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摩擦生成的电为什么会丢失?这居然开辟了物理学的一大片天地

古希腊时期的泰勒斯就发现了,摩擦可以使琥珀吸引轻小的物体。这就是摩擦使物体带上了静电,带静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原因。一直到了2000多年后的1785年,库伦对一个问题感到了困惑,那就是带电的物体在空气中会逐渐失去电荷。空气的导电能力非常差,物体带的电荷为什么还会丢失?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居然过了100多年才得到解决,并且还开辟了物理学的全新研究领域。

带电体在空气中逐渐失去所带的电荷,这是一种漏电现象。1896年贝克勒尔在含铀的矿物中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后,物理学家受到了启发,会不会是射线将物体带的静电带走了。很多人设计了实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两位德国科学家盖特尔和艾尔斯特发现晴天时的漏电率比雾天时的漏电率要高,而且高空中的漏电率要高于地面附近的漏电率,并且高空处负电荷的漏电率比正电荷的漏电率要高。他们的实验显示空气中存在来历不明的离子源。

大物理学家卢瑟福也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他找了一些材料对带电梯进行了屏蔽,发现屏蔽物很薄时不会起作用,增加屏蔽物的厚度,漏电率就会降低,但实验所用的材料最多只能降低30%。卢瑟福就此认为i,带电体的漏电是由于一种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带电粒子造成的,并且这种放射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

卢瑟福所说的放射性物质到底是来自哪里?地面还是天空?于是有人乘气球到了高空去做实验。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奥地利科学家赫斯。

赫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并对仪器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乘气球到达高空后的实验,赫斯发现,在高度高于1500米之后,随着高度的增加漏电率明显增加,这表明在地球之外的确存在着放射源。放射源能够放出很强的射线,正是这种射线使得地面上的带电体发生了漏电。赫斯之后很多人设计了更精确的实验,对赫斯的结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赫斯发现的地球之外的射线就是今天讲的宇宙射线,它主要是质子,其次是α粒子,这种射线曾被叫做赫斯射线。1936年赫斯因此获得了诺别尔物理学奖。

如果想让静电保持得更久,那就将宇宙射线的影响尽可能减小,地下是一个很好的场所。一些实验为了降低宇宙射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将实验室建在地下几十米甚至一千多米处,在那里带电体就不容易失去静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全的高中物理学史汇编,分享给正需要的你,肯记就能得分!
物理学史最全总结(建议父母给孩子收藏以后复习用)
现代自然科学
物理学中最伟大的五项发现
历史上的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物理学史资料的总结【经典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