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节:人,不孝不可交,不诚不可处,无礼难成器


作者:国学生活·芷柒

怀孝心,懂诚信,知礼节。

在为人处世中,能否广结良缘,胜友如云,不在于他的外表,钱财,或是名声,而在于他内在的基本涵养:是否孝顺父母,诚实守信,讲究礼仪。

孟子曾说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一个再有地位的人,如果没有孝心,诚心和礼仪,也是无法立身于社会的。

孝顺父母,必定能仁爱天下;诚信待友,一定不会辜负他人;知书达礼,注定能左右逢源。

人,不孝不可交

《劝孝歌》中有一句话:“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乌鸦尚懂得报答父母的哺育之恩,小羊也会跪下喝奶。生而为人,若不孝顺父母,实在是天理难容,最后也必将会受到惩罚。

唐朝淮南王李茂,生性残暴,品行不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不孝子。

他的父亲李元礼有一个侍姬赵氏,赵氏相貌美丽,皓齿明眸,李茂一心想要占有她。

当父亲重病在卧时,李茂便做出了无耻荒淫的行为。李元礼得知后严厉斥责了他。

不料李茂不但不反省悔改,反而断了父亲的汤药,赶走了他的侍卫,还大言不惭地说:“你已经做了五十年的大王,何必还麻烦的服药。”

结果父亲就被活活饿死在了寝居里。事情败露后,皇帝怒将李茂流放振洲,途中惨死。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更不会爱别人;一个连父母都厌烦的人,不可与之相处。而只有尊重父母,懂得孝顺,才能成就事业,成为圣贤。

曾子小时候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为了能让病重的母亲暖和一点,他顶着饥饿的身躯上山砍柴。

正当曾子砍柴时,忽然觉得心头一紧,像是被人咬了一样疼,他担心母亲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立即背着柴火飞奔下山。

原来,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生病卧床不能招待客人,想要曾子快点回家,情急之下咬了一下手指,曾子果然就感觉到了母亲的呼唤,回到家接待了客人。

骨肉相连,方能心灵感应。母子情深,应当如此。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古之圣贤能体会父母的辛劳,感恩父母,我们也应如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趁现在来得及,好好爱父母,赡养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

不诚之人,不可处

宋代哲学家程颐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人失去诚信就像楼房失去了地基,颤颤巍巍,终有一日会倒塌。

周幽王有一位宠姬叫褒姒,为了搏美人一笑,他不惜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不久后真正的敌人进犯,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没有诸侯赶来救急,最终西周在刀光血影中化为了灰烬。

作为一国之君,竟将威严和诚信等同于儿戏,拿江山社稷作为赌注,欺骗诸侯和百姓,最终被天下人唾弃。

而唯有以诚待人,一诺千金,才能信服他人,获得成功。

春秋时期,重耳被迫在外流亡,到达楚国时受到过楚成王的优待。

楚成王问他回到晋国后将如何报答楚国,重耳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周襄王二十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展开了首次战争。

正当楚军追赶之际,晋国重臣子犯却下令全军退避三舍。

士兵们很不解:“我们如此退让,岂不是奇耻大辱?”

子犯回答道:“如果当初没有楚王的帮助,我们国家就没有今日,大王下令退避三舍,以作为报答。”

于是晋军就一直向后撤退了九十里,可楚军仍是步步紧逼,晋军只好正面迎敌。

最终晋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晋文公也成功称霸于诸侯,实现了毕生大业。 

庄子曾说过:“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正是晋文公的诚信待人,才取得了战场上的成功和千古称赞的美名。

讲诚信的人,无论在什么境地,都会遵守诺言。因为诺言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承诺,更是对自己人品和能力的考验。

人品高尚的人尊重每一个承诺,考虑对方的感受,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不会轻易毁约;他们坦诚待人,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妄自菲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许下承诺,维护信誉。

诚实守信是道德底线,也是人心之间的桥梁,唯有真诚待人,才能换取真心,与人长久的相处。

无礼之人,难成器

《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意思是说:能成大器的人,都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他们能屈能伸,懂得在一定场合放下面子;他们尊师重道,注重细节,能给人最好的体验和印象。 

张良,被誉为“汉初三杰”,就是一个十分懂得礼仪的人。

有一天他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不巧的是,老人的鞋掉进了水里,张良看老人行动不便的样子,就赶紧帮忙把鞋捡了回来,还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鞋。

老人对张良的表现甚是满意,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张良喜出望外,赶紧跪在地上:“多谢高人!”

五天之后,张良准时到达了桥边,但老人已经在那等着了。老人不满,于是让他五日之后再来。

过了五天,张良提前了一个钟头就到了桥边,可还是比老人晚了一些。这回老人十分生气地说:“你居然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吧!”

这回张良再不敢懈怠,整夜都守在桥边,终于等来了老人。

老人看到张良早早地到了,高兴地赠给他一本书,嘱咐他认真研读。张良一看,竟是《太公兵法》,欣喜若狂,连忙道谢。 

老人之所以三番五次要求张良提前到达桥边,只不过是让他懂得拜人为师,要有诚心和礼仪。

如果不懂得尊重长者,礼貌待人,那么孺子便不可教;反之即使是千金之躯,但是肯放下身段,低头学习,那自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反之,如果目中无人,狂妄无礼,就算再有才学,也是徒有其表,难成大器。

三国时期的祢衡,才华横溢,但高傲轻狂,看不起任何人。

好友孔融欣赏他的才能,把他推荐给了曹操,谁知他竟然出言不逊,辱骂曹操。

曹操不与他一般见识,将他推举给了名士刘表。可祢衡仍不悔改,轻世傲物,刘表懒得杀他,就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黄祖终于忍无可忍,杀了祢衡。

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说过:“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有才无德的人,就算有惊人的才干,也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就像空有一副好皮囊的美人,华而不实,只能孤芳自赏。

有礼之人言谈文雅,举止有度,不争一时之利。他们眼界宽阔,格局高尚,满腹经纶却不张扬,处处展现君子气质。

为人有礼,是一个人成才的最基本素养,也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修行。

只有懂得礼貌和谦逊,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开阔。

网上曾有这么一句话:“人这辈子的三大无知:不懂感恩父母,不会以诚待人,不能知书达礼。”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诚信之人,犹如美酒,越品越醇;知书达礼,锦上添花,成才之需。

它们不只是干瘪单薄的客套,更是推己及人的教养和善良。不孝之人,不可与之交往;不诚之人,难以与之相处;无礼之人,无法成为栋梁之材。

今天是8月8日,中国爸爸节,愿余生,我们都能怀孝心,懂诚信,知礼节,成为一个善良,温暖的人。

*作者:芷柒,一个爱滑板爱写文章的00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孝的人都很穷困】
孝顺的人才能发达,不孝之人发了财也守不住
不孝之人无好报!一位老人训斥不孝儿女,发人深思
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在别人的评价里无法​拼凑出完美的人生
生前不孝
啥叫知书达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