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家:如何玩耍才能让孩子发展出受益终生的能力?

2016年出版的《园丁和木匠》,刷新了人们对“童年”的理解,颠覆近30年各国父母的养育理念。作者高普尼克教授精通心理学和哲学,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历让她立足在儿童发展,结合人类学、生物进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写了大格局的书。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早点进入结构性的知识学习,或者带有“任务”和“技能学习”的玩耍,才有利于孩子成长。

真的如此吗?今天本文为你解读,从孩子的成长和进化的角度来看,玩耍对孩子有多重要,如何玩耍,父母如何参与孩子的玩耍,才是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帮助他们成长的做法。


带着目的和套路,不能敞开心的“玩”都是耍流氓

孩子该玩,这就是一个无比简单的事实。但是家长和老师对于玩耍是一件好事情的认识常常是模糊的。否则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以“教学”为招牌的幼儿园,也不会有类似 “孩子也不能总是傻玩,也得学东西” 这样常见,却明显违背科学的声音。

所以,到底什么是玩,玩对孩子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呢?高普尼克教授用一个章节来说玩这件重要的事儿。

首先需要先定义什么是玩,才可以知道什么不是玩。

教育学对玩的经典定义里包含5个核心要素:

· 玩不是工作,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达到某个分数。

· 玩有假想的, 区分于现实的成分。比如老鼠的打闹嬉戏不是真正的打架,小孩通过搭积木搬家家在想象中与生活相连。

· 玩在情绪上开心的, 充满乐趣的。

· 玩是自愿的,不是在指令下、指导下进行, 也不是为了某种外在奖赏。

· 玩耍是有重复和变化的形态和结构的。比如一个六个月的婴儿抓着摇铃,会变换着动作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所以这么一看,就很清楚很多我们以为孩子在玩儿的时间,其实并不是玩。

那么,孩子们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基本算得上投入时间最多的玩耍到底有哪些类别, 意义又分别是什么呢?

3类玩耍,耍出孩子的心智成长

1

打打闹闹

打闹是孩子之间最常见、也最让爹妈头疼的一种玩法。

我们似乎永远弄不懂几个扭打纠缠在一起的小人,到底享受的是什么乐趣?尤其对不止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兄弟姐妹之间无休止的打闹,简直让爹妈操碎了心。

樱桃小丸子两姐妹也会吵架打架


不过,研究告诉我们,打闹其实意义重大,它本质上是社会性的。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来观察两类老鼠,一类小时候和同伴打闹,另一类则不和同伴打闹。从小打闹的小老鼠长大后社交能力更强,而且这类老鼠的大脑会在前额叶的部分产生更多胆碱能介质,这些物质能让老鼠的大脑更灵活,随机应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

甚至,即便是在变老的过程中,从小打闹的老鼠也保持着适应环境、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

2

玩玩具

除了打闹,孩子当然也喜欢玩玩具。

1960年代就有科学家做了实验,比较了两组小鼠:一组吃得好睡得香也被悉心照顾,但是在隔绝的消毒笼子里长大;另一组,则在一个有很多玩具的环境里长大。

结果,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和每一种大脑发展的测视中,有玩具可玩的小鼠都长得更好。表现为,它们的大脑尺寸更大,有更多的神经连接,和更大的前脑。和从小在打闹中长大的小鼠一样,它们也能产生更多的胆碱能介质。


爱玩又聪明的乌鸦是个著名的例子。由于惊人的聪明,新喀里多尼亚乌鸦几乎成了科学界的“网红”。这种乌鸦不仅会使用工具,甚至还会制造工具,并会将制造技能和创意传授给下一代,这在动物中是一种罕见的能力。

和人类一样,新喀里多尼亚乌鸦有漫长的童年(相对于其寿命)。在它们还是小乌鸦的时候,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玩。小乌鸦们花大量的时间,尝遍各种小木棍和叶子的组合来搞事情。他们不断成功,失败,时而聪明时而犯傻。身经百战之后的成年乌鸦,对利用小树枝达到目的堪称是创意无穷。

乌鸦用柔软的小树枝制作钩形工具

乌鸦的聪明与其他拥有单一技能包的动物,比如一辈子只会啄啄啄的鸡很不一样。乌鸦的技能特别灵活,哪怕在实验室环境里,哪怕在它们的自然生存环境中没有铁丝,它们也可以想出办法把一堆铁丝做成一个钩子。而这种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

乌鸦把金属丝折弯并取到试管里的食物

在乌鸦的例子中,宝贵的就是,在较长的童年里,它们拥有不断尝试和实验的时间,和没有压力的犯傻、发现、重来的空间。这也是孩子被允许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从容不迫地尝试和发现的价值所在。

3

假扮游戏


如果说老鼠也会打闹,乌鸦也会玩玩具, 那么
假扮游戏则是人类幼崽独有的。

从过家家到幻想自己是超人、消防员、仙女,孩子乐此不疲地演戏。前面我们说了, 孩子其实能分得清现实和想象。既然能区分真假,那还那么起劲儿的假装啥呢?

就像打闹给了小老鼠一个安全的形式去练习搏斗,探索给了小乌鸦一个空间去练习使用小树枝一样,假扮游戏给了小孩子机会去练习高级的心智技巧。

具体来说,假设和反事实思维是人类学习的强大武器。提出假设并且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是幼童天然具备的能力。而反事实能力,也就是认为现状有问题,并且想象能怎么不一样,是人类可以创造,并且改变世界的前提。

而这些都是玩假扮游戏所具备的要素。

再者,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一类问题,是弄清楚别人在想什么。这种理解他人欲望、想法、情绪的能力,被称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角色扮演游戏玩得多的孩子,并不一定更聪明,但却更有能力理解他人。

与之匹配的成人版本则是,科学家发现,读大量虚构文学的人比读同样多非虚构文学的人更有同理心。孩子就是在一次次想象剧情,投入角色,设计剧情的过程中体验并且发现世界的奥妙的。

从以上不同玩耍类型和与他们相关的能力发展中我们能看出来, 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到的并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各种能力的组合和灵活运用,是创造的可能性。

你对孩子的玩耍态度,陷进“功利化”这个坑了吗?

当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玩耍和它们的价值后,也可能会走向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功利化” 玩耍,无法心无旁贷的体验快乐,而只看到“能力训练”。高普尼克教授立刻提醒成年人,不要把孩子的玩 “目的化”。

玩的意义恰恰在于它的自由自在,傻里傻气和没有目的。

正因为孩子在玩耍这种无需承担生活压力和严重后果的活动中可以尝遍各种方式,可以“犯错”,可以“瞎搞”,“走弯路”,不计“效率”地尝试各种可能性,才让玩如此珍贵。

如果我们眼里看到的玩耍都成了课程,玩具都成了教具,本来是探索的自由被剥夺,那么玩就不是玩了。当不好玩了, 玩耍就违背了初衷。

从演化的角度来看,快乐是让人类做另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的激励因素。人类玩耍也不是为了提高智商,学习技术,但只有好玩,并且只为了好玩,我们才能“顺便”学习。

让孩子尽兴玩耍,家长要注意什么?

这么说来,对于父母而言,我们能做什么,有最好不要做什么呢?

第一,玩是人类天性,但是只有在安全温暖的环境里玩,才会让与之相关联的能力蓬勃生长。而家长有责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第二,不同文化中的家长,会提供给孩子不同的玩具,但请尽量提供给孩子生活化、开放性的玩具。《连线》杂志(Wired)就曾经把小木棍评为跨越时间地域的最好玩具。带孩子去过郊外的家长都懂。

第三,成年人可以加入游戏,成人的加入可以使游戏更丰富,但要让孩子主导,家长跟着享受游戏的快乐,少发布指令, 少纠正孩子的做法。记住,当我们教的越多,孩子学到的可能就越少。

讽刺的是,木匠型的家长往往要知道玩耍的功能才愿意投入和孩子玩,他们享受简单快乐的能力已经快被挤压没了。就好像人们去健身房,但会开车并且把车停在最近的停车位;人们严格按照地中海饮食,却不会多吃点西红柿和意大利面。

我们要相信,玩耍的初衷就是快乐,快乐本身是有价值的。

来源 | 博雅小学堂
编辑 | 思维智汇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胡卫平——为素养而教,我们需要思维型教学

胡卫平——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思行合一”:这样提升专业能力才是当下教师所亟需的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在幼儿园干了啥?学些什么?家长可以这样问
洪兰: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 阅读和游戏!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教帮丨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阅读和游戏!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