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文共赏】王本陆||教学乃守正创新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或倡导:“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教学要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教学要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要从传统教学观念转向现代教学观念”,等等。诸如此类的倡导,表达了一种强烈(硬)的改变教学现状的意愿和要求,并常常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日常工作。有时候,各种变革教学的倡导还相互矛盾冲突,让人无所适从。这提出了一个如何科学地看待教学变革发展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些讨论。

第一,教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类活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学作为满足人类特定需要的社会活动,同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人类教学大的历史进程看,从古至今,教学的具体形态发生了诸多变化,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多样,教学功能日益强大,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看,前一节课和后一节课不可能一模一样,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的教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说明,教学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标准形态或所谓的教学原点,它是多姿多彩的动态存在。

承认教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是主义马克思教学论的基本立场。那么,如何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教学的性质、特征和规律呢?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演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教学的基本矛盾及其复杂关系。其中,教育史的研究,在整体揭示教学历史演化的具体进程和关键机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关于教学历史演化的具体进程,人们普遍的共识是,迄今为止,人类教学实践经历了几个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但在具体阶段划分上还没有统一观点。一种观点以重大政治事件为历史发展分期的基本依据,认为人类教学的历史起点是原始教学,然后经历了上千年的古代教学,从17世纪开始依次进入近代教学、现代教学和当代教学。另一种观点以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作为历史发展分期的基本依据,认为人类教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原始教学、古代教学、现代教学,16—18世纪是从古代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过渡时期,当前则处于现代教学深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种观点虽然视角不同,但也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具体把握人类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于教学历史演化的关键机制,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涉及教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关系,教学变革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教学制度、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学传统与教学创新的关系,等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推动着或牵引着教学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有些昙花一现,有些影响长远,此起彼伏,曲折前行。基于对教学历史演化机制的多样探讨,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需要持续改进、守正创新。

第二,社会变革是教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研究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人们不断进行教学变革的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动力和教育动力,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教学变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

所谓教学变革的外部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学发展状态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一般来说,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对学校教学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学校教学通过调整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制度和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功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去主动适应和积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样,学校教学和社会发展之间,就形成了积极互动、动态平衡的紧密联系。而一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就会打破原有的动态平衡关系,出现学校教学不适应社会发展新局面的现象。这就产生了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此,学校教学必须积极调整自身结构与功能,努力回应新挑战、自觉适应新变化,重建动态平衡的和谐关系。可以说,社会变革是教学变革持续不竭的外部推力,而通过主动变革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则是教学变化发展的历史规律。

教学要适应社会变革,这毋庸置疑,而如何适应又大有讲究。适应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而是主动调整,积极转化。比如,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代,面临着地缘政治重组、科技战此消彼长、新技术革命竞争愈演愈烈等多重挑战。为此,各国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加强科技教育,鼓励学生科技创新。这就是学校教学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很好案例。众所周知,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本是现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科技教育地位、优化科技创新功能,就彰显了学校教学主动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自觉努力。再比如,最近人工智能大热,人们围绕人工智能与教学变革开展了种种讨论,有人认为知识教学不再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学校教学应该着力开发创造力。这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有了人工智能后,青年一代就不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吗?学校教学究竟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形势,这的确是当前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自然是推动教学变革的重要外部动力,但学校教学的回应,不是简单直接地对接落实,那种“人工智能会什么,学生就不必学什么”的主张或观念,无疑是简单机械的应对思路,最终只会妨碍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就学校教学而言,学生成长离不开接受、内化和迁移应用人类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价值规范等)的过程,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能力发展和人格养成的基础,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并不能改变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不应因此而削弱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在学校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这说明,学校教学应对社会变革,不是亦步亦趋、机械跟随,而是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做出合理可行的调整优化。此外,社会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妥善利用社会发展创造的新条件和新资源,这是学校教学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重要形式,值得自觉关注和深入研究。例如,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改进、丰富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方法,提升、优化其育人的综合功能和质量效能,就是当前大有可为的事情。

第三,自然进化是教学变化发展的基础形态。追求自我完善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最直观地诠释了这一点。所谓自我完善,即对事物发展现状的不断超越,如功能提升、结构优化、水平晋级,等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从根本上说,自我完善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及其不断解决的过程,是促进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自然进化和自觉变革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自我完善的矛盾运动形式,二者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自然也包括学校教学)向前发展。

所谓教学的自然进化,就是在人们长期的广泛实践基础上,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肯定和吸纳合理的观念和做法,否定和淘汰不合理的观念和做法,从而促进教学不断优化完善的历史过程。例如,经历大浪淘沙,“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终成为我国古代最常用的蒙学教材,这就是典型的自然进化的结果。教学的自然进化,没有特定主体进行规划设计,而是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个人体验和行为变化的历史聚合。从根本上说,这是对各种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自发的、长期的、广泛的历史实践检验过程。在特定时期大行其道的某种教学观念和行为,只有经受住优胜劣汰的历史检验,才能真正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而流传久远。教学的自然进化是个缓慢的过程,但它作为教学自我完善的基础形态,是促进教学变化发展的“无形之手”。

自然进化的基本法则是优胜劣汰,那么,何为优何为劣呢?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优劣既涉及事物性质(品质)的评定,又涉及事物功用(功能)的区分。区分优劣就是对事物性质及功能的合理鉴别。就教学来说,传承文化、培育新人,这是基本的性质规定,也是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则。那些愚弄百姓、误人子弟的教学,在历史长河中必然会被淘汰;而那些守望文明、育人成才的教学,自然会生机勃勃、长盛不衰。教学的功能多种多样,有多种衡量角度和尺度,而学业质量、工作效能和过程体验则是衡量教学功能大小的常见维度,是区分教学优劣等次的关键指标。夸美纽斯曾经提出过“彻底、快捷和愉悦”三项要求,可谓对学校教学质量标准、效能标准和体验标准的精练概括。简言之,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使所有学生彻底掌握教学内容,能以合理投入获得更大更多收益,能让师生心情愉悦、乐此不疲地教学,就是好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反之则是需要改进甚至淘汰的教学。因而,所谓教学的自然进化,就是淘汰假教学、差教学,趋近真教学、好教学的历史实践过程,是对传承文化、培育新人的优秀历史经验的自发筛选、传播和应用。

那些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积淀下来的富有生命力的观念和行为,一般称之为历史传统,它是自然进化的成果。例如,我国许多古已有之的教学观念或原则,曾长久地发挥作用,在当前依然生机盎然,如教书育人、文道统一、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等。这些观念或原则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优秀历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长时间的淬炼后,逐渐成为全行业的行为惯习和思想信念,成为代代相传、彰显行业特性的基本规范,甚至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学的文化基因而不断影响着学校教学后续的发展演化。

如何尊重教学自然进化的规律,充分发挥我国教学的优良历史传统,这是当前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有着百万年人类史、上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教育大国,我国教学的历史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有数千年辉煌的古代教学,有上百年曲折探索、快速发展的现代教学,在教学制度、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着大量的历史教训,可谓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这些历史资源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学校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因而,传承传统并积极探索其创造性转化之路,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时代使命。

第四,自觉变革是教学变化发展的高级形态。自觉变革是人们按照某种(些)新理念有意改变事物现状,主动干预事物发展的过程。当社会发展面临重大矛盾冲突的时候,往往需要跳出常规、大胆尝试、求新求变,从而谋求问题解决。例如,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变革(变法)故事,如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约法三章等,它们都是古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探寻解决重大矛盾冲突的自觉探索和创新实践。自觉变革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高级形态。教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们自觉变革的多样探索。

观察历史可以发现,教学的自觉变革有两种典型行为:一是对现行教学的反思批评,二是对现行教学的改革创新。自觉变革总是针对现行教学而言的,反思批评主要是发现问题,而改革创新主要是解决问题。换言之,所谓自觉变革,就是基于对现状的科学客观的事实评估,发现问题、找到努力方向,进而基于主客观条件约束做出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自古以来,学校教育教学一直饱受批评指责。例如,《礼记·学记》就批评过当时的教学存在“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的严重弊端。再如,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当时主流的学校教育做了非常尖锐的抨击:“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顺从的羔羊,而是凶狠的野驴和倔强的骡子;学校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养出的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外表,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皮毛,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眼光和手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众多著名教育家都有过严厉批判学校教育的言论,对所谓“旧教育”的弊端曾做过深刻揭露。时至今日,诸如学校教学压抑个性、方法粗暴、读书无用、误人子弟等批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可谓“涛声依旧”。从历史纵深看,这似乎是很自然的现象。千百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就一直与各种批评指责的声音相伴而行,并在大同小异的批评声中发展壮大。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种批评指责,其实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状况的特殊评估,未必完全客观准确,但它的确具有发现问题、促进变革的巨大历史价值,发挥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功能,是增强人们变革现实的决心、督促人们力行实践改进的重要舆论力量。正确对待各种各样的批评指责,是教育者需要修炼的一门课程。对批评指责过度敏感或无动于衷,都不是科学合理的心态,我们应该坚持求真务实的自我反省精神,认真面对和深入分析各种批评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创新随处可见。改革创新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新旧更迭的过程,是不断改变现状寻求新路的具体行动。其中,改革侧重于优化利用现有资源去解决老问题,通常是换个药方治老病。例如,学生厌学问题是一个困扰了人们千百年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破解这一难题的各种改革探索(快乐教育、兴趣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创新侧重于调动各种资源解决新问题,是对未来道路的开掘拓荒,通常是为治新病寻药方。探索解决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问题,这是创新的主要形式,此外,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和方法解决老问题,也是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围绕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作用这一新问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开拓性探索(如网络教育、慕课、智慧学校、仿真实验、电子书包等),这就是求解新问题的创新过程。而基于学习行动大数据来评估学生学业水平和发展水平,则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更好地解决老问题的创新探索。改革和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教学变化发展,构成教学自我完善的高级形态。

经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系统的主流观念和自觉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证了各种或大或小的教学变革并积极投身于教学变革的历史洪流中。改革创新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彰显了学校教学自我完善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并将在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五,守正创新是促进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历史传承与改革创新的矛盾关系,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改革哲学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处理这一矛盾关系的核心思路——守正创新原则。守正创新是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其中守正就是恪守正道、尊重传统、把握规律,而创新就是勇于反思、探索新知、开拓前行。守正创新体现了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我国新时代高质量教学体系建设必须自觉坚持守正创新原则。

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学校教学变革发展的基本目标方向,为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关系,顺利推进事业发展,我们应自觉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具体来说,要重点注意以下四点。(1)要真正尊重教学的基本性质与客观规律。改革创新不是任性妄为,必须深刻理解教学性质,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规律来优化教学工作。例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师生之间工作互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改革创新必然朝促进师生更好地分工合作、共同创造的大方向而努力,而不是在“学生中心”或“教师中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要全面分析教学现状,科学诊断,准确把握真实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改革创新。我国幅员辽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简单化、一刀切。例如,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大班额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常规教学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那么,一些适合小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就没有必要强制推广,尤其不宜简单模仿国外做法,东施效颦。(3)要正确认识历史传统,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对我国数千年古代教学的优良传统,我们在思想原则层面已经有意识地做了较好挖掘、整理和继承工作,因材施教、启发教学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对古代教学内容、方法的挖掘整理还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对我国百余年现代教学究竟有无优良传统尚存争议。我们以为,我国现代教学自然有自身的优良传统,如质量效益观念强、扎实的双基教学、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组织的教学研究、体系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等等。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有效宣传我国现代教学的优良传统,明确自身优势特色,建立教学自信,进而守其正道,开拓前行。(4)要以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规范教学改革创新之路。在改革创新蔚然成风的大时代,既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又要求真务实,头脑清醒。要警惕泥沙俱下,防止为各种伪改革、假创新大开方便之门。应从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维度约束和评估各种教学改革创新举措。具体来说,应从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真实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巧妙化解矛盾冲突等来考察教学改革创新的政治站位、价值诉求、科学水平、技术路径和行动策略,从而真正以高质量的教学改革创新推进学校教学健康发展。

总之,高质量教学体系建设是时不我待的艰巨使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科学探索,勇毅前行!我们相信,只要真正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我国教学改革发展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好!

(作者王本陆系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是为了不教”隐含的教育智慧
第十章 课程变革
《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_教育_中思网
实践出真知
【教育“陈”述】一场来自课堂的变革
治教育之病要采用综合施治的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