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兰贵教授应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经验
作者 / 胡娜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编辑 / 钱秀华 ⊙ 校对 / 赵馨
胡兰贵教授系山西省名中医,师承于著名中医学家朱进忠先生。朱老以擅长应用经典,治疗疑难病症而闻名。胡老师在继承导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用经方治疗疑难怪病,独树一帜。
中医经典是每一位中医名家必读的著作,要想成为新一代名医,必须具备深厚坚实的中医功底,才能在临床上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必须“熟读经典、多做临床、名师指点”。学好经典关键是如何将经典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把经典中的古文,深刻灵活的应用在患者身上,这样才能提高疗效。通过跟胡兰贵教授侍诊,领悟到读经典,应该在“读”字上下工夫,透过言简意赅的原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或者站的更高,于无字出,获得新的感悟。读经典,要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做临床就是要将经典用于临床,才能把经典理论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有所感悟。
1 抓主症 对症用方
何为主症?顾名思义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中记述的必见症状。
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培训讲座上说:“抓主症用经方是很多名老中医常用的治法。”刘渡舟老前辈就曾经发表过《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的文章,刘老在治疗烟雾中毒发热、呕吐的病人,根据《伤寒论》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张仲景在《伤寒论》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告诫后人“但见一证”就可应用,呕是柴胡主证之一,所以“呕而发热”即可按柴胡证治疗。又如糖尿病、肝炎、结肠炎是三种不同的疾病,刘老只要见到“口干、口渴、大便溏、脉弦”就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口干、口渴、大便溏、脉弦的主证,都是由于邪入少阳,水饮内停所致,故都会获得很好的疗效。
《金匮》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胡兰贵教授在临证之际,只要见到咳喘的患者喉中有痰鸣声,就开具射干麻黄汤,临床疗效显著。《伤寒论》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临床诊疗中只要有剑突下按痛的,就可以用小陷胸汤。《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只要见到心脏病患者脉结代者,就可用炙甘草汤。
以上这些都是抓主症、用经方。在繁琐复杂的症状中,只要抓住主症,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必然迎刃而解。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只罗列几个症状,就遣药用方的条文随处可见,历代医家也据此用方,乍一看似乎是原始的对症处理的经验,但是这里所言的“抓主症”,就是抓病机,是辨证论治诊疗程序的简化,是临床经验的结晶,是千锤百炼后,经过高度浓缩提炼的升华理论。
2 抓副症 溯本选方
这一法则,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培训讲座上说:“抓副症,进而辨病机,根据病机用方,有时候可以起到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效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中记述的或见症状或非必见症状,叫副症。临证用方,主症虽然说是“必见”的,但是不必俱见,副症虽说“或见”或“非必见”,但是对病人而言,有时却可能是他感到最痛苦的主诉症状。
《伤寒论》156条“本已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是副症,张仲景根据副症选用五苓散治之。胡老师在临证遇到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经祛风除湿的药物治疗无效时,问诊若发现患者有大便稀溏、小便不利的副症,而选用胃苓汤治之,乃获奇效。其病机正符合《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中指出的“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之意。心脏病的患者,早搏,用炙甘草汤、生脉散、天王补心丹等专治心脏病的药物不效,在问诊中,发现患者除心烦、心悸以外,还有胃脘疼痛。根据胃脘疼痛这一副症,而用黄连汤治之,早搏消失。
3 辨经络 遣方用药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脏腑经络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内经》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正是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四通八达具体体现。古人云:“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明十二经络,犹如夜行无烛”。临床实践证明,依据经脉的循行诊断疾病,可以扩大经方应用的范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仲景继承并发展《内经》的经络学说,建立系统全面的六经辨证诊疗体系,在诊断疾病中,据经认证,据证论治。就六经而言,太阳经受邪则“头项强痛”,阳明经受邪则“缘缘面赤,额痛鼻干”,少阳经受邪则“胸胁苦满”,太阴经受邪则“腹满”,少阴经受邪则“咽痛”,厥阴经受邪则“颠顶痛、吐涎沫”。仲景还将经络系统运用在疾病的防治中,《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篇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胡老师在临证之际,每遇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内侧疼痛,或肘关节疼痛,其疼痛部位均属手少阴心经所循行的路线,用炙甘草汤治之而获效。遇肩周炎,颈椎病的病人,根据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临证之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也常常获得奇效。
临证胡老师根据经脉循行治疗阳痿患者。患者,男,28岁,结婚半年,阳势不举,或举而不坚,或者早泄,为此其妇甚不满意,服用补肾壮阳药无效。除阳痿之外,症见:胸满心烦,舌苔白,脉沉弦滑,沉主气郁,弦主肝,滑主痰。诊为肝郁气滞,痰湿阻络。治以疏肝理气,通络化痰。用四逆香佛二花汤(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橼、佛手、玫瑰花、代代花、丝瓜络各10g,黄芩6g)而获奇效。清·沈金鳌著《杂病源流犀烛》云:“有失志之人,易于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胡老师每逢遇到情志因素所致的阳痿的病人,根据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均用四逆香佛二花汤。
4 识病机活用经方
学习《伤寒论》,不仅要重视书中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同时要从中学习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灵活应用经方。其中辨识病机,据病机选方,则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的又一重要思路和方法。《伤寒论》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张仲景用乌梅丸治疗蛔厥,又治久利,正是因为寒热错杂、虚实兼见的病机相同。再如,小建中汤既可以治疗“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又可以治疗“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是因其气血两虚的病机—致。在《金匮要略》中,应用肾气丸治疗的病症有五,也正是由于其病机相同。可见在主症不同的情况下,只要病机一致,即可用同一首方剂,这就是中医理论中“异病同治”的具体实践应用。如《伤寒论》173条黄连汤证:“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临证之际病人不会说他“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胡老师指出张仲景所指的“胸中有热”,可以理解为上焦有热,如:牙痛、口苦、口疮等都属胸中有热;胃脘疼痛既是“胃中有邪气”,即可用黄连汤。
再如《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人也不会描述自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的症状,而临证之际见到微恶风寒,汗出恶风的鼻炎、鼻窦炎属营卫不和者,均可用本方治之。又如《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是治疗咳喘的有名方剂,但不是一见哮喘就可用小青龙汤,病人也不会描述自己是“心下有水气”而表现出的咳喘,也不会说自己是表寒内饮的咳喘,胡老师指出“心下有水气”即指胃脘痞满再兼有的咳喘,即可应用小青龙汤治之。
《伤寒论》所提示的辨证思路和灵活用方思路,不仅仅如此,在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因此,学习中医经典不仅要学习其辨证常法,同时要从字里行间之中,学习其灵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经方,经方时方的关系怎样?
伤寒论临证应用思考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刘渡舟)
刘渡舟老师的抓主症方法
经方的运用——何赛萍老师讲座整理稿
“阳微结”证的病机与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