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心概念分享(5)——表现性任务

关于表现性任务自己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根本不理解,什么育人蓝图中有“表现性任务”?什么在单元整体设计中需要有“表现性任务?”直到现在,对于这个概念也还是处于很模糊的状态。

周老师的开场就吸引住了我们老师,“从机动车驾驶考试看为什么需要表现性任务?”,我们心里都会想考驾照和表现性任务有什么关系?会有继续听下去的愿望,这也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课程的导入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开始之初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哪一个科目更能体现驾驶员的水平?大家一致认为是科目三,因为科目三就是在模拟实际的路况,是需要真正上路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是怎样评价学生的?更多的是采用纸质测验,这类似于科目一,科目四的理论笔试。那么这种传统的考试或评估能够成为支撑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或技能的评估证据吗?尤其是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真的能成为评估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去通过期中考、期末考这样的形式衡量学生,例如在科目一和科目四中,有的人考虑100分,有的人卡了90分,但真的考90分的这个人就一定不会开成吗?或者说考100分的人就一定开车技术很好吗?我们都知道这是不一定的,但是为什么要以末考来定义学生呢?一次考试成绩真的说明学生就是不会吗?有的单纯考记忆性知识,是需要学生的记忆还原的,这无法看出学生的能力。由此周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怎样才能避免“灌输式教学”和“活动导向的设计”?怎样才能把课堂中的学生从'听众’的角色变为“参与者”?怎样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所学呢?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呢?怎么才能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设计表现性任务先需要确定目标,即在阶段一中的确定预期结果。目标是基于单元大观念进行的,一项好的表现性任务一定是与目标一致的,并能够引出正确的表现或成功,需要教师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将所习得的进行迁移。现在流行单元作业设计,我认为也是在开发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是可以激发学生挑战的,可以基于GRASPS模式进行评估(这个模式我还不理解)。

越写越发现自己对表现性任务不懂了。今天的学习真的很烧脑了。

大概念

第三位为我们能带来压轴分享的是唐艳老师。唐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大概念与WHERETO要素。关于大概念真的是我们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一篇语篇,如何提炼其大概念,这是我们主要会的。

唐老师以书上的两道数学题为例,提出“为什么学生没有做对”?愿意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告诉了学生勾股定理的公式,却没有呈现具体的情境,学生只是记住了公式,但是却不会用。像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我们数学课堂中很常见,我经常见到办公室的数学老师抱怨,“长方形面积都会背。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会写错,和周长公式混淆”。一般教师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一遍遍地默写周长和面积公式,但是效果甚微。

唐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段:新生入学第一天,都会搞这样一个玩笑,让新生穿着短裤做各种表演,当男主看到后觉得不可理喻。所以他不愿意做,逃走了。学长觉得没有面子,说如果不出来就会撒尿。而主角就做了一个导电装置放到了门口,结果学长就被电到了。这个学生就是在迁移运用,将物理课中学到的只是应用到了生活中。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教单词、句型,而应该有大概念,让学生学了之后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当我们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案例中提取出大概念,学生可以运用到实际,而这就是专家思维。

为什么要基于大概念教学?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大概念勇于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面壁面学到一些无用且零散的知识。

关于这个图我自己其实并不是太理解如何运用。结合书中我进行了总结:通常,由于我们面对的知识内容往往比能够合理处理的内容要多、并且呈现给学生的知识貌似对他们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们有义务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并明确教学重点。围绕大概念确定教学优先次序的有用框架可以用三个嵌套的椭圆形来描述。

最大椭圆外的表征该领域中所有可能的内容(如:主题、技能、资源)这些内容可能会在单元或课程中进行考察显然,一节课上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能讲授全部的内容,所以要在最大的椭圆范围内选择确定学生应该熟悉的知识。

在中间的椭圆形中,通过确定重要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来强化和突出我们的选择,确定了学生学习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使能技能。具有关联和传递效力。

最内层的椭圆指向单元或课程的大概念,也要明确处于学科中心的迁移任务。

通过确定优先次序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提炼单元的大概念。

除了三椭圆,书上还提出了其他的方法。主要有:

1.仔细研究内容标准。我们通过解读文化知识和主题内容要求可以帮助提炼出大观念。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要求是:人与自我,涉及到生活与学习中“积极地学习体验,恰当地学习方法与策略,勤学善思。”文化知识为:理解不同国家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由此提炼出大观念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通过语言知识和技能确定本单元的语法为:介词短语 by doing sth.

2.标准文档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这需要我们进行语篇分析,反复出现的名词就是我们的主题大观念,反复出现的动词确定核心任务。

3.对主题或内容标准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

4.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

WHERETO要素

WHRERTO是在逆向设计中阶段3 学习体验中所涉及的。每个字母代表了不同的学习活动。

唐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自己是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大观念的。课堂上通过嵌入泰戈尔的一首诗。

那么这个环节是WHERETO要素中的H,从一开始就吸引HOOK学生并且保持HOLd他们的注意力。

呈现课堂上的学习目标,这对应的是W,确保学生了解方向Where和预期结果WHAT,帮助老师知道学生从哪Where开始。

后语:学习是一件烧脑的事情,需要投入时间与经历,看到其他老师在激流勇进,自己在羡慕的同时也在思量我的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学习进度跟不上?为什么课堂不出效果.....反思,再反思。学习,再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份面向未来的“教学练评”一体化行动指南 | 头条
教育说||十一学校一分校: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之整校探索
新课程改革五大理念下的大概念教学
怎样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张华: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设计要求
如何以评价为单元教学杠杆,撬动学生深度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