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玉器鉴定


云学文

   内容提要:本文以发掘出土的宋辽金时期的玉器为主要资料,并选取部分时代确切的传世品,对此期玉器的器类品种、花纹装饰、雕琢技法和玉材玉料等的时代特色作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宋玉中较常见的人物、龙螭、兽面、鹿、鱼、鸟禽、花卉植物、壁环、带板带钩等的造型和花纹装饰特点一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宋代玉器  时代特色  器物特点
   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1279年赵昺亡国,共320年,其间又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方地区与宋前后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辽和金,和宋同处一个大的历史时期之中,辽金两朝玉器的风格特点,除个别品种之外,都和宋朝玉器相同,故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标题的宋代玉器,实际上包括了辽金玉器。

  长期处在分裂状态下的宋朝,政治和军事上极度羸弱,但它的手工业十分发达,社会文化气氛浓厚,雕塑和绘画艺术蓬勃发展,金石学产生,文物收藏和研究之风兴起,这些都对玉器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宋代考古出土和传世的重要玉器
  考古出土的宋辽金时期有玉器不是很多,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于唐朝。这时出土玉器的重要墓葬和窖藏,宋地有:河南巩义北宋皇陵①,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②,安徽休宁朱晞颜墓③,浙江杭州文三街宋墓④、衢州史绳祖墓⑤,江西上饶赵仲湮墓⑥,陕西西安南郊曲江池村⑦、东郊田家村⑧和交通大学宋墓⑨,四川广汉和兴乡南宋窖藏⑩、华蓥双河镇南宋安丙家庭墓{11}、蓬安锦屏镇南宋墓{12}。辽地有: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13}、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14}、巴林右旗白音汗公社辽代窖藏{15},辽宁义县清河门辽墓{16}、朝阳辽代北塔天宫{17}、阜新塔营子辽塔地宫{18}、喀左白塔子辽墓{19}。金地有:北京房山长沟峪石椁墓{20}、丰台乌古倫墓{21},吉林长春石碑岭完颜娄室墓{22}、扶余金墓{23},黑龙江绥滨中兴公社辽金故城3号金墓和7号金墓{24}、奥里米古城金墓{25}、哈尔滨香坊金墓{26}。
发掘出土的宋辽金玉器可分礼仪类、装饰品类和日用品类3类。礼仪类玉器仅见玉册、玉带和带銙。装饰品类玉器最多,有发冠、笄、钗、镯、项饰、耳饰、组玉佩、龙形佩、螭穿花形佩、凤形佩、鸟形佩、花朵形佩、花鸟形佩、绶带鸟衔花形佩、对蝶形佩、荷鱼形佩、鱼形佩、鸳鸯形佩、鹿鹤纹佩、雁形佩、竹枝形佩、龟形佩、龟游荷叶形佩、鹿纹佩、天鹅形佩、鹘攫天鹅形佩、虎鹿山林纹佩、童子形佩、童子执莲形佩、花朵形环、螭纹壁、玉钱、鱼形坠、鸭形坠、鹅形坠、狮形坠、孔雀形坠、雁卧荷形坠、交颈鸳鸯形坠、嘎拉哈等,一些玉龙首、坐龙、鹿、熊等可用于陈设观赏。日用品类玉器有碗、杯、卣、盒、瓶、臂鞲、镇纸、水盂、笔架、砚等。除发掘出土的宋辽金玉器之外,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其他单位的古玉研究人员,通过对非科学发扬的传世玉器整理和鉴别,从中鉴定出一批宋玉、某些传世品的艺术水平甚至超过了出土玉器。传世玉器中比较重要的,礼仪玉中有白玉龙纹带环、白玉春水图带环。佩饰玉中有白玉双鹤衔灵芝形佩、白玉镂雕凌霄花形佩、白玉镂雕竹芝蟠龙形佩、青玉鹘攫天鹅形佩、白玉镂雕孔雀形佩、乌形饰、白玉攀枝童子坠、青玉童子托海东青坠。陈设艺术品玉中有番人立像、青玉镂雕松下仙女图饰、青玉人物山子。佛教类玉中有青玉摩竭形佩、摩竭云纹方形饰、青玉迦楼罗神鸟形佩、宣和款刻经文管。玉器皿有白玉龙柄葵花形碗、青玉龙柄长方折角杯、白玉鹿纹椭圆洗、青玉鹿纹八角双耳杯、龙纹碗、青玉云龙纹兽耳炉等{27}。
      宋代仿古玉初见,有仿商周青铜器的,有仿秦汉玉器的,在考古出土和传世玉器中都不乏其例,见有璧环、剑饰、尊、卣、瓶、簋等,亦可以以上器类中将它们分离出来,另设仿古玉一类。
二、宋代玉器的时代特色
     中国玉器发展到唐代,其社会功能开始发生变化,从以前被巫觋所掌控的神玉和为帝王服务的王玉,开始进入士庶之中,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玉器的实用价值和装饰功能上升到首位,这时与人们现实生活贴近的日常生活用玉和装饰用玉大量出现,花纹装饰多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现实主义新风。宋代玉器继承了唐代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在玉器的器类品种和花纹装饰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1.宋辽金玉器器类和品种特征
     传统礼玉的“六器”,除璧环之外,其他均不见。考古出土的玉璧环仅知有四川蓬安西拱桥村、浙江兰溪和杭州法云弄等地宋墓出土的几件。西拱桥村和法云弄的两件,一面饰螭纹,另一面饰涡纹或勾连云纹,两面饰纹不一,属仿古玉,它们已是好古者的玩物,与礼玉原有的功能无关。宋朝的朝廷用玉,文献中记载的相当浩繁,但在考古出土和传世的玉器上得不到证明,宋时,传统的礼玉似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存玉器中能够说得上朝廷用玉的,只有北京故宫的云龙纹兽耳簋式炉、天津艺术博物馆的龙首形杖首和首都博物馆的刻经文管,而宋代的玉礼器实物,只有玉册和玉带两种。宋地玉带由唐继承而来,数量增加,带銙的样式大多与唐相似,新出有带环和带穿,花纹装饰内容和雕刻技法变化较大。辽金两地出土的玉带和宋地有别,它似乎沿袭的是南北朝时期地蹀?玉带的传统。汉代盛行的葬玉制度唐代已基本废止,但仍见个别墓葬出土有猪形握玉,宋代旧的葬玉完全绝迹,亦未见新型的葬玉出现。有衰有兴。唐代已兴盛起来装饰品玉和日常生活用玉宋时更加发达,数量和品种较唐都有增加。人身佩饰玉品种繁多,题材广泛,其中最多见、也最亮丽的是各种花鸟形佩,造型和花纹自然之气。佩饰玉中玉坠大量出现,玉坠多是用体积较小的籽玉圆雕而成,构图简练集中,刀法简洁,多是动物和童子造型,适合在衣服和帔巾上垂挂,辽陈国公主墓中出土多件动物形玉坠。玉坠是宋代在片形佩饰玉之外创新的造型,对后世影响较大,以后各代多有制作。
      在宋代的日常生活用玉中玉器皿显得格外突出,数量不仅较唐代大,品种也很多,碗、杯、盘、瓶、炉、洗样样俱全,每种器物中又有不同样式。如玉杯,有圆形、花形、多棱形、单耳、双耳、无耳、龙形耳多种。玉盒,有圆形、椭圆形、鱼形、双鹅形、螺形、竹节形不同造型。器形除仿当时的金银器之外,新出仿瓷器和古彝器两种。仿瓷器造型的,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玛瑙带托葵花形碗、安徽休宁晞颜墓出土的玛瑙鋬洗和青玉素杯;仿青铜彝器的,如朱晞颜墓出土的兽面纹卣和北京故宫的云龙纹簋式炉。
      在宋代的生活用玉中,玉制文房用具的品种较前增加,并且系列化。出土和传世的玉文具有砚、水盂、洗、笔管、笔架、镇纸和图章,某些陈设观赏类玉器,如卧羊、卧鹿、卧驼、异兽等。既可作案头陈设,又能当镇纸用。浙江衢州史绳祖墓出土了一套玉文具,有山形笔架、兽纽章、荷叶形洗、兔形镇纸和盛有颜料的莲花形瓶。辽陈国公主墓出土有风宇形砚和四出花瓣形水盂。宋代的玉文具作为一个玉器类别已初具规模,明清时终于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玉器类别。
宋辽金玉器的风格基本是一致的,但有个别玉器的器形和花纹反映的是辽金两地少数民族的风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辽地陈国公主墓出土有蹀?玉带和仿工具形玉组佩。蹀?玉带颇具北方少数民族特色,它和汉地玉带不同的是,它的带銙是用铆钉钉在鞓上的,另外带上还垂挂十多条镶有铜和玉的饰物。早期的蹀?玉带见于南北朝时期,属于北地“胡服”之一种,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曾出土一副,陈国公主墓的蹀?玉带是延续胡地的传统,传至汉地,则演变成唐宋时玉带样式。仿工具形玉组佩以透雕莲花玉饰为珩,下面并列坠有刀、剪、锥、觿、勺5件玉器,由金链和珩相连。契丹游牧民族有随身携带小工具的习惯,此是小工具的模型。玉臂鞲则出土于附马墓中,臂鞲是契丹贵族架鹰时缚在左臂上的革套,用玉制以示奢华,玉臂鞲椭圆形内凹如瓦,内凹面扣在臂上。金地有吉林扶余金墓出土的蹀?玉带,黑龙江绥滨奥里未古城金墓出土的玉嘎拉哈和秋山图佩,传世玉中有春水图佩。嘎拉哈是女真语,意为羊腿骨的关节,金地儿童常以之为抓子玩具,此以玉仿制。春水图佩作鹘鹰攫啄天鹅形,有的还以荷塘为背景。秋山图是佩上高浮雕山林虎鹿纹,并常用玉上黄色皮壳以求秋景。契丹和女真人的生活习惯,好在春秋两季涣猎于池沼和山林,春季在湖边放鹘捕捉天鹅,秋季入山林射杀虎鹿,这种四时游猎活动,契丹语为“捺钵”,女真人则把以上两种涣猎活动刻在玉上,以之为佩饰,分别称之为“春水饰”和“秋山饰”。辽代玉器中目前尚未见有此两种题材的。
      宋代开始出现仿古玉,这于文献和出土实物两方面均得到了证明。宋人笔记中记有使用仿古玉的内容,如《武林旧事》卷七中有“白玉碾花商尊”、“玉香鼎”和“古玉剑璏”等仿古玉的名字。实物方面,安徽休宁朱晞颜墓出土有仿商兽面纹卣,浙江杭州法云弄、兰溪县和四川蓬安西拱桥出土有仿汉玉璧。传世品中亦有一些宋代仿古玉、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壶和簋,仿秦汉玉的鸡心佩、羽觞、带钩和剑饰。宋代出现仿古玉不是偶然的,宋代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他们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某些人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购藏和欣赏艺术品的能力。宋代社会文化氛围浓厚。尚古风炽盛,皇室贵族和民间收藏有大量文物,古玉亦是他们购藏的对象,社会上对古玉的需求量大,地下出土的古玉数量有限,于是玉作就琢制仿古玉,来满足人们的思古之情。
     2.宋辽金玉器花纹装饰特征
     宋代玉器上的花纹装饰丰富多彩。几何纹有卷云、罗文、方胜、银锭、曲水、柿蒂、龟文、香印,鸟纹有雁、绶带鸟、鹦鹉、鹤、孔雀,兽纹有虎、鹿、牛、羊、马,花卉纹有花朵、莲荷、樱桃、葵花、石榴、牡丹、梅花、灵芝,人物纹有高士、伎乐、童子、神仙、佛、道,还有传统的龙、凤、螭和兽面,鹘攫天鹅和虎鹿山林纹是具有女真风情的纹饰。
宋玉纹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出现了大量寓义吉祥和子孙繁昌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宋代玉器的消费对象除帝王贵胄之外主要是市民大众,和隋唐不同,那里的玉器多服务于宋教、礼制或附会伦理道德,其造型和纹饰多是充满神秘色彩和怪诞的龙螭鸠凤和奇鸟异兽,再加上诡秘的云雷蒲谷,最终形成了超脱现实的理念化境界,这类玄妙莫测的玉器不可能为广大的民众所理解和接受,要适应新的消费群体,就得迎合他们的情趣,追随普遍的社会心理,走世俗化的道路,于是能满足一般民众需求的世俗纹饰大量出现,主要是祈求幸福、长寿和子孙繁昌等方面的内容,人们的这些愿望在花纹中体现出来,常常采用隐喻的手法。如希望生活幸福富裕,常取鲤鱼、鳜鱼和鲇鱼作花纹,鱼是余的谐音,是“有余”之意,若鱼口中衔有莲荷,则是“连年有余”。若祈求健康长寿,常以鹤、龟、灵芝和缓带鸟为纹,鹤是传说中为人添筹加寿的鸟,龟是长寿动物,所谓“龟寿千年”,灵芝是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缓带鸟的缓是寿的谐音,此鸟羽尾很长,又有“长寿”之意。若希望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多雕童子形象,直白地表达心声,很多童子的肩上负有莲荷,莲和连,籽和子都是谐音,意为“连生贵子”。若表示夫妻恩爱,则雕一对池塘中嬉水的鸳鸯。以上这些寓义吉祥的图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美术形式,它巧妙地借用象征、谐音等手法,把人们心中的企盼和愿望寓含在特定组合的图案之中。
      3.宋辽金玉器的雕琢技法特征
      宋代玉器的雕刻技法以片雕和镂雕为主,镂雕法广为使用,较唐代普遍,多见用于花鸟形佩的雕刻,一般可以分为单层镂雕和多层镂雕两种,均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北京房山长沟峪石椁墓出土的几件花鸟形佩可作为单层镂雕技法的代表。双鹤衔枝佩,二展翅仙鹤以交趾和翅尖相连,各衔花枝且相接,姿态舒展优美,布局疏朗。折枝花形佩和折枝花形锁上的花卉都是盛开的八瓣花,尖叶倚斜转侧自然生动,极富生命力,尤其折枝锁极尽镂空之能事,玲珑剔透,纤巧繁华,与宋代工笔花卉有异曲同工之妙。竹枝形佩以嫩竹枝相套绕,枝上附竹叶三片,灵巧别致,清新鲜活,也是所知最早以竹为饰的玉器。北京故宫收藏的双鹤衔环佩,内容和构图都和双鹤衔枝佩相似,但双鹤的雕刻更为生动活泼,略胜前者一筹。同为北京故宫收藏的孔雀街花佩,雕一双翼张开、口衔花枝的孔雀,整体构图饱满且疏密有致,从佩的形式章法可以看出是受宋画院画风的影响。多层镂雕是指那些有表层和里层、有前景和后景的多层镂雕作品,这类作品器体较厚,花纹较单层镂雕丰满深致,所能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鹿鹤松竹纹饰,里层以松树为背景,表层刻鹿鹤龟纹。西安东郊田家村出土的螭穿花形佩,以花叶为衬景,其上为螭穿花形。多层镂雕的结构形式和技法,增加了花纹的层次,使其更具立体感。镂雕玉器中更有一种仿绘画的,它完全把纸绢画的画意和构图挪到镂雕中,变平面为立体,雕琢出有背景衬托的有悬塑样立体感的图画玉器,乾隆帝称这样的玉器为“玉图画”,他的咏玉诗《题宋玉镂戏婴图》中有“刻画为图斯鼻祖”句。画意玉器始于宋,到清代达到顶峰,这是宋时成熟的绘画艺术对玉器工艺的影响。宋代画意玉器由背景和画面两部分构成,背景多是松竹山石,画面多是神仙仕女和寓义吉祥的动物,景物远近分明,合乎山水画“三远法”,分明是把山水画搬进了玉雕之中。北京故宫收藏的青玉镂空松下仕女图、白玉镂空五禽图和青玉人物山子是图画玉器的代表作。
      宋代玉器铭刻技法水平极高,刻铭内容已从宝玺、简册发展到诗词和佛经。宋代刻铭玉器的代表作是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玉管,此器高5.9,外径1.8厘米,八角管状,在玉管的八个面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经文, 还有译者、纪年和琢玉作坊等内容,计16行,共292字,双勾楷体,字比芝麻粒还小,笔道比发丝还细,非用放大镜而不能识,刻工纯熟,书法道丽,是件极难得的铭刻玉器,据末二行落款可知是宣和年宫廷玉作制,像这样游丝般的笔道是任何铊具无能为力的,可能和的是钻石工具,我们可称它为“微型铭刻玉器”,此器又是微型铭刻玉的鼻祖。
      辽金两地的玉器,除少数在器形和纹饰方面和宋地有别之外,在雕琢工艺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契丹和女真是马背民族,其文化远较中原地区落后,自身本无琢玉业,推测辽地玉作用的是从宋地俘掠工匠,金朝则是占有了原宋朝北方地区的玉雕业资源,辽金玉器多是出自原宋地玉工之手。
     4.宋辽金玉器用材特征
     宋辽金玉器使用材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而且多是和田玉河白玉。如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各式玉佩,阜新塔营子出土的白玉竹节形盒和莲花纹杯,北京乌古伦窝伦墓出土的白玉绶带鸟啄花佩和白玉环,北京师范大学出土的白玉卧鹿。传世品中有北京故宫收藏的白玉镂雕龙纹提携,白玉镂雕竹枝螭龙佩,白玉衔莲天鹅和鹘攫天鹅形佩等,玉料纯洁如雪,湿润如脂。优质的和田玉料当时通过供奉和贸易源源不断进入内陆,《宋史》和《契丹国志》中都有西域于田国等向宋辽两国进贡玉材的内容。除和田玉之外,其他有玛瑙、水精等,它们虽然不在玉材范围,但都是在玉作完成的。出土和传世玉器中,尚未见有用独山玉、岫岩玉等地方杂玉制作的。
     三、宋代重点玉器造型和纹饰特点分析
     出土和传世的宋代玉器,从量上说远无明清时大,器类和品种不全,不能反映宋代玉器的全貌,我们仅从其中选取一些较多见的品种和纹饰,来分析它们具体的特点。
     1.玉人
     宋辽金的人纹玉器主要有童子、飞天和雕刻在玉带板上的人物纹。
宋代的玉人最多见的是童子形象,而且多是圆雕的。发掘品有黑龙江绥滨公社7号墓出土的执蕉叶童子{28},四川华蓥双河镇南宋安丙家族墓出土的握拳童子{29},广汉和兴乡南宋窖藏出土的执荷双童和童子莲台{30}。传世品较多见,除常见的童子玩莲造型之外,还有童子骑竹马、提灯笼、架鹘{31}、攀枝{32}等,均充满童趣,生动可爱。
玉童头部较大、头顶有一撮桃形短发,用细密的阴线刻出,也有作两绺或两条短辫分向两边的,八字形眉,葱管形或楔形鼻,樱桃小口,两眼和嘴多刻成凹下的环形区,呈倒“品”字,环形区的中间凸起,上刻短阴线,分别表示眼和嘴。童子上身内穿背心,外罩圆领或交领短衣,窄袖,也有衣上又罩马甲的,上衣多敞开不糸扣,下摆向两边分开,下身穿裤,裤腿肥大,裤和上衣有的刻“*”纹或斜方格纹。童子的双手握拳或执物,均刻划简单,拳的宽度和袖口相等,袖口处常刻两条阴线,可能表示的是镯子。童子多作行走状,又腿一前一后,一只脚翘起来,像踢毽子。童子手中多执荷,荷叶多是张开的,叶脉细长,很少分杈,荷梗刻得见角见棱。
还有一些是刻在佩饰、带板上的童子图案,多见童子玩莲、骑鹿、戏耍等,人物雕法和上述圆雕童子相似。
     玉执莲童子可称莲孩玉,此种题材和来源有二说:一说是它效颦的是“磨喝乐”,磨喝乐原是“小塑土偶”小男孩的形象,讲究者用象牙、龙涎佛手香、金、玉等贵重材料制作;另一说是源于佛教传说故事“莲花生子”。两方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求子的风俗。
飞天原是佛教神像中乾?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他“不啖酒肉,惟嗅香气”,能乐善舞,飞翔于极乐天国,以歌舞娱佛,属佛国中的伎乐。早期的飞天,主要见于石窟寺的壁画和石刻中,男女都有。用玉雕刻的飞天,最早见于唐代,唐飞天全是传世品,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中。宋代玉飞天均出土于辽地,计有辽宁喀左白塔子辽墓1对{33},朝阳北塔辽天宫1件{34},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1件{35}。
辽飞天都是片形,长度在4.5~5.2,高度在2.6~3.5厘米之间,作俯身昂首挺胸飞翔状。头戴冠或束发、冠有平顶和饰云纹的两种,束发的发髻膨松高耸,发顶并有一角状长物逶迄向后,从面相看,喀左白塔子和朝阳北塔的3件是男性,翁牛特旗解放营子的1件是女性。4件飞天除面相有另外,其他部分都是相似的,上身裸露,上臂和腕上似有臂镯和腕镯,双手前伸作捧物状,肩披飘带向后飘扬直达脚根,下身裙裤紧身,包裹双腿状和出水,裤管处刚肥大,双足不露,像扫帚形,身下有祥云托附,以示其遨游于空中。
      辽玉飞天是由唐飞天发展而来,从整体上看两者较为相似,但也有区别之处:其一,唐飞天是青春亮丽的少女形象,头梳椎髻或戴花冠,面形圆胖俏美,辽飞天多作男相,一虽是女相,但神情严肃,头戴云形冠或饰角状物;其二,唐飞天双手多一前一后,手中持莲花宝珠等物,几件辽飞天的双手都前伸作捧物状;其三,唐飞天下身平顺,双腿微微弯曲,双脚裸露,脚掌外翻,辽飞天腿的弯曲度较大,近乎折叠,裤腿裹住双脚不外露,裤管处肥大像扫帚形;其四,飞天身下托附的云纹,唐代是大花头短尾云纹,辽代则是卷叶形的,或一头一尾的修长的云纹;其五,从工艺上看,唐飞天的刀工粗犷有力,雄浑大气,辽飞天则是显得纤弱无力。总之,不论形象刻划或是工艺水平,辽飞天都逊色于唐飞天。
      宋朝的玉带板上有些雕有人物图案。唐玉带板上的人物多是胡人,宋玉带板上全是汉人,人物身份,有捧物进献的侍者,有演奏乐器的伎乐,也有手执佛尘的道家和饮茶清淡的高士。在雕琢技法上,此时改变了唐代多用密集的阴刻线装饰人物服饰和带銙边缘的做法,而是借鉴当时纸绢画刻画人物的方法,以舒展流畅的长线衣纹取代了唐时密集生硬的短阴线。
宋代人物纹玉带板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西上饶南宋赵仲湮墓出土的一副玉带(36),有8块上面雕有人物纹,有的秉烛行走,有的捧物,有的奏乐,有的畅饮,也有的似在侃侃而谈,可能表现的是文人雅士宴饮娱乐的场景。人物雕刻为池面隐起的浅浮雕,衣纹刻划如国画人物中的铁线描,婉转流畅,人物比例适度,生动传神。
     2.玉龙
    龙纹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此后一直十分流行,是玉器上最重要的纹饰之一。玉器龙纹到唐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由以前的抽象性和图案化变得富于写实性,龙身的各个部位和器官,我们都能在现实的动物身上找到原型,如它的兽首、鹿角、鱼鳞、兽肢、鹰爪,以及蛇祥的圆活流动的身躯,唐代的龙形已和人们心目中的龙很接近,是唐以后各代龙形的基本形态。
宋代龙的造型,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凤、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发掘出土的龙形玉器目前仅知有辽宁朝阳北塔辽天宫出土的玉坐龙(37),其他都是传世品,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白玉龙纹提携,白玉镂空竹枝蟠龙佩,青玉龙首形饰,青玉云龙纹兽耳簋等(38)。依据所见实物并结合文献记载,可总结宋辽金玉龙的特点如下。
     龙头部,上嘴唇薄而长,唇尖上挑或前卷,有的上唇翻卷成馒头形,下嘴唇长且上翘,龙眼细而长,是所谓“丹凤眼”,嘴角和眼角上下平齐,个别的嘴角向后超过了眼角,粗眉,枪缨状的毛发向后飘拂,额上出二细长角,角的末端向上翻卷成钩。躯体,细长身躯,蛇形尾,身饰弧形鱼鳞纹或斜方格数,颈和肩相接处用一道粗阴刻线隔开,小腿的上部靠近肘关节处,用数道并列的短阴线来表示筋骨或皮肤的皱折,背鳍大且多,龙身也有光素的。这时的龙常以花草、树木、海涛或云朵为背景,多作飞行状,改变了以往爬行、俯卧和卷曲的形状。
     3.螭纹玉
     玉器上饰螭纹最早见于战国时,战国晚期和汉代是螭纹的盛行期,魏晋南北朝的衰落,隋唐时不见,宋时仿古风兴起,螭纹又出现。宋元以后玉器上大量的螭纹都属于仿古纹饰。
发掘出土的宋代螭纹玉器见有四川广汉和兴乡南宋窖藏的四螭纹带饰(39),蓬安锦屏镇南宋墓(40)和浙江杭州法云弄(41)出土的三螭纹璧。传世的饰螭纹的玉器较多,多装饰在玉璧环、玉带钩和玉剑饰上。
     宋代螭纹分别用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镂空雕等不同手法雕出,样式基本上是仿汉,其额头宽阔,面颊以下窄,略似三角形,用管钻阴刻或以隐起法雕龙的圆形眼,双线横眉,或短竖线排列而成的竖直眉,宽鼻翼,卷云形耳或内卷、或外卷,脑后有短角或一绺长发,鼻眼集中在面颊的下部,身躯圆浑作曲折扭动状,在双肩、臀部和腿弯处常刻有螺旋纹,在腿的后侧边开始出现排列整齐的短细阴线,以表示腿上的绒毛,螭尾很长,其末端卷曲,螭的姿态多作爬行状,始见大小螭刻在一起的“子母螭”,是后代“苍龙教子”螭纹的先声。
宋元仿汉螭纹仿得较为成功,但螭的骨骼肌肉感和力度动势不如汉螭,在整体精神气势上较差,这也是汉宋螭纹的主要区别所在。
      4.玉兽面
      兽面是兽类面部形象的特写,兽面纹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发掘出土的宋代兽面纹玉器有四川广元、广汉两地出土的兽面纹玉片(42),安徽肥西地区出土玉匜杯柄部和休宁朱晞颜墓玉兽面纹卣腹部的兽面纹(43)。传世的兽面纹则见于玉剑饰、佩饰和一些仿古玉器上。
      宋代的兽面纹可分两种。一种是有本朝特点的,非仿古的兽面纹,它直接从唐代的兽面纹继承而来,并有发展,实物有四川广元和广汉出土的兽面纹玉片(44),及传世的兽面如意云纹璧。兽面整体呈横宽形,眼有圆形双圈眼、水滴形眼和窄长的丹凤眼几种,后两种在眼中再阴刻眼珠,粗绳纹眉,有的眉的内末端向上旋转,叶形耳中部下凹,如意云形鼻,鼻翼内卷,大嘴宽阔,獠牙外露,额上有??角或?无?角,有角的角作叉形,此兽面纹似以虎面为模特。另一种是仿古的,主要是仿汉,实物有朱晞颜墓玉卣和肥西玉匜上的兽面纹(45)。兽面可核形眼或窄长眼,阴刻圆眼珠,粗绳纹眉在眼上部分作水平状,末梢上扬又向内翻卷,直鼻梁,横置的,两端上卷的卷云纹为鼻翼,鼻梁上多饰有两道波曲线?,似仿自东汉螭纹,鼻下无嘴。
      5.玉鹿
      古人认为鹿是仁兽,有祥瑞之兆,又因鹿禄同声,常以鹿寓禄。在花纹装饰中鹿纹属吉祥纹样,所以历代行用不绝,玉器中的鹿纹,最早见于商晚期。
宋辽金时期鹿纹玉器多见,其中有发掘品,更多的是传世品。发掘品有北京师范大学清墓出土的白玉圆雕卧鹿(46),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宋墓出土的镂空雕鹿龟鹤纹牌饰(47),以及黑龙江奥里米古城金墓出土的白玉镂空雕双鹿纹牌饰(48)。传世品有收藏于北京故宫的白玉卧鹿(49),白玉鹿纹椭圆洗(50),白玉松鹿纹圆形饰(51),双鹿纹提携(52)和虎鹿鹰纹牌饰(53)等。最后两件传世品和奥里米古城金墓出土的双鹿纹牌饰很明显是辽金地区的“秋山玉”。
     宋代存世的鹿纹玉器立体圆雕的较少,多是装饰在它种器物上的鹿纹,如器皿、佩器、镶嵌件、带板等。
     根据以上资料,宋代鹿纹有以下特点。鹿的头部瘦长,眼形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菱形等,三角形和菱形眼分别由三刀和四刀刻成,线条挺直,但不规整,线端常常出框,头上角有盘形和树杈形两种,前者是仿唐代角形“珍珠盘”,时代偏早。鹿的身躯肥硕,腿和腹、颈和肩的相交处多用深重的勾撤刀断开,形成较宽的沟槽,来显示腿上部的肌肉,腿细长,在有些鹿的脖颈、胸腹和腿的边缘饰有并列的短阴线,表示上面的绒毛。装饰在玉佩和带板上的鹿多是雌雄结伴,或者同雁、鹤、虎结合,周围陪衬以山石、松树、柞树、灵芝或竹子,或是构成吉祥图案,或是反映辽金地区风俗的秋山图。在秋山题材的玉器上常见巧用玉料的黄色皮壳,雕成柞树枯萎的黄叶,来营造秋景。
     6.玉鱼
     鱼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同时它又是吉祥物,很早就被用作艺术装饰。玉鱼最早见于红山文化,商周时多见,从战国到唐几乎绝迹,由宋开始又多见,出土和传世的都有。
发掘出土的玉鱼有河北定州静誌寺塔基的水晶鱼(54),黑龙江绥滨中兴公社金3号墓的鱼荷茨菇佩(55),陕西西安潭家乡金墓的鱼荷佩(56),墓中出土玉鱼最多的是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57),所出玉鱼全是佩器,有坠饰、组玉佩组合件和盛物的鱼形盒,多是和田白玉,做工精细,小巧玲珑,鱼嘴上都穿有金链,鱼形盒上则有金合页。传世品有北京故宫收藏的鳜鱼街莲佩(58)等,多小件坠饰,精粗不一。
      宋辽金玉鱼有佩器和主体摆件,其中最多见的是长六、七厘米的扁身小挂件,用作佩器。鱼的品种多是鳜鱼和鲤鱼,鲤鱼鱼身瘦长,弯身,昂首,翘尾,呈跳跃状,鱼身弯度大是宋代玉鱼的重要特点。多张口,撅嘴,嘴唇厚,嘴唇是在嘴上加一条弧形阴线做出来的。眼形多样,有阴刻单环眼,圆坑眼,有在单环之上加一弧线,成带上眼皮的眼,或在单环后边加一弧线,成眼后带月芽形的眼,也有两个环相套合的眼形,眼小,阴刻线细是其眼形折重要特点。背鳍和尾上的阴刻线排列整齐,一丝不乱,腹鳍(分水)多有圆度,腹鳍中刻有三、四条挺拔有力的阴线。鱼身多无鳞,少数有鳞的,是密集的斜方格鳞,有极个别的是半弧形鳞,见有在弧形鳞片上加刻三道短阴线的,像叶片和叶脉(?)。鱼有独体的,但多数伴有荷叶或水草。荷叶多呈展开状,有少数叶缘微折的,叶脉纹直如伞骨,到叶边才分叉。草叶纹,草叶的中心凹下,两边向上折合,叶中心是阴刻主叶脉,支叶脉分列两边,对称排列,由细阴线刻出。
     7.玉鸟禽
    鸟禽是古玉装饰的重要题材,它行用的时间很长,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在。宋辽金时期出土鸟禽纹玉器较多的墓葬有: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59),辽宁朝阳北塔辽天宫(60),北京房山长沟峪金石椁墓(61)和丰台金鸟古伦窝伦墓(62),其他地方也有一些零星出土。传世的鸟禽纹玉器则更多。鸟的种类有凤、鹤、鹘、天鹅、孔雀、鸳鸯、绶带鸟、鸭、鹅和一些叫不出名的鸟。鸟禽玉的形状可分片形和圆身两种。片形玉阴刻平雕的较少,多数是镂雕的,有单层镂雕和多层镂雕,多层镂雕的玉材较厚,使得纹饰深致丰满。圆身的多是玉坠的形成,玉坠是人们胸腰处和帔巾上的佩玉,多以较小的籽玉雕成。
宋代禽鸟纹玉题材内容贴近人们生活,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其时代风格是现实主义的,清新美丽和生意盎然的。
      宋朝的玉鸟鸟首雕琢简单,大头细颈,有的头顶有一根竖起的翎毛,眼形有阴线三角形眼、圆坑眼、细长丹凤眼和隐起圆点眼。鸟颈较唐代普遍较短,有的光颈,有的在颈上刻一排细小阴线表示羽毛,翅上羽毛用阴线刻出,此时的线条较唐代粗重稀疏,翅膀的中部常横亘一条粗阴线,将翅羽分成前后两部分,也有把翅膀上半部的羽毛刻成鳞片形,更有在鳞片上再加刻“???”纹的(63)。
      玉凤,大头,细颈,头顶有的仅有一根翎毛,有的则装饰华丽,眼细长,即所谓丹凤眼,颈上多无纹,胸腹多呈椭圆形,内无纹,多在边缘以短细的阴线来表示胸腹的轮廓和羽毛,双翅展开,用并列的阴线表示翅羽,尾似几条弯曲的飘带,或后拖,或上扬,飘带的宽度和相互的间距较一致,尾的边缘常作锯齿形。
玉鹤,长颈弯曲,双翅较短,翅上以阴线表示羽毛,边缘多呈锯齿形,鹤多作飞行状,有的在身下附有朵云纹(64)。
      玉孔雀,小头,细颈,头顶多有一根竖立的翎毛,双翅一翅伸直,一翅下折,上用长阴线表示羽毛,又用两道横阴线把翅羽断成三部分,有的孔雀身上饰鳞片形羽,羽上又刻“个”形阴线,孔雀尾羽很长,作层层叠压的圆弧形,圆弧中部中空(65)。
玉绶带鸟,头多转向一侧,头顶长冠(羽)后拖,冠尾分叉并回卷,眼为三角形或圆坑形,鸟身较短,身上或光素,或有少量阴线,又翅展开,鸟尾很长,尾端分叉并回卷,极似螭的分叉形尾(66)。
      玉鹘鹰天鹅,在金地玉器中,有一种独具草原民族特色的鸟纹玉——春水玉,纹饰内容是描写他们春天湖边独守猎时的场景。春秋两季的围猎活动,契丹语称“奈钵”,女真政权建立后继承了契丹人春蒐秋狝的风俗,春蒐场景表现在玉器上,是一只小鹰(即鹘,又名海东青)向天鹅俯冲攻击,天鹅拼命将头往荷叶下面钻,没有荷叶作陪衬的,是小鹰站在天鹅身上,啄天鹅的脑袋。辽虽有春蒐的习俗但其玉尚未见到,金的春水玉有湖北钟祥明番王墓出土的一件(67),其他是鉴定家们从传世玉器中分离出来的(68),金的春水玉多白玉雕成,天鹅的眼下有一条曲折阴线(S)把嘴和颊部分开,如果画面中有水草,鹅颈则自一根水草下穿过。天鹅的翅膀是由细长的直阴线刻成,上面或有一、二道横线将其隔成二或三段,个别的是鳞形羽,鳞片上有个形纹,翅膀由中部向回折,如人字形,的较深的沟槽。
     8.玉花卉植物纹
     在唐代以前的玉器上几乎不见花卉植物纹,唐代始出现,宋辽金时期饰花卉植物纹的玉器较多,出土此类玉器较多的墓葬有北京房山长沟峪石椁墓(69)和丰台金鸟古伦窝伦墓(70),黑龙江哈尔滨香坊金墓(71),辽宁阜新清河门辽墓(72),四川蓬安西拱桥南宋墓(73)和广汉和兴乡南宋窖藏(74)。
宋代的花卉纹和唐代一样也多是折枝花形,并且常和鸟在一起,花卉品种较唐丰富,有莲荷、牡丹、灵芝、牵牛花、凌霄花、樱桃和金瓜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五瓣花和卷草纹、松树、柞树和竹子是这时新出现的。
     花卉纹的雕法,花朵和叶常做成凹面,像花朵,由边缘至花心打洼,形如盆,叶的中心凹下,叶两边翘起,如对折,花和叶的边缘多雕成锯齿形。叶脉纹,荷叶的叶脉直且长,由叶心向外呈放射状,形如伞骨,至叶边才分叉,其他的叶脉纹是用细长的阴线刻出,线条平直,两侧叶脉几近平行。花瓣上也常用细长的阴线。松树的针叶多作圆形。此时盛行高浮雕和镂空雕,镂雕的层次有时多达三、四层。
     9.玉璧
     发掘出土的宋代玉璧有河北定州北宋静志寺塔基出土的6件素璧(75),浙江杭州法云弄和四川蓬安西拱桥南宋墓出土的三螭纹璧(76),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的乳钉纹璧(77)。传世品有双龙纹璧。
     唐宋以后的玉璧基本上属仿古玉,作为人身佩饰和玩物,其祭祀和礼制功能已失。此时玉璧在花纹装饰上出现两个明显变化,一是璧两面的花纹多不一样,二是开始出现花草纹。以上所举的几件玉璧都是仿古的,但同古玉璧有别。它们正面的主题花纹是螭或龙,背面则是谷纹、蒲纹或卷云纹,两面的花纹不统一,龙螭多作高浮雕,挺立于璧肉之上,古时的玉璧上无如此高挺的龙螭纹。被仿花纹多似是而非,有的则是花纹与花纹之间,或花纹与器型之间时代性不统一,互相矛盾,花纹的雕刻力度普遍不足,璧肉也普遍较古玉璧厚,璧内外边缘的转角处不爽利,无古璧常有的锋棱感。
     在传世的仿古玉璧中,有一些被古玩鉴赏家们鉴定的宋代,如薛贵笙主编的《中国玉器赏鉴》一书所收录的几件宋代仿古玉,这些玉璧璧肉较厚,边缘转角圆浑,玉色熟旧,表面多有赭色沁染,其年代确定是否准确,因目前可资比较的标准器太少,尚不敢妄加评论。
     10.玉带板
     玉带板本名銙,带板是俗称,革带上的缀玉,方板形,长方形一端圆缀于革板末尾的又可称?尾。玉带在明代以前是帝王和高级官吏的服饰,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属礼器的一和趾。中原汉地的玉带制度起自唐,唐玉带则是从南北朝时北地“胡服”的蹀?玉带变化而来,陕西或阳北周若干云墓曾出土一副蹀?玉带。对比两者实物,可见变化有二:一是胡地蹀?带的玉銙都是用金属铆钉钉在鞓上的 ,銙下常用金属镶托,唐带銙则是用线缝缀在革带之上;二是胡地蹀?带的銙下附有玉环,玉环用以悬挂“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78),玉环及其垂挂物,即“带衣所垂蹀?”。胡地蹀?带既能显示佩者的身份,其上又能系物,适合马背民族的生活习惯,具有双重功能,唐玉带则无下垂的蹀?,纯是礼器。另外,胡地蹀?带上的玉銙、环和?尾上均无纹饰,唐玉銙有的雕有花纹。
考察出土实物,可知宋玉带分两个系统。一是宋地玉带,其形状继唐而来,銙和?尾多和唐相似,新出的样式有两种,一种是有些銙的下面连有半圆形的环,用以系物,另一种是有穿孔的銙,体较厚,两侧有对穿的扁孔,革带可从中穿过,前者又可称提携,后者可称带穿,銙上多有花纹装饰。另一是辽地的蹀?玉带,其鞓銙的连结方式以及銙下垂物,都和若干云墓出土的蹀?玉带相拟,如辽陈国公主墓中驸马腰间所佩玉带,当是北朝蹀?带之延续,带上玉銙也都是光素的。
     宋代雕花玉带板的花纹有人物、动物、鸟禽、龙凤、花卉等。人物成了汉人的形象,鸟兽纹中有鹘攫天鹅和虎鹿等充满北方少数民族风情的内容,与辽金地区人们春秋围猎的风俗有关,称春水玉和秋山玉。
      宋玉带板在雕琢技法上,改变了唐时好以密集的阴刻线表现花纹细部的做法,而是根据玉材和花纹内容的需要,求其自然,使画面浑然一体,具有纸绢画的效果。如在花纹布局上,有时把花纹安排在带板的一角,明显是吸收了当时纸绢画“一角法”的章法。在带板的周边也常作一些修饰,如内侧边,不是垂直切下去,而是磨出一定的坡度,使里面的花纹更富立体感,也有在边缘琢成半球形凸起的大联珠纹作为边饰。
宋玉带板中工艺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西上饶南宋赵仲湮墓出土的一副。带板周边较厚,沿边向下斜挖成池面,内中花纹凸起,花纹的顶面与周边等高,应属池面隐起深雕。每块带扳一人,人物面相清秀,五官清晰,人体各部位比例适度,衣纹线条柔和流畅,琢磨精细。
      11.玉带钩
      带钩是腰带一端的挂钩,有的则是卡在腰带上,钩首朝下,用来勾挂其他物件。带钩多是铜制,最初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称“鲜卑”、“犀比”或“师比头”,约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玉带钩是仿铜带钩制作的,最早见于春秋晚期,战国和两汉是它的盛行期,魏晋时衰落,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未见有玉带钩出土或传世。
宋代玉带钩又开始出现,但数量极少,发掘品仅知江西吉水金滩乡南宋张宣义墓一件,传世品中玉器鉴定家们定为宋代的有一些,但所定是否准确可靠,尚存疑问。张宣义墓玉带钩(79)属仿古玉,长12厘米,青玉,龙首钩首,龙面额平坦,双眉眉梢上扬并回卷作勾云形,隐起杏核形双眼,如意头形鼻翼宽阔平坦,龙嘴上下唇平齐,用阴线刻出上下两排牙齿,侧面钻一孔表示口腔,双角并行排列,角上刻丰字纹,钩身纵向三折凹弧纹,尾部似琵琶形,钩腹下有椭圆形纽,纽拄较高,钩腹的纵向凹槽仿自东汉铜玉带钩。
宋玉带钩和以前相比有继承也有变化。那琵琶形的钩身,钩腹上打洼的纵向凹弧纹,以及高高的纽柱,都是从汉朝玉带钩继承而来。变化表现在以下几处:龙首眉眼鼻等器官均采用压地隐起的雕法,虽有浮雕效果,但凹凸起伏不甚显著,整个面额比较平坦;双眉从眉梢处高高上扬并向内面卷成勾云纹较为显眼;双唇微张,上下平齐,刻出上下两排牙齿,口腔则在唇角贯穿一孔表示;并列后拖的双角上,由过去的横阴线变成丰字纹。这些变化也奠定了元代龙首带钩的造型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琳瑛宋韵|南宋的那些玉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
[转载]中国古玉概论(八)
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明代篇(一)
馆藏 | 长沙市博物院典藏精品工艺赏析(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