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宗平:中国伊斯兰教的史料及其本土化小议

沙宗平:中国伊斯兰教的史料及其本土化小议 

沙宗平(北京大学副教授)


    中国伊斯兰教史料的累积过程一方面体现了本土宗教对外来宗教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对外来宗教的交往和接受。比如唐宋时期汉文资料介绍伊斯兰礼仪“斋戒”时特别指出的“食肉把斋”等,“斋”的汉文概念就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原有既定的内涵,三教都借用其概念并分有“斋”字的确定特指内涵。所以,汉文文献资料中特别标出伊斯兰教在吃肉过程中把斋,而佛教道教吃素为斋,可以看出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所以,斋在不同宗教中也有不同的形式,伊斯兰教的传入丰富了汉文“斋”概念的内涵。
    至于伊斯兰汉文史料的三个来源,第一是唐宋以来非穆斯林的史料记载比如《新唐书》《宋史》《元史》等,另外还包括地方志、私家论著等;第二是伊斯兰教清真寺内部的汉文碑刻、楹联等;第三是穆斯林学者的论著,包括伊斯兰教内部经堂教育论著,以及明清回族伊斯兰学者中的四大家的“以儒诠经”(以汉文和儒家文化阐释伊斯兰教义理)等著作,比如王岱舆、马复初等。
    以上汉文史料,伊斯兰教本土化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考虑语言、内容概念的问题。比如,就信仰对象而言,汉文里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在阿拉伯语里是一个词,指向和涵义也是一样,只是伊斯兰教不接受“三位一体”的概念,中文里翻译的“上帝”和真主则是先秦就有,又经过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学者的改造。可以说,本土化就是一个文化借用、文化适应和文化创造的过程;第二,关于宗教场所称谓,清真寺和礼拜寺的“寺”字也是中国原有的六部之一,原先为官府的名称,后来首先是佛教,后来的伊斯兰教都分有了这个“寺”字。而“清真”这两个字就是典型的中国化概念和本土化的成果,属于文化创造成果。第三,建筑。一般来讲,圆顶的建筑是阿拉伯式建筑,从中亚中东地区传来。受到地中海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是不是所有圆拱的建筑就一定是阿拉伯建筑(因为阿拉伯人也是吸收和学习周边先进民族的文化,例如阿拉伯数字)。因此,本土化的体现在于——庭院式样和布局;植物纹、祥云、屋脊兽等特色建筑装饰以及民族形式,比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文化成分和地方特色,这才是本土化的特点。本土化更主要的是信仰内涵的本土化,在内陆就是使用汉语、使用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呈现,当然宗教信仰本身仍然传承原本的伊斯兰教基本信仰。
    总而言之,伊斯兰教并不是单独的一个板块,而是在中国各地的地方性特色的呈现,具有南北、古今的区别。

  作者:沙宗平(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理事,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回族学会常务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揽镜自鉴:从域外汉文史料看中国
【读者来稿】伪造史料充斥的《伊斯兰教史》
2018年十大好书
“伊儒会通”的典范:云南学派的形成及其特征
元朝第七位皇帝 阿速吉八史称天顺帝 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异同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