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中医 —— 五输穴的猜想
userphoto

2023.10.04 河南

关注

五输穴属于针灸腧穴里的特定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也是临床上很多针灸医生常用的穴位。在灵枢经中第二篇就隆重的推出了《本输》介绍五输穴,可见其地位。

首先看一下教材的解释: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的总称。《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认为古人把经气运行用自然界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问题是这样的解释还是不明所以啊!于是又开始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什么是五输穴?

首先看“输”字,一般我们用“腧穴”,月字旁这个腧代表穴位也是人体肌肉组织。那么五输穴,为什么用“输”呢?

输,是输送,运输。输不同于腧之处在于腧是一个部位,而输则可以传送。换句话说,腧穴的治疗作用以近治作用为主,而五输穴则具有远治作用。通过刺激四肢末端的五输穴,可以调节除四肢以外其他部位的气血,尤其是脏腑的气血。

而这一推论源自于《本输》篇在逐一讲明十二经五输穴后,紧接着“是谓五脏六腑之输,五五二十五输,六六三十六输也。”可见五输穴之所出、所溜、所注、所行、所入,就是脏腑气血出入于四肢末端的腧穴。

------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设想一下,传统中医学的发展源于观察,所以有“司外揣内”“取象比类”“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说法。古人认为内在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色、脉、症候等表现在外;在内的脏腑气血可以通过经络输注于在外的体表。当然,通过刺激在外的腧穴,就可以调节在内的脏腑功能。

那五输穴为什么要选择四肢末端的穴位呢?首先,安全性。古代的针灸针由于工艺问题,都是比较粗的。回到九针时代,针具甚至有现代水银体温计那么粗,所以用于胸腹就不安全,所以在古代大部分禁针穴位都在胸腹部。而四肢的穴位安全性就高多了。其次,可操作性。在封建社会,针刺也要暴露针刺部位,很显然四肢的穴位针刺操作比胸腹部就可行性强多了。最后,功能性。要治病还得看疗效。之所以取这个穴位,是因为它具有这个功能。五输穴位于四肢末端,那么它们就都还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四肢为“本”为“根”。

于是,大胆猜想一下。经络的最基本功能: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脏腑。脏腑的气血就是从五输穴之井穴“所出”,这是气血的源头,经气所出部位,即“所出为井”;经气继续流行,“所溜为荥”;经气由少渐多,“所注为输”;经气充盛,“所行为经”;最后深入迂回脏腑,“所入为合”。

------临床怎样运用五输穴?

脏腑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而调节这个升降出入的开关就在五输穴。阴井木,阳井金。五输穴都有相对应的五行属性。这在腧穴里也是独一份的特性。阴经的井穴五行属木,木性升发;阴经荥穴五行属火,火性炎上;两者都具有升和出的性质。阴经经穴五行属于金,金性肃杀;阴经合穴五行属水,水性趋下。两者都具有降和入之性。五行属性和其升降出入之性相符。所以再进一步推测,欲升肝气用井穴、荥穴调之,欲降肝气用经穴、合穴调之。欲降胃气,用经穴、合穴可调;欲升脾之轻阳,用井穴可调。当然这其中的细微之处和区别,还没能想到!需要继续推敲!

这套理论在阴经对应的五腧穴上似乎很匹配,那么阳经呢。阳经井穴五行为金,所出之穴却具有沉降之性。似乎就说不通了。然而阳经分别属于六腑,而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这样看来,其所出之气为降,也有点道理了。

五腧穴真是一个奇妙的存在!以上猜想以待临床验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穴位详解 -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特定穴
请解释一下下面的中医用语
针灸学
令人头疼的“五腧穴”
17.不同季节的不同针刺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