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视投资骗局,众筹拍摄不可信

电影投资骗局为了诱惑人们走进投资陷阱,施骗者也不断升级骗术,除了继续用高额收益作为诱饵外,还从头到尾全部伪装,不仅准备大量假资料,还不惜将施骗地点设置在影视公司办公地周围以博得人们的信任,导致一桩桩电影投资骗局不时上演。

从剧本到App全副伪装

“盖着公章的授权协议、转让合同以及各类电影项目介绍资料,这已成为电影投资骗局中必备的道具,也往往是让被骗者放下警惕的一组关键道具。”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如是说。

事实上,近年来电影投资骗局频频发生,且其中不少均是以虚假的文件作为骗局中的道具,既然已有诸多前车之鉴出现,为何还是会有被骗者因虚假的资料而走入投资陷阱呢?

对此,曾荣表示,首先便是人们对电影投资制作等一系列环节并不了解,此前也大多没有看过真实的合同或协议,这便给施骗者留下可操作的空间。此外,施骗者准备的虚假材料也非常丰富,除了剧情简介,剧本、每日的拍摄计划、宣传营销计划、上线计划、后期分成规则等,各种材料全部都放在眼前,导致被骗者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而除了虚假材料之外,施骗者还会仿冒影视公司的App以夺取人们的信任。以耳东影业被他人仿冒一事为例,便是施骗者冒用耳东影业的名字制作了一款App,不仅同名,图标也是用耳东影业的logo,并在App上发布多个虚假的电影投资信息,很多被骗者因此而上当,转过去的投资款也打了水漂。

为了迷惑人们进行投资,施骗者在选择商谈地点时也进行诸多考量,且除了以往电影投资骗局中出现施骗者租借假办公室,随后人走楼空的案例外,现阶段,更有部分施骗者铤而走险,选择在影视公司办公地附近施骗。

目前施骗者主要会伪装成两种身份,一种是直接假冒电影出品方,另一种则是假装拥有出品方委托转售投资份额协议的第三方公司,而冒险在影视公司周边施骗的大多属于前者,为的就是借助在周边商谈来降低被骗者的警惕心并蒙骗对方。“据我所知,他们会专门将被骗者约在办公地附近的咖啡厅等能够商谈的场所,穿着日常上班的服装,随身也会带着虚假的名片或是工作证,以此来伪装身份。”

为了更加凸显真实性,施骗者还会进行团体合作,如有的施骗者会两至三人同步设局,其中一人在与被骗者商谈时,或是中间打电话给另外一个人帮忙拿资料,或是假装偶然碰见打招呼等。

虽然不是影视公司的员工,却演得比正式员工还敬业,这也确实难以让被骗者轻易分辨出真假。与此同时,被骗的往往是日常与电影行业并没有深度接触的人群,且该类人群也不知该从哪些渠道进一步核对信息,因此以上信息在该类人群眼中便成为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信息,最终上当受骗。

监管趋严莫贪利

对于屡屡发生的电影投资骗局,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越发严格。一个月前,上海公安机关刚刚对外公开一起通过虚增影视剧制作成本、夸大预期票房收益,骗取投资人投资款的特大合同诈骗案。据悉,该案涉案金额4500余万元,涉及全国各地投资人260余名。警方提醒,“在不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切勿轻信不法分子低投入、高回报的谎言。如参与此类投资项目,应审慎考察合同标的的真实性以及对方的履约能力,不可盲目参与投资。

电影项目基本不会向普通个人投资者开放,更不用说优质项目,往往一发起便会被大公司提前抢占,但被骗者却并不知晓这点。与此同时,不了解情况的被骗者往往是看到施骗者不断宣扬的短期获利数千、上万元分红,只听到施骗者说的一部电影可能会获得的数千万元或数亿元票房,便失去了平常的理性判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视投资骗局知多少?
文艺韩寒,难成商人
骗子们盯上了影视产业,所有人都需要警惕
贵阳已经有人损失50万!投资一万元,4天就赚1000?小心这类APP
电影市场鱼龙混杂,如何才能保证不被骗?
全国各地200多人通过一款APP投资电影被骗,有人投入2000多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