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当年,北京虽然经过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建设,新建了一批比较有模样的现代建筑,比如至今都很有名气的“十大建筑”等,但与整个北京偌大个地面相比,那区区十几座像样的建筑,与大批矮,旧,陋满清及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相比,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根本没有什么科比性。
当年,我最喜欢站在景山公园的煤山和南建委宿舍的四楼平台上四处眺望,整个北京的市容基本上都可以尽收眼底,长安街沿线,除了电报大楼,广电大楼和军事博物馆之外,就再没有别的什么高大的建筑物。所以,站在南建委宿舍的四楼平台上,可以毫不费力气的看到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那时节,环绕着北京内城区的那座城墙虽然已经残破,但基本完整。
从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各大驻京单位和部队,先后修建了一大批办公楼和宿舍大院,但这些大院基本上分布在当年北京的市郊,像三里河,复兴路等地,都是上述大院的聚集区。但这些大院,基本上都是以三、四层楼的砖瓦结构的建筑为主,房屋的设计有些还是照搬了苏联的图纸,但高层住宅楼一栋也没有。
其实,当年我们对于未来也是有憧憬的。比如,五、六十年代,我们对城市中家居现代化的想法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就是这样一个标准不是太高的愿望,以当年的条件来说,也是很难实现的。
就我所生活的国家计委宿舍来说,当年,在北京众多的大院来说,条件还算是不错的,但电灯是有的,电话只局级干部家里才有配备,其他人只有享用分布于大院边缘地带的那几部公用电话了。住宅楼里有电梯,也是当年的一种奢望,但一般的住宅楼里都没有。有电梯配备的只有坐落于北京饭店后身的红霞公寓和安化楼,福绥境大楼和北官厅大楼等少数几座明星公寓了。红霞公寓是当年北京少有的高档住宅楼,那楼层虽然不高,但有电梯配备,24小时供应热水。是个不错的地方。文革中,本来我家有机会搬到红霞公寓去住的,但爸爸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计委宿舍中居住,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而安化楼,福绥境大楼和北官厅大楼被称为社会主义公社大楼,或被称之为“彭真”楼,是当年北京市委规划着成立城市公社所兴建的样板楼。这三座大楼,一栋坐落在西城区的福绥境,一座座落在崇文区的广渠门外,另一座建在了东城区。这三座楼房,虽然也是砖瓦结构,但它比一般的住宅楼的层数要高很多,大约有七、八层的样子,楼内功能齐全,有电梯,有食堂,副食店,幼儿园,甚至还有集体食堂的设置,不出门,一切的生活在那座大楼里都可以基本解决。后来,由于受到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限制,那楼里的食堂,商店和幼儿园没有建立起来,原本开设的餐厅也画地为牢,分给了各家各户当公共厨房使用了,结果,当年社会主义模式生活的理想,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没能实现。
现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更高,也更远,建在北京城里城外的高层住宅已经数不过来,当年留下的那三座社会主义公社大楼,有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还能看到的大概只有福绥境大楼,但它也已经淹没在了那些新建的高楼群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人民公社”的样本——福绥境大楼: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卅九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白塔风铃伴童年
建成于1958年的北京福绥境大楼,如今什么样儿了?它见证了那个刻骨铭心的时代,却已被人遗忘
新宿舍大楼
全球最“瘦”摩天高楼,借鉴了兵马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