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为什么历史选择题总做错吗?遇到这八个坑千万要注意

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很多人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也说明了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性了。但是,在考试中,很多同学却往往会把历史选择题做错,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小编通过对自己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了这八个“坑”,也提醒各位参加高考的孩子们必须注意这些“坑”千万别去踩!

第一个“坑”: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每个选择题都有或明或暗的时间的限定。通过时间限定,是我们做题中往往可以排除大多数选项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某些同学却不注意题干给出的时间限定,从而导致做题的错误。如下面这个题: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47年2月,而ABC都是1949年及以后,如果你能准确把握时间,那么这个题可以干脆利索的做出来,正确选项为D。

第二个“坑”: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在历史考试中,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准确的理解历史概念,对于我们选择出正确的选项有极大的帮助。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在该题中,其实需要我们理解准确“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中央集权”指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其涉及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君主专制”则是统治者君主(历史上,各国叫法不尽相同)对他的臣民与领土有无限制的权力,其涉及到的则是君臣关系及君民关系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排除D选项,根据材料,前面讲中央集权,后面讲地方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为A。

第三个“坑”: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历史时间记不准,导致错误。

这个坑则是由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的。所以,平时的背记任务千万别忽视。历史是需要记忆的,纯粹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下面这个题是比较典型的考查历史时间的题。

年轻的美国在《邦联条例》生效后,仍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外部为一些欧洲大国所不容,解决从邦联到联邦的制度困境,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是在

A.18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18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C.18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D.18世纪90年代末至19世纪初

这个题其实考查的知识是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过程: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记住了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轻松的得出这个时间在18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此选C。

第四个“坑”: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对于历史的阶段特征,我们在复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很多历史试题在考查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某些时段的阶段特征的考查,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时期,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机遇期等等。下面这个题,也是在对阶段特征的考查: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这个题所选的时间段在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之后到一战之前,如果我们了解到德国君主立宪制后德国的阶段特征--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的话,那么结合题干的主题,我们可以选出正确选项D了。

第五个“坑”: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这种题主要是用历史地图对学生进行考查。部分学生在读历史地图的时候,缺少了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地图的意识。

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1936年以前,中国高校主要集中在南京和沿海地区,这主要是国民政府的都城在南京,已经沿海地区经济内陆更先进,所以选A。但很多同学却不能有效的将历史知识运用到这个地图中,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第六个“坑”: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历史比较和迁移能力考查,一直是历史考试中特别需要关注的内容。在之前我写到过17世纪中外的对比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在选择题中,这种通过对比让你进行历史分析的题目可以说比比皆是。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这个题在题干的材料中就有一个对比,即对比了农民生活状况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农民生活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而其态度也就变得积极,因为地点所指为抗日根据地,由此可知是抗日战争期间,综合起来,我们能得出正确选项为A。

第七个“坑”: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在不同的阶段因为需要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如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曾高度评价过这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其斗争精神;但太平天国运动后来在马克思的评价中却并不高,被认为破坏了生产力,毫无建设性,阻碍了社会发展,这当然也与太平天国后来政权的封建化有关。我们再看下面这个题:

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这个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科举制的评价。我们对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是持否定态度的,但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却高度赞扬,并主张学习。因此,应该把这个制度所体现出的东西放到当时的欧洲去看,有什么是符合他们那个时代要求的。所以,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是①②。这就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在特定阶段中的分析评价的不同。

第八个“坑”: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因果联系的,有些同学做题时会出现因果部分的情况。这种题的主要提问方式是问主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但问根本原因很少在高考中出现,而以“主要原因”出现)。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这个题就是在考查因果关系的一个选择题。国内到日本留学的各省份的人数主要是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的,这个肯定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本身的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而涉及到此的只有A选项。

总之,在考试中,千万需要提防自己紧张过度,心态沉稳的把自己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上去。高考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试,沉着冷静做题是保证自己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文科生的答题建议(历史选择题)篇
选择题:史料主旨类选择题不会做?答案来了!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_海南省历史卷文档版(有答案)
【解法指导】运用“缩句法”秒杀历史选择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