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2)

四、完善教研制度,建立教研长效机制

建立教研的长效机制,是良好的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形成的制度保证。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四方面教研动作的长效机制

(1)打造了“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智慧共享”的集体备课制度

教师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学也是一项个体性比较强的劳动,但是教学的质量要求却是具有普遍性的。针对这一矛盾,我们打造了“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智慧共享”的集体备课制度。在集体备课中,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中心发言人,事先准备好一周(或一单元)的教案、课件、练习等教学资源,然后全备课组教师共同讨论,贡献各自的智慧,大家共享智慧成果,基本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和测试,到基本均衡的教学质量,避免学科的“谷地”现象的出现。

我们还充分发挥了学校网络的作用,要求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上,形成了跨年级的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使得广大教师的智慧能够不断地得到其他人的补充、完善、提升,共享智慧,分工合作的教研氛围在学校已经蔚然成风。

(2)建立了“相互学习、循环跟进、共享成长”的集体研课制度

每学期每学科至少安排一个备课组,确定一个有研究主题的研究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面向全校开出公开课。开课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是教师根据确定的内容各自备好自己的课,然后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进行说课,组内教师在相互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改;第二步是就这一同样的内容,同一备课组教师同时开课,学校分文、理科组织教师进行听课活动;第三阶段是并对开出的每一堂课,在听课教师的范围内进行评课活动,本教研组内要进行的深入细致的课堂教学评析;第四阶段由开课教师根据评课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撰写实践反思和感想,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案例。第五阶段,学校教学和科研部门,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录像,对优秀的案例辑集成册,供以后的教研活动学习参考。这一制度,对于提升学校的教研学术研讨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构建了“实践反思化、教研专题化、科研行动化”的教研机制

在微观层面的备课、研课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在宏观层次上构建了“实践反思化、教研专题化、科研行动化”的教研机制。对于教师的教研我们有两项规定: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师要确定一个科研专题,撰写一篇教育或教学的论文;第二学期要撰写一个自己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案例分析。学校在教研组(年级组)和全校二个层次召开交流活动,进行优秀论文或案例的交流。通过这种专题性的反思、研究,促进教师对实践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并在思考基础上改进行为。

对于教研组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要求是,教师要有研究主题,备课组要有研究专题,教研组要有研究课题。在我校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都来自于学校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实践改善过程也就成为了研究的过程,实现了科研、教研、行动的有机结合。

(4)形成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理性研究”结合的科研体制

在上述三项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理性研究”结合的科研体制。我们建立了从学校领导层的中心学习组经常性的政治理论与业务理论的学习,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月度业务理论学习,再到教师的自学为主,定期组内交流的专业性学习的学习制度。我们的学习交流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运用理论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我们的教研与科研都强调了以校为本、重视行动,突出了对自己的行为的反思,突出了在反思基础上的行为改进,实践反思与理性研究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促进了教师们反思习惯、研究意识的形成。

这四项制度的建设,为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的可靠的制度和机制保证,推动了学校学习、合作、共享、反思、研究型教研文化的深化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进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20条建议
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中小学校本研修方式(经验 )(12)
校本教研制度
2017年教研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