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城区消失的那些河

我在前文《消失的一条河》里讲了老北京城当腰的那条护城河。其实,老北京城里的水系很丰富,现如今已消失也不仅仅是那一条。咱今儿就再讲讲其它的。

 


老北京城水系略图

 

先说内城:


老北京内城地图

 

第一条已消失的贯穿老北京内城南北的河流在西城区。它从板桥头条西口开始——新街口大四条东半部——新开胡同中南部——新开胡同南口——赵登禹路——佟麟阁路一直向南到象来街东口(大约在今宣武门西大街)流入内城的南护城河(就是我前文说的那一横)。

有河就得有桥,为了保障交通,在这条河上修了30多座跨河桥,其中三座规模大的桥是:跨越和义门(现西直门)内大街(现新开胡同南口处)的叫横桥也叫红桥,跨越平则门(现阜成门)内大街(现白塔寺路口)的叫马市桥,往南还有太平桥(现有地名叫太平桥大街)等等。

从新开胡同南口的横桥到象来街的南护城河这段叫大明濠;在清朝时叫南、北沟沿儿1921年该条河开始改筑成为城市排水的暗沟,上面修成马路,叫南、北沟沿大街 1947313日,当时的北平市政府为纪念抗日英雄赵登禹和佟麟阁,将这条路北半部分命名为赵登禹路(“文革”中改为中华路,后改回),南半部分命名为佟麟阁路(“文革”中改为四新路,后改回)。


 

第二条已消失贯穿老北京内城南北的河在东城区。从后门桥开始——东西板桥——南北河沿一直向南,在现正义路南口出大都城流入内城的南护城河,然后与大运河合流,是为通惠河中的一段,名为玉河(御河)。

玉河上也有很多桥,如:东板桥、御河桥、中御河桥、南御河桥等。玉河不宽,水流也不急,但在北河沿中段西岸冲出一片沙滩,故现留有“沙滩”地名。

1924年玉河南段改成暗河;1931年自现东长安街往北至望恩桥改成暗河;1953年开始逐步将自万宁桥(现后门桥)往南河段改成盖板河,这段河全部消失了。2005年,开始启动了玉河改造工程,2009年,玉河北段(后门桥至北河沿大街)改造工程结束恢复河道480米并将玉河庵修缮后辟为北京玉河遗址博物馆。








 

内城除去上述两条大的河流外,还有几条短的河流也已消失。

一是金水河。自现西直门外将高粱河向南引一支流,在今国务院二招门口拐弯入城墙一直向东,经过今中大安胡同——半壁街——柳巷——赵登禹路与上述的第一条河漕水汇流南下,在现政协礼堂门口拐弯向东南,经过后泥洼胡同——西斜街——灵境胡同流入今天中南海的中海(当时还没有南海),从中海的东南端流出环绕皇宫流经天安门前流入菖蒲河,最终往东汇入通惠河。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_cetemp="">

 

菖蒲河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也曾填平,改做暗河。2002年又搬迁了居民,拆除了建筑,挖出了河道,恢复了水面,建成了公园。




 

二是南太平湖往东经小沟沿(今太平街)流入“大明濠”的那条河(我没查到名字,哪位知道可明示)。这条河据说是辽金北护城河的故道,元、明城墙改建,使得河流断流,久而久之蓄渠成湖(太平湖)。何时消失的不知道,但在清末民初的老地图上就没了这条小河,从附近现存的地名中,如:受水河(臭水河)、帘子胡同(莲子胡同)还能感受到这条河的存在。




从金中都和民国对比地图中可以看出北护城河位置

 

在这条河的北面还有一条略小一点儿的河(沟),也是流入了“大明濠”。现在,两条河与太平湖都没了,只留下一个个地名,估计再改造的话连地名也会消失掉。


 

第三条是在内城的东南角。东起现古观象台旁,往南向西转流经现北京站,这段河名叫泡子河,是元代护城河随明城墙南移后留下的一小段“盲肠”;西起现船板胡同西口顺船板胡同往南转向东与东半条回合向南流入内城的南护城河。


 

内城消失的河流就这么多了,外城消失的河流有两大一小。

第一条,北起中南海的南海,一直向南,顺着今南、北新华街一直向南,过了虎坊桥转向西,在堂子胡同结束。这条河很奇怪,从地图上看,往南没有出口,不知流向何方。它的南端离下面要说的那条小有名气的河很近,不知是否是在地下暗接。这条河什么时候消失的我没有查到,但在日伪时期出版的老北京地图上已经没有了这条河。


 

第二条河很有名,不管是不是北京人几乎都知道,这就是龙须沟。这条河(沟)起自虎坊桥下洼子(在今工人俱乐部南),顺着今永安路,经天桥、金鱼池、红桥复南折至永定门外护城河,横贯北京外城的东南部。这条河最晚明代就出现了,早先无名,后因在皇帝祭天通道(前门至永定门达到)两侧,恰似龙须,故称龙须沟。

清光绪年间以前,因此河与下面要说的那条小河连接,故早年的水量较大,河水还是清澈的。到了宣统年间,金鱼池以北三里河的水干枯,河道淤成陆地。随后,红桥下游的水成了死水。进入民国时期,龙须沟已经变成了一条污水沟。为整治龙须沟,改砌暗沟,但只完成了西段。东段50年代改造,老舍为此创作话剧《龙须沟》,后又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使之名扬全国。


 

第三条,北起现前门东街北口,然后顺着前门东街、芦草园胡同往东南向流去,最后经南、北桥湾进入金鱼池。这条河什么时候消失的我没有查到,但在日伪时期出版的老北京地图上也已经没有了这条河,只存有金鱼池。


 

金鱼池数十亩的水面由数十块小水塘组成,明代有人在这片水面饲养金鱼,故称金鱼池。因为这里的水质相对比较清澈,明清时期的达官贵人便在此修建亭园楼阁,明代李园将水引入园中,舟桥伴楼阁,碧水映廊榭,使这里的景色更加秀丽。到了清末民国期间,金鱼池和龙须沟一带日渐衰落,树木被砍、脏水横流,成为北京有名的贫民窟。上个世纪50年代,金鱼池与龙须沟一同改造,现在那里建成了现代化小区。






 

以上说的是老北京内外城里面(现二环路内)已消失的河流,还没有涉及到城外。从老北京地图上可以看出,沟渠、坑塘、洼地曾经像星斗似的布满整个老北京城内外,承担着漕运、护卫、排水、养鱼等诸多功能。但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环境的变迁,它们一个个地消失。今天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存留下来的地名星星点点地见到它们的身影,例如:南北河沿、沙滩、银闸胡同、泡子河、兵部洼、毛家湾、前泥洼、后大坑、帘子胡同、薛家湾、深沟胡同、南北桥湾、河泊厂、河槽胡同、水道子、万柳塘、白桥大街以及潘家河沿等等。

这些沟、河、坑、池的消失了,既是好事,也是遗憾事(有的当年看是好事,现在看是遗憾事)。甭管好事还是遗憾事都已成为了历史,大家听听故事就完了。还是那话,失去的难再来,珍惜现存的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二)从天桥的时空重叠品味历史
回忆北京的“水世界”--张双林
滨水空间改造提升将重点保护中轴线“七桥七水”,未来的天桥会更美丽!
都是穷人居住的地方——北京西城铺陈市胡同手机速写
前门外三里河是如何消失的
闲逛北京 / 公园推荐“金中都公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