锡SK学校”)。在他心目中,好学校的“教育长相”,应该有一套柔软而有力的文化,有极具审美且友好的场景设计,有一套情理相谐、人文高效的行为规则,分别代表学校的“精神长相”“视觉长相”和“行为长相”。

如何将心中的理想学校雕刻出来?不妨看看陈罡校长的“刀工”。

教育哲学:提出一种文化理念

想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首先要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办学校、办怎样的学校和如何办这样的学校。带着这样的思考,2019年8月,陈罡卸下在合肥的所有职务后,花了两个月时间广泛走访多个省市的中小学。

一路下来,他为即将全新设计的理想学校写下了长达两万字的办学方案,其中包括十个“教育信条”:

1.我们深信教育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根本;
2.我们深信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我们深信生活即教育,应当让世界走进学校;
4.我们深信社会即学校,应当让学生走向世界;
5.我们深信今日教育即未来之生活、今日学校即未来之社会;
6.我们深信学校应当因材施教,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
7.我们深信学校应是儿童世界,健康生长是儿童的基本权利;
8.我们深信教师应是真正的学习者,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
9.我们深信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
10.我们深信不会因为挫折、非议而怀疑和动摇自己的教育信条。

这十个教育信条体现了陈罡的教育追求和社会理想。他希望这所新学校以学生生命成长为中心,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对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起到参考作用,还有一定的社会改造功能。

同时,在“十大教育信条”基础上,又形成了包括“愿景、使命、校训和目标”的文化理念系统,包括“未来英才、善喻教师、博喻书院、善喻学堂、博喻课程、协商管理”的实践系统。

学校的愿景,是办一所“博喻书院”。

一方面,陈罡认为,学校最顶级的形态是“书院”,它有独具一格的学术兴趣、道德旨趣、审美情趣,兼具“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还有弘道、问学、独立、务实等内涵,与自己的办学思路吻合。

另一方面,他发现,当下教育最大的隐忧是将学生培养成标准件。同样的课程和课堂、同样的方式和工具,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这种削足适履的结果就是泯灭了学生的潜质。而“博喻”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过程;既是一种物理形态,也是一种价值追求。

此外,“博喻书院”还有多层内涵——学校即图书馆,学校即儿童世界,学校即学习中心;师生在书院里共享学习空间,推进混龄学习,项目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洋溢着一种精神,散发着高雅品位,追求卓越,成为博学、友善、尽责的英才少年。

2021年,学校在既定校名中,又加入了“幸福”二字,因为希望孩子们成为走向未来的,博学、友善、尽责的英才少年,去追求各自的幸福。对个人而言,幸福是一种能力;对学校来说,幸福是一种魅力。

场景打造:建设一所博喻书院

一所学校,如果场景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庇护,它的教育就没有吸引人的力量;如果空间缺乏高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它的教育就是封闭的;如果设备设施功能有限,没有从尊重孩童天性的角度思考功能与人的关系,它就是没有活力的。

所以,陈罡设想的“博喻书院”,如何落实到建筑和空间设计上?


功能就近,效率优先:降低通行成本

传统学校由多个功能建筑构成,包括图书馆、行政大楼、教学楼、实验楼、公共卫生间。学生穿插在不同功能区,爬坡上坎,转弯抹角。甚至有学校重视阅读,却把图书馆放在四、五楼,上锁封存。

陈罡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一难题。他把学校规划成一栋单体楼,把多种功能均匀分布在各个楼层,通过中庭连接,让学生能够迅速抵达。为了缩小通行半径,很多功能区之间的墙体可以打开。

如“善喻讲堂”,关闭时是大讲堂,两堵墙打开后,左边接田径场,右边连体育馆,一动一静呼应,拓宽了空间,激发了想象。大讲堂也没有笨重的设施,可以迅速重置空间。包括学校的一楼图书馆,每个功能区以轻便道具围绕而成,方便重构空间。如此一来,学校图书馆主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规划,在自由的场景中做出新颖而大胆的设计。

学校还解决了大门堵车的问题。方法是:避开主道,分流进校。家长开车从学校一个僻静处进入地下停车库,孩子从负一楼自己走上来;校车从另一个侧面进入,停靠在田径场旁;真正通过学校大门进场的只剩下少量步行入学的学生。

学校沙盘


大空间、大尺度:鼓励多元学习

学校即社会,因此室内空间设计遵循“大空间、大尺度”的原则,让廊道变学习街区,让公共空间变学习中心,让网络覆盖和终端设备融入空间设计,在继承中国书院“师生共处、学生互助”的理念上,破解学科壁垒和班级界限的难题。

为了支持混龄学习,学校的乐群学部(一、二、三年级)以house为单位,设计了专门的共享空间,鼓励非正式学习和跨年级项目学习。而博习学部(四、五、六年级)则变教室为学习室,实行走班教学。不同学科课程都有相应的空间来支持学习,包括桌椅家具的设计摆放,教学用具的购置,氛围营造都突出空间的学科性,让每间学习室都成为学科“创新实验室”。

陈罡强调,桌椅的摆放不要犯教条主义错误,无论分组式还是排排坐,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这些布置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

学校设计还通过村落形式的外立面和室外绿色活动空间,展现一种符合学生尺度的“幸福村”理念,希望儿童获得“发现经验”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一理念下,以中心轴的中庭覆盖学校整体,成为交流中心。在教学楼每一层建设大面积公共空间,设置活动室,帮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及社会公德的养成。



留白满足师生的精神追求

一所学校要有活力,必须保持一定空间的留白,以及对更新换代的时间尺度的把握。

新学校的设计留下了大量空白,极简风的实用性和多元化非常贴合学校场景。每层楼都在厚实的实木方柱之间保留了大片空白墙面和区域,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想都在这里呈现。

比如万恪言同学就在学校两周年庆上参与设计了二楼的创想空间,用彩笔绘制艺术作品,包括自画像和老师的漫画,用棉花装饰吊顶,用塑胶墩子搭建城堡,用废旧衣物制作绘本人物形象,将个人照片张贴在墙上以换取一份巧克力等。

美术教室外

总结陈罡对学校建筑的设计思路,有一套独特的价值排序:

一是儿童体验>成人体验

凡是与学生成长最近的,都必须用好的。所以,艺术教室有了昂贵的电子钢琴;负二楼有了每年运营成本近一百万的游泳馆;图书馆有了价值数万元的学生沙发......

一楼地板砖,原计划用PVC塑胶,后来陈罡坚持换成了天然橡胶,一是经久耐用,二是环保,价格贵了好几倍,但是值得。一楼是师生活动频繁的公共区域,也是学校图书馆所在,孩子喜欢趴在地上看书,地板的质量必须非常好。

除了质量好,还要注重整体风格的搭配和使用情境,强调关照孩子的需求,包括桌椅设施的高低、形状、大小、色彩等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带来舒适的体验,不能搞成“外面精装修,里头毛坯房”。

儿童体验优先还体现在,除了英语,其余学科老师都在各自的学科教室办公。师生共处一室,老师得搞好班级文化和师生关系。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去,主动建构温馨和谐的教育场。

二是特色空间>普通空间

为了建设一所真正的未来书院,学校分为学习研究区、非正式阅读区、媒体制作、教导区、行政管理区,让整个一二楼空间变成中央图书馆,在廊道和公共空间建设共享图书馆,将每一间学习室设计成小型的学科图书馆,全校师生可以随时翻阅、借阅。


图书馆流通台

为了体现对体育的重视,又利用一楼空间的四层挑高,做了一个攀岩墙,处于整个建筑体最中心的位置。所有人走进大厅就知道,学校崇尚体育。


操作系统:生成一套行为准则

再好的文化理念,如果与学校实际行动脱节,就会出现集体人格和身份认同的混乱。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做好价值的建立和阐释,建立一套行为准则,并不断勘察审视。

无锡SK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经过两年多的不断阐释和运用,内化为所有人的教育共识。


项目未动,流程先行

根据办学理念,陈罡很早就对组织结构做了安排。然而正式运行后大家发现问题接连暴露,比如:“部门墙”依然还在;指挥链交叉,管理难以落实;随着重视事、忽视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所有人深陷绩效的泥潭,大家的满意度降低。

什么原因呢?流程出了问题。于是,学校启动全流程管理。每个部门将所有工作流程化和清单化,比如招聘工作流程化、跨部门协作流程化、班主任每日工作清单化,让工作有准确的标准,过程具体透明、结果清晰可见。结果,全流程管理很好地解决了部门相互扯皮,沟通不畅的难题,它也成了学校最懂人性的设计。

招聘工作流程化


流程这件事,有一个故事很典型——

一位家长反映,校车上的视频能不能改成音频?接到诉求后,是不是后勤中心直接拿音频换上去呢?不是。学校服务中心负责校车的日常管理,对学生的视力保护有主要责任,要起到协调作用,所以整个流程由他们做,包括换什么音频,容量多大,什么格式,谁来提供,谁来审核,更换周期多久等。

同时,校车供应商虽然归后勤中心管,但后勤又不能对内容进行把控,需要课程中心支持。最后,形成一个流程:每学期开学前一天,由课程中心提供本学期的音频资源;服务中心进行每月分配,按资源内容与校车公司对接,每两周更换音频;总务指导监督校车公司按要求进行播放。

陈罡擅长做组织结构调整,本质上也是一次流程梳理。他认为,再好的组织结构也可能沦为限制人发展的工具,因此要勤勘察,勤疏通。他要求一年做一次结构调整,不要嫌麻烦,不要怕震荡。2023年暑假,学校刚做完一轮调整,将学部职能下沉到house 班主群。


盯紧目标,少玩模式

学校倡导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要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搞僵化的“模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课堂上。

一开始,学校对课堂有四个指标:价值取向明确、核心问题导学、师生真诚交往、以学习为中心。运行一年后陈罡发现,四个指标不仅未能带来改变,反而约束了老师的发挥。

于是,转而对课堂提出五个小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测量;要有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有合作学习;要有随堂练习;随堂点拨要精炼。基于五个小目标,老师们就可以各显神通了。具体运用什么策略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清楚了目标,盯紧了目标,自然就忘记了“课堂模式”,就不会被僵化住了。

学校的课程研发同样遵循了“盯准目标,少玩模式”的准则。前期的课程研发速度很快,可以说是“涌现”。然后大家意识到,就像一群特别厉害的人在拔河,却不在一条直线上。

因此,大家必须重新审视课程目标——课程研发要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建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并细化为指标体系;要以学生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为基础。当大家对课程目标有了共识,就能够在一条直线上用力了。



先破执念,再谈专业

学校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精英,专业能力可谓久经考验,但最大问题是执念太强,历史痕迹过重,容易与学校的文化理念冲突。

“认知跟不上,价值判不准;执念破不除,执行就不稳。”所以学校有一个规则:任何人来了,先破执念,再谈专业。

学校关于价值冲突的事一箩筐,这里略举二例。

故事1

服务中心主任王玉娟一上任就在墙面上贴规章制度,贴了一楼还没贴二楼,就被陈罡叫停。因为,博喻书院一个重要的价值理念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说说而已,只有跟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关联的东西可以上墙。另一方面,制度上墙不仅对学校空间风格造成破坏,给人带来精神压制,而且一旦这些墙上制度未能真正落地,就变成了笑话。

王玉娟后来也对“上墙”行为进行了反思:一是没有搞清楚部门的核心职能,没有找到真正客户,产生“身份认同的混乱”;二是没有吃透办学理念,工作时左冲右突,少了价值的罗盘,被执念和惯性裹挟,导致更大的价值混乱。

故事2

副校长戈向红分管学校课程和教学工作,当前她的工作重心是设计“学业水平提升方案”。陈罡对此非常重视,因为任何测试都不能成为甄别孩子的工具,必须是科学的、绿色的,不是野蛮的、疯狂的。所以,“学业水平提升方案”就是走“钢丝”。怎么开局呢?同样是先破执念,再谈专业。

一破教师的执念。曾经有一位老师觉得自己班的阅读素养不太行,私下录了一段材料让学生在家学习。这个行为让家长很不解,造成了混乱,这也让戈向红意识到,扭转教师的思维惯性要首当其冲。

“学校有一个提法叫做'好成绩,轻负担,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条道走到头的分数教学和时间堆垒,而是固本、拓宽、挖深源头。好成绩源于方法的指导,对重难点的把握,练习的匹配到位。轻负担和好成绩是可以共存的,不急于求成。”戈向红说。

破除了老师们的执念和恐慌,还要提供一套方法。如:向课堂要质量,认真观察课堂上的思维量,学生的参与度,目标的达成度;向备课要质量,启动集体备课,在教学共案上做个性化调整;向教研要质量,加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的优秀教研组,训练说课、演课和上课,抓常规教学以及对教材的研读和对课标的研读,建立各自的课堂风格和课程自信......

二破家长的执念。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和家委会,把“好成绩,轻负担,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反复重申,给家长信心,大家凝聚共识,统一战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建中谈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的区别(中国图书传媒商报,2018
一位名校长始终在追问自己的3个问题
【原创】千年学府
一座图书馆让你爱上一所学校
陈罡:基于儿童视角重构学校生活
陈罡:教育者的信仰心是教育创新的根本和关键丨国庆特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