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草书《古诗四帖》作者之辨

读书笔记——草书《古诗四帖》作者之辨

在汉字书法史上,唐代是鼎盛时期,不但涌现了一批以“欧颜柳”为代表的楷书(正书)大家,还有被称为“颠张狂素”的张旭、怀素二位草书大家,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书风。

张旭的狂草传世刻本有《肚疼贴》、《波若波罗密多心经》、《草书千字文》等,而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彩色纸上的字卷——《古诗四贴》。《古诗四贴》现存辽宁博物馆。

然而对于《古诗四贴》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有争论。争论的背后,透射出“自古有之”的书画造假历史。

一、《古诗四贴》书写的内容  释文

第一幅:)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

第二幅:)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谢灵运王

第三幅)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第四幅)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注】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但在书写时,有误写、改写之处。

谢公义(385年-433年),字灵运,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汉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幼子,小名,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庾子山集和《谢灵运集校注》分别录有原文如下: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策,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以之百年。储宫非不贵,岂若登云天。王子爱清净,区中实骅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二、明代嘉靖年以前被称为“谢灵运书”的来龙去脉

作为“自古有之”。作伪者把第二幅最后一个“王”的第一小横挖掉,像草书的“书”字。并把第二幅移到最后,这个“谢灵运书”就成为谢灵运款识的“真迹”了。这个把“王”字改为“书”的卷本,在宋代已有刻石。明代项元汴跋中说:

余又尝见宋宋嘉佑年不全墨本,亦以为临川内史谢康乐所书。

卷中项元汴跋已失,但在汪珂玉《珊瑚网》中录有全文。

在丰坊的跋中也有:右草书诗赞,有宣和钤缝诸印……世有石本,末云“谢灵运书”。《书谱》所载“古诗帖”是也……石刻自“子晋赞”后阙十九行。仅于“谢灵运书”而止,却读“王”为“书”字,又伪作沈传师跋于后。

按现行顺序,“王”字后应有21行,不是19行。据项元汴说:可惜装背错序,细寻绎之,方能成章。丰坊所说的行数,根据何种裱本,无从察考。只是现存此卷,比宋刻石本多出几行。那么,这个卷本是怎样被分合的呢?王世贞说:陕西刻谢灵运书,非也,乃中载谢灵运诗耳。内尚有唐人两绝句,亦非全文。真迹在荡口华氏,凡四十年购古迹而始全,以为延津之合。属丰道生鉴定,谓为贺知章,无的据。然遒俊之甚,上可以拟贺知章,下亦不失周越也。

上述“荡口华氏”,乃华夏,字中甫,号东沙子,是当时有名的“收藏家”。

丰坊,字道生,号人叔,又称人翁,为当时著名的文人,曾为吏部考功主事,精于鉴别书画。华家许多古书画,都经过他的评定。

从王世贞的话里可知,全卷在北宋时被拆散,一部分冒充谢灵运书,其余部分零碎流传。华夏花了40年的功夫,才算凑齐,但那两首残缺的唐人绝句,仍没有得到。这很可以理解,华夏“凑齐”时,仍是“谢灵运书”。此后,请丰坊鉴定,才提出怀疑。卖给华夏的人,如果露出那两首唐人绝句,就无法冒充“谢灵运书”了,因此始终没有再出现过。至于王世贞是否将庾信和谢灵运的诗误认为唐人绝句呢?卷中的“二诗二赞”,都是全文,并无绝句,像王世贞那样知识渊博的大家,不可能把六朝的一些10句和8句的诗误认为是唐绝句。由此可以断定,是失去了两首残缺的唐人绝句。

这卷草书在北宋刻石之后,曾被宋徽宗赵佶收藏。在现存的四幅纸上可见宋徽宗以及“宣和”、“政和”等印鉴。那个“王”字依然是“书”字。

总之,自北宋嘉佑到明代嘉靖时,这卷草书被认为是谢灵运的字迹。

三、被董其昌定为“唐张长史书……真名迹也”

首先看出破绽的是丰坊,他发现了卷中四首诗与徐坚《初学记》中二诗二赞“正和”。并说庾信生活的时期距“其距灵运之没,将八十年,岂有谢乃豫写庾诗之理。”

当时又有人疑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也被丰坊否定。

古代诗文书画失名的很多,世人偏好勉强寻求作者姓名,常常造成凭空臆测。丰坊也曾揣测是贺知章写的。但,其态度不失为存疑,口气不失为商量。

但“好事家”的收藏目的,并非为了深入研究,而是要标奇炫富。尤其贵远贱近,宁可要古而僞,不肯近而真。丰坊的存疑,当然不合华夏的意图,于是提出并不存在的证据,是丰坊收回了自己的意见,说:“然东沙子谓卷有神龙等印甚多,今皆刮灭……抑东沙子以唐初诸印证之,而卷后亦然无兰坡、草窗等题识,则余又未敢必其为贺书矣。俟博雅者定之。”他只是不肯定是贺知章所写,但并没有回头肯定谢书之说。

这个卷子后来到项元汴之手,死后传到他的儿子项玄度手里,又请董其昌题。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董其昌题跋,一上来就说:“唐张长史书庾开府步度虚词,谢客王子晋、衡山老人赞,有悬崖坠石急风旋雨之势,与所书《烟条》、《宛谿诗》同一笔法。颜尚书、藏真皆师也,真名迹也。”

这段劈空而来,就认为是张旭所写,随后才举出与《烟条》、《宛谿》二帖笔法相同。但是二帖今已失传,且也无名款,前人也只是看笔法像张旭而已。董其昌进而否定丰坊发现四诗见于《初学记》的功绩和对谢书的质疑,同时急不择言,连常见的《文选》也忘记了。

董其昌在书画上曾有他一定的见识,……但是在这卷问题上,却未免过于卑劣了吧!”(启功语)

董其昌根据《古诗四帖》的艺术风格首创张旭真迹之说,但乾隆时期的《石渠宝笈》还是将其定为伪张旭书法

不久前,当代著名画家陈佩秋老先生说:“董其昌有个‘癖好’,就是喜欢把流传的无款古书画,安上一个更大的名头。比如说,他把《古诗四帖》作者题为张旭,把《龙宿郊民图》的作者题为董源,但这都是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大胆命名’的。几百年来,很多古书画的名称‘按董其昌的鉴定结论”标了。

四、《古诗四帖》与现存碑刻比较

当代书法研究界也一直对它的作者争论不休。

说它是张旭真迹的,以著名鉴藏家杨仁凯为代表。他在1978年《书法》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试谈张旭的书法风貌和关于〈古诗四帖〉的初步探索》一文,力主张旭真迹说,其观点被国内大学课本和国家书刊所采用。

启功先生说,按古代排列五行方位和颜色,是东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赤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央戊己土,黄色。这个狂草体字卷写了庾信的诗,“原句‘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玄即是黑,绛即是红,北方黑水,南方红云,一一相对。宋真宗自称梦见他的始祖名叫‘玄朗’,命令天下讳这两个字,凡‘玄’改为‘元’或‘真’,‘朗’改为‘明’,或缺其点画。这事发表在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见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所见宋人临文所写,除了按照规定改写之外也有改写其他字的,如绍兴御书院所写《千字文》,改‘朗曜’为‘晃曜’,即其一例。这里‘玄水’写作‘丹水’,分明是由于避改,也就不方位颜色以及南北同红的重复。那么这卷的书写时间,下限不会超过宣和入藏、《宣和书谱》编订的时间,而上限则不会超过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即《古诗四帖》应是北宋(1012-1125)年间的作品。

从作品的材质、风格、历史环境等外在的因素去考察作品,对于甄别作者真伪当然有帮助,但难免有些不够充分。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一点,加上从观察作者的书写习惯入手,辨别个人笔迹特征的异同,对于甄别作者真伪则更为全面。

在西安“碑林”里,藏有张旭草书碑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草书千字文》。

对比三帖作者的笔迹,有如下几个特征显而易见:

1笔顺不同。《古诗》(:即《古诗四帖》以下同)中虎字头、雨字头、宝盖头的书写,有横行至右端反笔上行至中而下的书写习惯,并且频率较高。这种书写习惯往往导致横上出现一个圈,如:雲、霞、霤、家、虛、霊、尔等字。

相比之下,《千文》(即《草书千字文》,以下同》、《心经》(即《般若婆罗密多心经》,下同)就没有这种书写习惯,它的笔顺总是一横至右端后向下,圆圈往往出现在横下而不是横上。如《千文》中的“实、营、军、霄、寓、宰、寐”,《心经》中的“蜜、空、究、实、虚”等字都是如此。

这是《古诗》和《千文》对比最为明显的不同。

2、字形不同。这是三帖对比又一明显的区别。

《古诗》中右弯弧线多见且成陋习,许多字的字形都由右弯弧线构成,典型的有“明、泉、年、绛”等字。

《古诗》中首句“东明九芝盖”,这个“明”字,左边的日字和右边的月字均由弧线写出。《心经》中有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两个“明”字,左边日字直线清晰,右边月字弯折点分明。

《古诗》中“倒景”的倒字,左边单人旁无一撇,《心经》中“颠倒”的倒字,左边单人旁有一撇。

《古诗》中的“酒、泥、清、浮”四字的左边三点水,均为斜点连直勾写法,并且两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心经》中“波、深、法,《千文》中的“沙漠”两字的左边三点水,“凌摩”中凌字左边两点水,均省去一点的停顿,直接用一直勾写出。

《古诗》中“绛雲”的绛字下行的那一直用右弯弧线写成,而《千文》中“绛霄”的绛字,下行的那一直则稍向左弯。

《古诗》中“淑质”的淑字,左旁有一反直勾,而《千文》中“淑姿”的淑字,左旁无一直勾。

《古诗》中“储宫”的储字,左边平行两直,《千文》中“储时”的储字,左边单人旁下加一点。

《古诗》中“岂若”的若字下口字两点不明朗,《心经》中多个“若”字下口字两点清晰。

《古诗》中的“复”字右边多两点,《心经》中的“复”字,右边为一反文写法,中间无两点。

《古诗》中有两个“老”字,《心经》中也有两个“老”字,笔顺一样,但行笔的力度不同。《古诗》中的老字绕来绕去,《心经》中的老字则横、捺、点分明。

《古诗》中“衡山”的衡字无一内圈,《千文》中“阿衡”的衡字有一内圈。

《古诗》中“仙隐”的隐字右边的急字有一点一横,《千文》中“隐恻”的隐字右边的急字一撇而下,没有一横。

……

综上可见,《古诗》的字形多用弯弧线,而《千文》《心经》的字形则点、直线、弯折分明。书写习惯差别很大,因而同一字的字形差别也很大。

3、用笔不同。草书一般行笔较快,要写出流畅优美的线条,必须是毛笔园尖如“锥画沙”,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得好。粗细均匀划圈的线条无变化不耐看,散锋行笔飞白太多则使人厌恶,因此行笔提按的力度要适中,太重则锋散,过轻则虚浮。尤其是转折时直笔细而横笔粗,则说明掌控笔的功夫还不精到。

《千文》用笔放意大胆,笔画粗细变化强烈,所以字形大小变化也很大。例如“奄宅”中的奄字,首笔重按左行,提笔于空中,再按笔直下。由于提按强烈而笔断意连,本应一笔相连的线条,看上去却好像是两笔写成。

《千文》通篇洋洋洒洒,气象万千,时如春风扶柳轻姿摇曳,时如狂风暴雨飞沙走石,融公主与担夫争道之形于字里行间,透公孙大娘舞剑之神于笔墨之中。若非张旭细心观摩心神领会并实践于狂草之中,又有谁开先河去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呢?

相比之下,《古诗》中的圆尖行笔和扁锋行笔夹杂,使转承接过渡不自然。比如“齐侯问棘花”中的花字,下行笔细而横行笔粗;“衡山采药人”中的采字,底下的那一横粗,扁锋行笔至右端,下行连接药字的草字头,笔画突然变细;“路迷粮亦绝”中的粮字,左边米字旁圆尖下行细而突然扁锋上行加粗,且见另起笔接点。

总的来说,《古诗》中的笔锋经常出现圆转扁或扁转圆的现象,圆尖行笔力度较弱墨色干淡,扁锋行笔力度较强且墨色浓重。

字形中方笔和圆笔使转承接过渡不自然,这是作者用笔习惯使然,表明其行笔掌控功夫还达不到炉火纯青的高度。

4《千文》狂,《心经》健,《古诗》绕。

《千文》狂,狂就狂在其信手挥洒,侵行侵列,恣情纵意,淋漓尽致。在字形大与小,放与收,正与倾,粗与细,劲与柔,疾与涩等对比上极尽其颠狂之能事,寓情于技,以技传神,达到心手两畅物我两忘的境地。

《心经》健,健就健在其每一个字的笔道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行笔时抑扬顿挫起收得法,笔道劲健流畅有力,方圆变化优美自如,使转承接无突兀之感,表明作者有高超的运笔技巧。其中十六个“无”字,行草兼融,力求不同,表明作者有通达楷、行、草的深厚功力。

《古诗》绕,绕就绕在点、线、折不分明,失去了抑扬顿挫的力感。比如“芝盖、蕐、萬、若、公、蔡、药”等字的上羊角点轻笔绕过;“元、见、分、纷”字的一撇尾巴上绕一圈,两曲挑上不充分而急于折连下一字;并且通篇不见一笔到位的反捺。

草书难免有绕,但绕得过多,则有笔法单一偏于陋俗之感,加之笔道无力墨色虚浮,则失去了气象万千变幻无穷之神韵,其格调也就流之于一般了。

五、最近又出来一件《私藏本》

不久前(2009年?),有题为“唐代张旭《古诗四帖》卷法书真迹揭秘------兼谈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张旭法书是一件赝品”论文发表。

作者称:最近,我们在一收藏家处,有幸目睹了唐人张旭《古诗四帖》卷法书真迹(以下简称“私藏本”。我们通过认真仔细地对辽博本与私藏本进行比对研究,我们敢肯定辽博所藏的所谓唐张旭《古诗四帖》卷书法不是唐代之物,更不是唐张旭法书真迹,而是一件明清之际书画玩家们炮制的赝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它是一件赝品。”云云。

对于这篇论文,有一位“老解人评论说:“都不对,与时代风貌和张旭的个人功力都得太远,“私藏”本更是尚未入门的野路子,点线无仪,下笔无力,心手不畅,描虎类犬。
  辽博本,若与最讲法度的唐人书法相比,显然还是野狐禅一个,似明人风采,笔势单调(纵势),不似张旭八面开合,恣意纵横,因此,境界不高。

另有一位“静观”者评论说:不要认为推倒辽博本(辽博本早就遭到质疑,不是真品几乎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并不要楼主多此一举重新来论证一遍)就随便搞个垃圾上来就说是真品了,简直是笑话。若张长史就这个水平的话,我们学习狂草的朋友就会像“全世界的僧人突然证实释迦牟尼原来和大卫科波菲尔一样是个魔术师”一样。草圣不能被你们这样玷污。
……张旭至今没有纸本真迹传世,楼主可能觉得这很有“钱”途,不过“钱”路也很艰难,毕竟张旭代表狂草的至高境界。若真品果真再现天日,必被奉为神品,受到当世书法家的顶礼膜拜。要做到这点您首先需要一群书法天才精心炮制,还需要几位书法界的泰斗加以认可,难啊
。”

结语

名家书画造假“自古有之”,后继有人。呜呼,哀哉!

所幸,还是有人站出来揭穿造假者的谎言,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大浪淘沙也,势不可挡!

2013419日星期五    于树锦行空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247期|《古诗四帖》与五代彦修(下)
董其昌跋张旭《古诗四帖卷》,行笔从容自在,清雅宽闲
每日经典欣赏——《古诗四帖》
谢稚柳是怎样临摹张旭《古诗四帖》的吗?
读帖 | “草圣”张旭的“癫狂”书法
《古诗四帖》:笔势纵逸,使人真有凌云之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