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中医核武器-伏邪理论


伏邪源起

   伏邪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就是一个季节受寒,下一个季节发病,不光是伤寒。真正提出伏气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清时期,伏邪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成为温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述温病研究·伏邪》理论比温病学的范围要广泛,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大疑难疾病,如慢性细菌感染、慢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很多都是西医认为治不好的病,或者中医治疗只是缓解症状的疾病,用伏邪理论治疗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伏邪的特点



   常见内科疾病通常分为两类,外感和内伤。外感分为伤寒和温病,温病又分为新感和伏邪。新感主要是感受外邪,感而即发,常常是急性传染性疾病。伏邪往往感而不发或反复发作。因此,感而不发和反复发作这是伏邪两个基本的特点。





为什么会导致感而不发和反复发作呢?

第一,正邪不争。主要是机体对疾病无应答,如果正邪不争,那么邪气潜伏,则感而不发。

第二,少阴虚寒。“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第三,厥阴入络。即有瘀血,急性炎症的一个结局就是纤维化和瘢痕,导致血液供应不良,所以它潜伏在那里,机体很难清除,即厥阴久病入络。



                   



什么原因导致伏邪反复发作?



伏邪的复发有六个原因:劳复、正复、食复、自复、病复、时复。《伤寒论》提出了劳复和食复,吴又可提出了自复,我们认为还有正复、病复和时复。

第一,正虚劳复。就是正气虚弱,疲劳的时候可以复发,也就是免疫功能低下,伏邪容易复发。如肿瘤,暴发性肝炎,肿瘤合并疱疹,支气管哮喘等。

第二,正复。疾病的基本病机是正邪相争,正邪不争,邪气才潜伏,西医叫免疫耐受,机体不识别这种邪气,就发生伏邪,可是到机体正气来复、正邪相争的时候,它反而急性发作。也就是随着正气的恢复,一些疾病反而可能发作,如乙肝。

第三,食复。《瘟疫论》讲:“若因饮食所伤者,或吐酸作嗳,或心腹满闷而加热者,此名食复。”因此中医常讲饮食禁忌,食复怎么处理,“轻则损谷自愈,重则消导方愈”。如食物过敏,熏肉、泡菜、咸菜、牛羊肉等有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第四,自复。吴又可提出“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伏邪未尽的原因,一是前面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二是疾病本身有一定的传变规律。

第五,病复。即伏邪可以由疾病引发,新感引动伏邪,如支气管哮喘,常被感冒所诱发。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感染,诱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也是一种病复。

第六,时复。即环境诱发伏邪,如温度、湿度、季节等。如刮风下雨前一天,关节开始疼痛,即是时复的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这里的风寒与风热,到底指的是什么?
伏邪理论 慢乙肝的中医认识
伤寒论六经实质现代新解
未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27
绝大多数疾病的源头是伤风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