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节日】吴川元宵节的习俗




我市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元宵节为民俗文化的盛会。 

每年元宵节期间,我市的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尤其是飘色、泥塑、花桥,被为誉为“吴川三绝”,吸引万千海内外人士前来观赏。





游飘色

    飘色是运用力学原理,以钢筋作支架,将化好装的人物固定在支架上,再用华丽服饰作掩盖,形成生动奇巧、妙趣横生的立体造型艺术。

     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隐蔽艺术”的吴川飘色,始于清代,初时只是用轿子抬着化装人物上街游行,几经改革,现已成为高尖艺术。

    飘色,在我市的梅菉、黄坡、吴阳等地流行。改革开放后,这传统艺术焕发新貌。每年元宵期间,黄坡沙岗、圩尾,城区的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居民和吴阳霞街等地都装扮飘色出游。

    飘色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游湖借伞》、《穆桂英招亲》、《白蛇传》等,现代题材有《红色娘子军》、《奥运冠军》、《排球女将》等。

    吴川飘色不断推陈出新,抬着式改为轮车式,一飘发展到多飘,如《六国大封相》、《天姬送子》等由多人组成,有的多达10多 人。

    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捏泥塑

    吴川庆赏元宵有制作泥塑展览的传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可追溯到梅菉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

   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就利用砖瓦泥雕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

    改革开放后,吴川恢复元宵活动,梅菉头人在大街小巷制作泥塑数十套展出,吸引游人欣赏。后来,隔海、沿江路、江心岛在元宵时也制作泥塑展出。现代的泥塑形象比人大些,彩色,配以布景、灯光,宛如一台舞台艺术。人物形象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引人入胜,题材广泛,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地方名人、地方典故。

   吴川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蜚声海内外。2007年,吴川泥塑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行花桥

     梅菉是水乡,鉴江、袂花江、三叉江三江汇合。地处北岸的上隔海,出入圩镇要靠小舟,极不方便,人们渴望有座桥连接两岸。

    传说唐代某年元宵,洪水暴涨,即将吞没村子之际,一位仙女下凡,一拂袖,一道彩虹架在江上,挽救乡村中居民。从此,每年元宵,村里人便在江上架起花桥,感谢仙女救命之恩。这仅仅是传说,事实上,隔海人最初架的花桥是将几艘木船固定成浮桥,但因桥面窄,过去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便架两座花桥,分男女而行,女的装饰鲜花、灯笼,这便是今天花桥的雏形。

    1974 年,隔海人在江上建起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隔海桥”,改革开放后,民间活动复苏,隔海人在桥上打扮,装上白菊花、红菊花、书画作品、氢气球、彩球,成了货真价实的“花桥”,供游人过桥闹元宵。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夜色,游人倾城而出,拥向花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宵夜吴川隔海花桥灯光璀璨
吴川民间艺术
吴川人的自豪
吴川梅城[七绝]
吴川市水口渡大桥投资兴建纪念券,有多少人见过?
别挤了,带你看2016吴川飘色高清现场,附带花桥现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