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文化研究的前科学之视角

程红兵

   现有的学校文化实践研究基本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属于前科学之视角。台湾学者詹栋梁认为教师研究有三个视角:第一是前科学视角,这时的实践和研究主要是一种经验层面;第二是教学科学的视角,指能够用教育理论解释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够用教育实践丰富教育理论,甚至还能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第三是超科学的视角,即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通常的教育科学理论,能够在教育范围之外,从哲学层面,从文化体系的另一个角度审视教育理论和实践[1]

  三个视角之说,也可以视为学校文化研究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属于递进式的。

  以今天的实际研究状况看来,学校层面的学校文化实践研究大都是属于第一种,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几个特性或几个原则,有一些研究试图用理论加以解释,但更多的是名词术语加实践例证,给人的感觉不是水乳交融的,而是生硬的,如油浮水面。究其原因,除了实践者自身的理论素养不够高之外,教育实践本身非常复杂难以言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一文中指出,不要把实践教学看做应用大学生产的理论和知识,而要看到作为实践的知识拥有自身的整体性。不仅内在的理论赋予我们的行动以意义,而且我们的行动也赋予了我们所用的语言以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教师事情做得很好,自己却很难找出原因。教师的实践知识像一种沉默的知识,不一定能转换成话语形式。如果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成功进行解说,或者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行动变成命题语言,那么他们通常很容易提出各种抽象的原则和理论,因为用语言捕捉这种内在于他们身体和世界事物的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2]范梅南这番话可谓推心置腹,说出一线教师、一线校长的无奈,校长教师们很想言说,且很想使自己的言说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于是理论术语加实践例证的论文就大批量产生。

  而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复杂的,因而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复杂性思维,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由事例归纳为经验的对应式线性思维无法解释复杂的教育现实。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发生作用和影响,必然是以教育实践者对理论的真正认同、选择和运用为前提的,教育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只有转化为教育实践者的实践能力和方式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一线校长、一线教师的学校文化研究如何从前科学视角逐步走到科学视角,进而还能走向超科学视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实践研究的问题。

[1]杨九俊.课堂是我们生长的地方[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5.

[2]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阅童书100|这10本教师用书让你更懂孩子、更懂阅读!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陈静静 | 佐藤学: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换个角度看“一校一模式”
你,还在“低效”教学吗?
开学季 | 成程:教师的研究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