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象、卦起源参略

欲索“卦”的概念自然离不开易,易则有连山,归藏及周易,前二者已佚,或散存于诸子百家经典之中。真实面目不可捉摸。周易即后世言之《易经》之主体,与《易传》相合则成《易经》织布时纵的丝线为“经”,横的丝线为“纬”,“经纬”后来被引申为“纲纪”,也就是不容轻易改变的基本原则。

“经”是对“象”的探索解释,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二”便是两仪,即“阴阳”,这就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的起点,认为世间万物由此二者合合而生,所谓“象”即是阴阳之合合,则就有卦象由阴爻、阳爻表示,即阴爻:⚋ 阳爻:⚊。

相传,伏羲氏是远古时代一位非常喜欢动脑筋的人。他十分好奇:“宇宙万象,为何如此井然有序?”他用心观察自然现象,发现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白天、黑夜好像永远不会错置;海水高涨,然后逐渐退回原位,又再度高涨,旋即悄然消退;草木成长、枯萎;人类出生、死亡,无不井然有序,是不是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操控宇宙呢?

伏羲氏没有提出“主宰神”的观念,也没有发展出“外星人”的理论。他假设有一种强大的动能,驱使万物做出如此有规律的变动,并且用一根棍子,画一条直线,造出一个“⚊”的符号,来代表此一强大的动能。

然而,经过仔细的观察、体会和反思,使伏羲氏很快便否定了自己的假设。因为每天升起和降落的太阳,应该是同一个;今年的春、夏、秋、冬,也仿佛是去年重现。他觉得宇宙的变动,绝不是单一的力量能够造成的。于是,他把木棍折断,画一条中间断裂的线,造出另一个“⚋”的符号。后人把“⚊”称为阳,将“⚋”称为阴。    

阴、阳合而论之,代表一种巨大的动能;分而观之,又可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动能。用现代话来说,“⚋”代表物质,“⚊”表示能量。由于质能互变,动起来是“⚊”,静下来便成“⚋”。说阴阳是一,可以;说阴阳是二,也未尝不可。我们把它称为一之多元,把“一”和“多”合起来想,不分开来看。由于一内含二,所以合起来是一,分开来便成为二(多)。这种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阴阳的轮转,动静之道。

伏羲演先天时,以天地为轴,清上浊下则为阴阳划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们“人”赋予了这最基础的天地二象之名——“乾☰、坤☷”,即乾天坤地,从“☰、☷”可以看出,乾以纯阳,坤以纯阴,但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为轴,天地参合产生的“象”就不会是如此纯粹了。

先说天,我们肉眼可见的尽头即为天,而天之下则可以感受到其他的天象,云?雨?雷?风?枚举出这些事物,云厚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云,所以云等同于天际,雷是穿云中而产生,雷动而生雨,所以就是风,就是天之下的“象”,名为“巽☴”我们可以看一下“☴”二阳一阴,即就是更接近“天”,但是地上可见的象。接着,在天阻隔肉眼无法看到的地方有什么?是雷吗?并不,八卦的其他六卦实际上取的是天地之间的六个动象,我们知道风动,天上有什么在动,伏羲看湖底倒映天空,如天在湖下,所以天上的动象就是“泽”,名“兑☱”。之前说了云在远古等同于天之际,而云会增减,索其原因,傍晚云如火烧,是故远古认为火是天之物,遂天中为“火”名“离☲”。    

再说地,地上有什么在动的,地本是平的,而山与地是同质,如地之衍生,所以“山”就是地之动,名为“艮☶”,而地下什么在动,如同泽象在地之倒寻,地下之动伏羲看天,觉察到雷响时声与地震时声很像,所以地中有“雷”,名“震☳”,为地下之动。在看地中,看有出水,河流自然是流动的,所以地中之动就是“水”,名“坎☵”。

天地阴阳参合产生了其他六象,合八象就是最基本的八种象。在天之动象就是阴在阳动,哪个位置动就在“☰”中将“⚊”换“⚋ ”,则就有了“☴☱☲”三个符号的由来,反之在地之动象就是在“☷”中换入“⚊”,则就有了“☵☳☶”。此八象记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而后八卦,就是此八象继续参合产生的,两两场合得到六十四卦,所以比如乾坤交合就是䷊,基础的八卦是先天之象,而八卦参合则是以先天演后天,得到了六十四种人事现象。如同磁场对于人的干扰,这是古人认为的神秘力量,当然我们这里探讨的是古老的哲学,这叫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所以,易是一种通过探索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影响的哲学学问。

然后一卦由二象参合,所以就有六根爻线,分为上卦跟下卦,也叫内卦跟外卦。以“九”为阳,以“六”为阴。描述爻的位置跟吉他的六根弦一样,从下往上,第一根爻线叫“初爻”,第六根为“上爻”,中间的分别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看对应爻线是阴爻还是阳爻,则称呼有“初九”“初六”,“九五”“六五”等,以此类推。    

然后八卦分为先天八卦跟后天八卦。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是先天,有了万物就是后天。先天之气是万物生发之源,先天八卦包含的是天地生成之理、宇宙形成的大现象。先天八卦阐明的是天地变化的规律,以及使人适应这种规律的学说。先天八卦图从乾到坤形成“天—地”的经线;从坎到离形成“水—火”的纬线,相对的两个卦的阴阳爻恰好相反,如:

天地定位:乾卦纯阳,坤卦纯阴,它们一南一北、一上一下,相互对峙。

山泽通气:艮为山居西北,兑为泽居东南。山与泽是相对立的两种事物。

雷风相薄:巽为风居西南,震为雷居东北,它们造成了“相薄”的状态。

水火不相射:离为日居东,坎为月居西。水火不容,故一东一西。

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是周文王改造先天八卦而创制的。周文王在研究先天八卦的过程中发现它与实际有不符的地方,于是改变了方位,使其符合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他还在卦中增加了数字九,同时多出了中土的位置。后人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以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要素都以后天八卦图为依据。后天八卦图对应于洛书九宫图。

后天八卦表明的是万物在宇宙大环境中的运动变化,描述的是日、月、地三者之间联系规律,是以人、地作为中心来观察、描述宇宙的。后天八卦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八卦各主45日,其转换点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每卦有三爻,八卦共二十四爻,即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后天以四季四时方位为衍,所以与先天的乾为首不同,后天八卦与河图九宫有关,认为万物创生为“天一生水”,所以后天八卦坎为一。即坎为一,坤为二,震为三,巽为四,中为五,乾为六,兑为七,艮为八,离为九。

乾、坎、艮、震四卦为阳卦,其中乾为父,艮为少男,坎为中男,震为长男(震、坎、艮卦中阴多阳少,阴从阳,所以为阳卦)。坤、兑、离、巽四卦为阴卦,其中坤为母,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兑、离、巽卦中阳多阴少,阳从阴,所以为阴卦)。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

至于八卦名称的由来

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叠所成的卦叫纯卦,其卦名同单卦。历代学者对六十四卦有不同的阐发,六十四卦的排序也就有了很多种。

八卦互相重叠可得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也有先后天之别:伏羲六十四卦属于先天六十四卦体系;而文王六十四卦、京房的八宫卦属于后天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有很多种排序图,古人以“伏羲六十四卦大横图”来说明六十四卦的成卦原理。    

该图以右方乾卦开始,阳气向左方依次减弱,直到最右方的坤卦为阴气最盛,共六十四个卦象,排列规整,错落有致。如果以0表示阴爻,以1表示阳爻,则这幅“大横图”正好体现了现代数学的二进制原理。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数学上是加一倍法;但从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是乘方法。周文王所著的卦辞就是解释这六十四卦的。朱熹在《周易本义》中作了《卦名次序歌》,有助于我们记忆六十四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卦起于乾坤两卦,是在“乾为天、坤为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的思想指导下排列的。其他六十二卦的次序是以卦象相错的方法排列的,如第三卦的“水雷屯”与第四卦的“山水蒙”两个卦象。此外,还有的卦按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规律排列,这在《序卦》中有详细的论述。如“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由于屯卦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期,所以排在第三位。“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万物开始生长时期,先必有个萌芽的阶段,所以屯卦后为蒙卦。    

六十四卦除了《周易》中起于“乾坤”终于“未济”的排序外,还有圆图排列,方阵排列,圆中布方的排列,以及八宫法的排列等。

按照排列的原则不同,六十四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反映了事物的总体变化规律,后天六十四卦图则反映了事物变化的具体规律。常用的先天图又称“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简称“六十四卦方圆图”。它包含了六十四卦的变化之妙,蕴涵了天地方位的变化之理。该图包含了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河图、洛书等内容,以及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十二纲纪、二十八宿也暗藏其中,它几乎囊括了《易经》的所有内容。

在方图中,西北至东南这条斜线被称为“子午线”,西南至东北这条斜线被称为“卯酉线”。方图从外向内由四层组成,每层沿子午线方向的对角两卦数字之和都是九,且卦象相反。一般认为,第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第二层兑艮相对,表示“山泽通气”;第三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不相射”;第四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薄”。圆图是一个天体运行图,也可以说是八卦的“历法”,它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此图按照伏羲六十四卦大横图的次序排列,左半圆从午位以乾卦开始,复卦结束,逆时针排列到子位;右半圆从午位以姤卦开始,坤卦结束,顺时针排列到子位。以八纯卦为间隔共分八宫,正好形成先天八卦方位图。“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次运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易学大师陈抟极力推崇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认为《易经》只有这一张图。    

此图简称方圆图或先天图。圆图为天为时间,方图为地为空间。事物总是由阴(坤)到阳(乾),由阳(乾)到阴(坤)周而复始地变化。事物的阴阳既对立(在圆图中以上下示之)又统一(统一在一圆内)。    

在古人对六十四卦的众多排序中,汉代京房的“八宫学说”独树一帜。八宫卦,又称“京房六十四卦”,与伏羲六十四卦、文王六十四卦都不同。它以八卦为八宫,八卦自身重复、逐爻变化而变出本宫的其他七卦。每宫八卦,八宫共六十四卦。这种排法属于后天八卦系统。依据八宫卦序可推知各爻的世爻和应爻。

八宫的各宫变化规律都相同,以乾宫为例来说明:六爻纯阳的乾卦,世爻在上九爻。其初爻变为阴爻后就便成了姤卦,因为初爻为变,所以姤卦的世爻为初爻,简称姤卦为“一世卦”,或“一世”。姤卦的二爻变为阴爻时,便形成了遁卦,因为此卦的变爻是根据姤卦变来的,变爻为二爻,所以世爻为二爻,简称“二世卦”,或“二世”。遁卦三爻变为阴爻时,便变成了否卦,其世爻为三爻,简称“三世卦”,或“三世”。变至四爻时,便变成了观卦,其世爻为四爻,简称“四世卦”,或“四世”。五爻及以下全是阴爻时便变成了剥卦,其世爻为五爻,简称“五世卦”,或“五世”。接下来若再往上变就成了坤卦,不属于乾宫了。所以接下来返回而变第四爻,变成了晋卦。此时并没有变完,晋卦就好像正走在回家的途中一样,所以又叫“游魂卦”,此卦四爻为世爻。晋卦继续往回变第三爻,变成了大有卦,其世爻为三爻。至此已经变到了乾宫的结尾,大有卦也称“归魂卦”。

其他七宫的变化规律同理。这样,变化每宫首卦的初爻至五爻,再返变四爻,最后变三爻,就形成了京氏六十四卦的卦序。明白此规律后,熟记卦在各宫的排列顺序便可推算出每一卦的几爻为世爻,与世爻上隔两位的为应爻。    

在六十四卦中,有十二个卦较为特殊,人们称为“十二消息卦”,它们的卦爻变化完美地体现了阴阳消长的规律。此图简明地画出了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并且与六十四卦对应起来。自复卦一阳生,至乾卦达到极盛而生出阴性,阴性又至坤卦达到极盛。

十二消息卦是用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分别依次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则有十二消息卦表:

然后总结了爻象的规矩,就得到几种比较特殊的卦。其中六冲卦多为不吉,六合卦多为吉,游魂卦和归魂卦在预测疾病时多为不吉,且游魂比归魂更凶。    

以上都是基于整个东方哲学大结构归纳总结的内容,后面会对六十四卦与彖、爻辞进行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先天八卦讲“对待”、后天八卦讲“流行”
八卦的先天中天和后天
谈谈《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先天后天八卦图解
八卦图全解析
八个问题告诉你,群经之首的《易经》,讲的到底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