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脑动脉狭窄率测量的因素?
userphoto

2023.07.13 山西

关注

目录:

第一,血管影像评估方法

第二,成像血管的解剖和病理

第三,血管成像的技术参数

第四,测量操作的技巧


毫无疑问的是,脑动脉狭窄率的测量一定是在血管影像图像的基础上执行的。这种图像最早应该是来自于经皮穿刺脑血管造影图像,目前是DSA图像。后来,也在无创血管影像评估图像上进行狭窄率的测量,包括MRA、CTA和血管超声。

哪些因素会影响基于血管影像图像狭窄率测量的准确性呢?

第一,血管影像评估方法

各种影像评估方法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信噪比有差异,这对狭窄率测量准确性有相当影响。DSA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最高,因为选择性插管和高压注射器团注碘对比剂,并且实时减影,血管显影对比度高,血管边缘清晰锐利。

总体上讲,CTA的空间分辨率高于MRA,3D-TOF-MRA的空间分辨率高于增强MRA。CTA成像时,脑动脉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远不及DSA,即使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但其血管图像对比度和血管边缘锐利度也不如DSA。MRA是非X线成像,血管成像的对比度和边缘锐利度通常不及CTA,在这方面,增强MRA优于3D-TOF-MRA。

MRA因成像原理的原因,当狭窄程度严重时,会出现狭窄部位血流信号丢失,此时根本无法实现狭窄率的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因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每隔一段时间,医学影像设备就会迭代一次。一般来讲,越是新的设备,其成像质量越好。同一代际,不同生产商的设备,其成像质量可能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另外,还有很多跟成像设备相关的因素会影响图像质量。


第二,成像血管的解剖和病理


颅内血管管径细小,一级主干血管的管径通常在2-3mm之间,CTA的空间分辨率一般是0.5 mm,常规MRA的空间分辨率一般是0.6mm或0.7mm,这就导致管腔直径只包含了数个像素,加之CTA和MRA图像对比度和血管边缘锐利度一般,这就给测量时准确界定管腔边缘带来很大的难度,会极大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颅内主干血管,CTA和MRA测量狭窄率还可勉强应对,但显然不适用于二级或更远段的颅内动脉狭窄率测量。严格意义上讲,CTA和MRA是难以对颅内动脉狭窄率做出相对准确的测量。

得益于高空间分辨率和血管显影对比度,目前只有DSA能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狭窄率做出相对准确的测量。然而,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DSA常规应用于评估颅内狭窄是不现实的。

颅外脑动脉管径相对粗大,当前高质量的CTA和MRA评估结果就相对比较准确了。

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当粥样硬化病变合并严重钙化时,CTA图像上的高密度钙化组织会明显干扰管腔狭窄率的测量。

另外,椎动脉开口部位是粥样硬化狭窄的好发位置,但相较于其他颅外脑动脉,椎动脉管径偏小,起始部位置受呼吸运动和大动脉搏动影响很大,CTA和MRA成像速度相对慢,这就明显增加了图像质量受呼吸和搏动干扰的可能性,从而影响狭窄率测量的准确性,尤其对MRA而言。


第三,血管成像的技术参数


技术性因素对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巨大。就DSA而言,有多种技术性因素会影响血管成像质量。首先,选择性插管的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颅内血管造影时,导管位置的不同,血管成像质量也有差别。在前循环,颈总动脉选择性插管,颅内血管显影质量是不如颈内动脉超选插管造影的;在后循环,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选择性插管,颅内血管显影质量也是不如椎动脉超选插管的。其次,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其图像质量通常优于手动推注造影剂。造影剂含碘浓度是影响血管显影的重要因素,含碘浓度高时,图像质量也就好。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造影剂时设置的流量、流速和压力参数,对图像质量影响很大,在允许的范围内,流量越大、流速越快和压力越大,图像质量就越好。还有就是,狭窄部位管腔截面有时不是圆形或类圆形,而是椭圆形或是扁平的,甚至是不规则的,此时DSA造影,只有在合适的X线投射角度上,才能正确显示最狭窄的投射影,这样测量的狭窄率才准确。有时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寻找到合适投射角度,而三维DSA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同样的是,CTA成像的诸多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包括扫描电压/电流、造影剂含碘浓度、造影剂注射流速/流量,等等。一种情况是,现代多排螺旋CT能够行三维脑CTP成像,基于动脉期CTP源图像提取数据重建的CTA图像质量,就比常规颅脑CTA差一些。因CTP需扫描多个时相,为降低辐射剂量,调低了电压和电流量,从而降低了重建CTA图像质量。

影响脑动脉MRA图像质量的技术因素也是很多的,包括扫描参数设置、线圈通道、高压注射器参数设置、患者配合度,等等。


第四,测量操作的技巧

最后,测量操作的技巧性因素对狭窄率的准确计算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在电子化和数字化技术普及的今天,血管影像图像通常是在电子屏幕上呈现,并被测量。基于DICOM格式的图像,测量狭窄率时,显示器品质、影像分析软硬件、图像放大率、窗宽窗位等因素也会影响测量准确性。显示器分辨率和色阶越高,图像放大时边缘不容易模糊,利于提高测量准确性。后处理软硬件越高级,图像质量越高,也有益于准确测量。

窗宽窗位的不同设置,可能引起狭窄率测量结果的巨大差异,这一点不得不察。但在实践中,又如何才能对不同成像设备血管图像设置相对合适的评估窗宽窗位呢?每个成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均会进行各项参数的调试,一般扫描后初始呈现图像的窗宽窗位,就是工程师调试后认为比较合适的数值。当然,很难确定最佳的窗宽窗位值,在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测量时,首先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呈现血管图像的窗宽窗位,并且以后的测量操作均要在这个窗宽窗位下完成,已保证一致性。

为了尽量降低测量误差,可重复测量计算狭窄率数次,求多次狭窄率的平均值。

了解了上述影响脑动脉狭窄率测量的诸多因素,就要求我们于临床实践中,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降低不利因素,增加有利因素,提升狭窄率测量的准确性,促进脑动脉疾病的诊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颈动脉堵塞?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
脑血管临床检查技术概述(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影像学评估方法和指标
脑动脉瘤怎么筛查
CTA和MRA检查有什么具体区别?
最全总结 | 脑血管病检查,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