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专家把脉指方向 ,互动交流促课改 —中国教师智慧与文化研究院课程文化建设 专题研讨在湘湖小学...

专家把脉指方向

互动交流促课改

中国教师智慧与文化研究院课程文化建设

专题研讨在湘湖小学举行

2021年5月14日,中国教师智慧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刘堤仿、杭州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黄津成、特级教师赵远利、特级教师刘治富、特级教师李店学等一行到萧山区湘湖小学考察访问,进行“小学课程文化建设” 专题研讨。

协同一起参观访问的还有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余杭区良渚七贤小学、余杭区仁和镇云会中心小学、余杭区仁和东风小学等四所学校的校级领导和科研骨干。

01

高屋式建瓴指方向

杭州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黄津成以湘湖小学课程建设为案例,对各校课程建设做重要指导,他认为:

第一,学校课程的空间大小决定了学校教育空间的大小。

学校课程改革实践需要坚持和强化一个理念: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 学校课程的高度、宽度、深度,即学校课程的空间大小决定了学校教育空间的大小。学校课程越丰富,学校的教育空间就越大,教育的成就就可能越大。

第二,从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回顾自己所处方位

浙江省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门一门地开发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是课程碎片化;第二阶段:一群一群地设计特色校本课程群,存在的问题是课程没有形成整体,课程功能发挥不理想;第三阶段:融通课程群、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化学校课程。基本做法是:立体架构、整体推进、聚焦学习、深度拓展。

第三,学校课程规划要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

从哪里来——学校课程建设应该从哪里出发?梳理办学传统、优势,明确传承内容;课程资源的优势所在;学生课程学习需求状况。

到哪里去——学校课程建设要到哪里去?明晰学校的特色育人目标,将育人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确立学校课程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特质、功能、特点等

如何到达——怎样才能到那里去?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和评价方法;建立适当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第四,读懂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政策的四个关键词。

学校课程——将三级课程整合成为学校课程体系。

学习转型——由传递式的学习方式转身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

关注实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评价方法、作业形式等都要重视实践发展的引导。

课程整合——整合课程内容,做好“减法”;在整合的基础上,腾出时间开设丰富的拓展课程,做巧“加法”,优化学校课程体系。

黄津成主任结合良渚第一小学、七贤小学、云会小学、东风小学的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就“怎样编制科学、合理、适切本校的课程规划”做了一一指导。

他与校长们交流,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应包含8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建设背景,二是学校课程哲学(课程理念),三是学校课程目标,四是学校课程架构与内容选择(科目设置),五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创新,六是课程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创生,七是课程管理制度,八是学校课程规划推进计划。

02

项目化视野建空间

与会老师和领导们参观和学习了湘湖小学项目化视野下的空间建设。

湘湖小学比较认同“空间领导力”工作室创始人、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沈祖芸的观点——空间是学生的第三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即传统意义上的“teacher”;第二位老师是我们的学生,学校转型之后,同伴就是老师;而第三位老师就是空间。

基于这样的认识,湘湖小学开始项目化视野下的空间迭代和生长。与会的校长和老师们参观了由“阁楼仓库”改造的“蓝宝STEAM创客中心”,大家对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可伸缩的空间、高科技的体验、各功能区的瞬间变换感觉非常神奇,参观了纪念杭州1号地铁“湘湖起始站”的开创性意义的“湘湖1950号阅读地铁”,参观了湘湖小学由“非机动停车场”改建的“网红多功能图书馆”,对图书馆既有独立性也有小组合作的卡座设置、集藏书与阅读区与一体的阶梯设置、对集文印、后勤仓管、图书借阅于一身的“高学历图书管理员招聘”极为佩服,认为这样图书室、这样的科创室,全天候有人,高频度使用,才是学校空间效益最大化。

与会的校长和老师们参观了“微生物养殖的生命实验室”“火山场景和岩石标本的物质实验室”“3D立体球幕电影和回音壁构建以及九大行星运行模型的地球与宇宙实验室” “互联网 科学创作体验区的工程技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仪器室和二维码一扫便知的实验开出率”,非常感兴趣,这些以科学课程标准四大领域设置的教室,充分体现了学科的儿童立场。

老师们参观了充满人文底蕴的“竹君楼”“季真楼”“文种楼”“中立楼”“初晴楼”,参观了以“湘湖”为造型的“校园湘湖研究院”,“让浙江文明追溯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勾践城山驻马”“馈鱼退敌”追溯历史2500多年前,萧山县令杨时“程门立雪”的励志求学和尊敬师长教育,杨时“开凿湘湖惠泽14万6千亩萧然大地”启示学成为民,德惠百姓,杨时在程朱理学中承上启下作用形成“书院遗香”,因而学校以“杨时,字中立”,设立“中立楼”。学校以“毛奇龄,字初晴”,设立“初晴楼“,这位湘湖边名人,这个治学严谨、辩才无双、诗书画三绝的清初大学者,曾撰之《湘湖志》35卷,为我们留下宝贵的遗产。有故事、有温情、有内涵的学校,让老师们浸润期间。

领导老师们对学校“生态圈”中之垂湖睡莲满池风光以及童趣盎然的“白鹅高唱”驻足,在南国棕榈的校园环境下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雕像旁逗留,在升级版的“开心农场”边频频点头,因为它已经不再停留在“普通的劳动体验”,无水培植、种子土壤分析库、人工智能滴灌……让孩子们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新时代。

湘湖小学的空间,给与孩子、老师、领导,一种“安静、自主”的感觉,一种“校园转角就是书、转眼就是绿、分享与展示无处不在”的感觉,这个空间“基于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建构、创造与迭代”,基于“自然协作与协同”,因而湘湖小学的空间,因学习而来、为生长而在,让每一个空间都具有生长性、存在感和学习力。

03

全息式分享供样本

湘湖小学韩伟珍校长向在座的专家、领导老师做了《科技融合创新——基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湘湖应对》的观点报告。她认为:

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一系列文件,以2019年6月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例,明确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这些文件指明了课改的方向,也是世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趋势。

韩伟珍校长结合湘湖小学“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这一办学理念,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面对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时代到来,湘湖小学教育团队的困惑、思考和行动”。这些困惑与迷茫,因为时代需求而生,因为新时代教育需求而生,所有学校都遇到了,“大密集的知识记忆永远跟不上网络搜索”“唯一标准答案的试题解答在社会中无奈折戟”,这一切,都引发教师们的共鸣。

湘湖小学努力探索和实践,着力于打造“全域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处都置身于“学习中心”,让学校向着未来学习中心转变, 让“基于实证的大数据”评价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PBL项目式学习,聚焦学科融合,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她分享了湘湖课改的“纵深发展六项行动”,以省规划课题领航顶层设计,以省新型学教空间领航空间迭代,以“场馆整合、社区共建”优化教育立体布局,以“国家课程项目化”推进学生学教方式变革,以“信息化2.0融合学习”推动教师培训,以“问题解决能力多元化评价”推动评价改革。

湘湖小学的改革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连续取得“国字号的品牌”——中国STEM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全国创新作文基地学校;学校两年中连续取得“省级荣誉”——浙江省新型空间优秀建设案例、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家长示范学校、浙江省数字家长示范学校;学校两年中连续取得杭州市科技特色学校、杭州市文明校园等一系列荣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数据可证,学生的学科抽测成绩快速提升,教师连续刷新教师在省、市、区获奖的参与面和获奖高度……湘湖小学的变革,带来湘湖高端优质品牌的建构,赢得了金杯,更赢得了家长的口碑。

基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课程改革和学教方式变革举措,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客人老师们对湘湖团队的凝聚力和拼搏奋斗的精神,特别是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动迎接、主动介入,在通往未来教育的路上的先行一步,在不断点赞地同时,更表示得到了诸多启发,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04

互动式交流促课改

为充分高校充裕的课程建设资源、学校管理资源、教师发展培养等方面的专家资源,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余杭区七贤小学、余杭区云会小学、余杭区东风小学等四所学校,与中国教师智慧与文化研究院杭师大项目组,建立“学校高品质建设项目合作”关系。此次他们以湘湖小学课程改革为案例,对自己的学校的课程建设以及顶层设计也进行了汇报和交流,期待专家的点拨、同行的碰撞与交流。

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的领导汇报了良渚一小的“玉文化课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依托地域特色“良渚玉文化”资源,良渚一小树立了“人皆璞玉”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玉德树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余杭区良渚七贤小学领导汇报了学校“见贤思齐,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以“基础性课程”为基点,以“七贤课程”为拓展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评“七贤少年”评价体系、“七贤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学生。

云会小学以“有故事的学校、有温度的教育、有精彩的童年” 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故事育人”体系的构建与运作,并成功申报了省级立项课题。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将故事特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少儿故事讲演基地、杭州市理论宣传基地、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余杭区十大特色品牌学校等荣誉。

余杭区仁和东风小学领导汇报了新校投入使用以来的课程行动,虽然建校只有三年,但是“仁智”的课程体系已经从纸上落实到行动,“仁立大我,智从小我”是校训,更是辩证思维方式,正身正行智慧仁爱,培养求真、求实、创新的东风之星,未来可期。

05

专家引领促成长

中国教师智慧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刘堤仿对包含湘湖小学在内的五所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做的探索和成绩,给与充分肯定,并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和总结性评价。

他认为,今天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湘湖小学课改经验助四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课程规划,七贤小学的框架可以参考。其二,破壳原理以求内生。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品,开办三年的东风小学自主利用省级项目将课程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起点,建立起学校生长空间。其三,窄门思维攻克内卷。良渚一小的玉文化与云会小学的故事云渗透于课程实践,为新一轮课改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我们以湘湖学习为契机,提升在打造三型教师所创造的“嵌入式拓展型课程”平台,深入六维度微观评价,将合作项目推到一个新高度。

关于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进入尾声,湘湖小学韩伟珍校长与云会小学、良渚一小、东风小学、七贤小学的几位校长,对全天全程参加指导的黄津成主任、刘堤仿教授,全面细致、有深度厚度的指导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一定会认真汲取、领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正、优化课程规划,加强总结和深入研究,让学校课程的高度、宽度、深度不断生长,以课程为跑道,推动每个学生个性化成长。

 · 湘湖小学 · 

微信号|xsqxhxx

文 案|梅 巧

摄 影|蒋碧云

排 版|顾聪聪

审 核|陈 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校长第三期培训班考察报告
常抓不懈的应是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
xx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迈向本真的教育科研
集兵镇水湖小学养成教育显成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