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元阳垭口村:绿色生态循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攀枝花乡垭口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完成传统村落改造并通过验收,该村完善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让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共生。

青山环抱的垭口村

垭口村山头为森林,山腰为村寨,山脚为梯田,梯田下面是河流,它们由流动的活水贯穿联系,循环往复,形成了如今大家熟知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和谐生态系统。

垭口村梯田

哈尼梯田是世世代代的哈尼族人民遗留下来的杰作,在哈尼梯田里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在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中,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水流为何可以源源不断流到梯田里?古老的“刻木分水”制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刻木分水”的具体做法是由村寨间德高望重的老者牵头,根据各村寨和田户每条水沟所需灌溉梯田面积的多少,经所有涉及用水利益的村民协商,约定每条水沟应该分得的用水量。每个村子专门推举一个没有私心、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沟长,负责巡沟和维修水沟,同时具体执行维护每一田块的用水量,防止村寨之间、村民之间因水发生纠纷,化解用水矛盾。

水是哈尼梯田的灵魂

村民李金亮是垭口村的赶沟人。每天中午,李金亮吃完午饭后便会扛起锄头疏浚沟道。巡沟的间隙,李金亮告诉记者,梯田里一年四季不能停水,每天他都会来回巡查大小水沟,保证沟水能不间断流进各家的田块,农忙季节巡查频率会更高些。李金亮说,为了保证梯田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不退化,哈尼人只施农家肥,赶沟人把牛、猪等家畜的粪便挖到水渠里,顺着水流冲到梯田里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既灌溉又施肥,节省了许多人力。就这样,一套完整的分水用水管水、绿色生态循环的体系逐渐形成,并被世代延续。

赶沟人李金亮在疏通沟渠

为了守好这得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垭口村建了化粪池,废水经过管道汇入村头处理池,经过水生植物过滤、吸收、吸附以及生态净化之后汇入水沟,最终流向梯田。水净化了,生活垃圾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攀枝花乡修建了热解站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有效避免了生态环境污染。同时,哈尼人还在梯田田埂上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虫子成为鱼的天然饲料,而鱼、鸭的粪便则成为水稻生长的肥料。

攀枝花乡的热解站

绿色生态的良性循环,也为垭口村发展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不少游客纷纷前往垭口村旅游打卡。元阳县积极探索哈尼梯田遗产区传统民居的维护改造路径,群众致富“金饭碗”的蘑菇房不断焕发生机。“我们垭口村有46户人,政府帮我们修缮了房屋、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好好保护传统民居,让它一代代得以延续。”垭口村村民小组长李正明说。

绿色的垭口时光隧道梯田

如今的垭口村,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互生互补,资源的循环、能量的流转,形成了完善的绿色和谐生态系统,让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状态。

来源:红河州学习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尼族生态村——箐口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3
【旅游天地】黄水沟里竟然还珍藏着一条沟,景色这么好却鲜为人知(无门票)
哈尼族人与自然
20160510教军场-西流水沟-岭西-水峪东大尖-千军台
走进超高村【温水义 | 文化之旅22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