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能忘却的故事——惠州大亚湾简史(上篇)
读者朋友,山人爱你们!
不能忘却的故事——
惠州大亚湾简史(上篇)
时光荏苒,大亚湾从古代走到近代
大亚湾是南中国海众多海湾中的一片神奇的海湾。她三面环山,面朝美丽的南中国海,水平如镜,底宽流缓。大亚湾也是广东省东部最大的海湾,东倚稔平半岛,北枕海岸山脉,西依大鹏半岛,口门处有沱泞列岛作屏障,海域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湾内岛礁众多,有名有姓的就有一百多个,故有“百岛湾”之称。
自古以来,大亚湾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其中一环。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存,体现出大亚湾有着辉煌的海洋文明和开放文化。位于大亚湾马鞭洲中部地区,浅海之下就有古人类文明遗存——马鞭洲海底古城遗址。传说是近代地质运动和海平面上升的双重作用导致的。
【美丽的大亚湾海岛众多】
千百年之后的晚唐时期,循州(惠州古称)已有较发达的造船业,不少循州人在大亚湾乘坐海船,到南洋各地进行贸易或“住蕃”。
因为明清的海禁,大亚湾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只有归善县(惠阳古称)的淡水(1990年,惠阳县城从惠州迁入淡水)、平海(1958年惠阳专区成立惠东县,从惠阳县拆分出惠东县)、大鹏(1958年惠阳专区决定从惠阳县划给宝安县)三地为了防止倭寇和海盗,先后兴建了淡水所城(建于明洪武25年,即公元1392年,海防和贸易中心)、平海所城(建于明洪武18年,即公元1385年,防御大亚湾东面)、大鹏所城(建于明洪武27年,即公元1394年,防御大亚湾西面)等。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一直到1958年之前, 大亚湾实际上只是惠阳县的内湾。
因为军户的迁入和沿海商贸的发展,大亚湾周边一度繁荣起来。但是经历了明清初期残酷的“迁海运动”之后,沿海又一度消沉。在乾隆时期,因为海禁的放松,大亚湾周边逐渐发展成了大小十几个繁荣的乡镇,人口也大幅度增长。
鸦片战争后,由于大亚湾毗邻香港,又扼握上海至香港的航线要道,大亚湾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关注。1845年,英国海军部出版的海图中,将大鹏湾往东、红海湾以西的海域,即今天的大亚湾命名为Bias Bay,中文译名有“湃亚士湾”“伯亚士湾”“白耶士湾”等等。
【1850年左右的广东惠州府及周边地区】
这些五花八门的外文译名整整沿用了接近一个世纪。1936年12月,广东江防司令冯焯勋出巡湃亚士湾考察,闻知该处原有中文土名为“大亚湾”,认为不改名的话,“恐贻弃夏用夷、数典忘祖之讥”,“势必腾笑友邦”。冯焯勋的建议得到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的支持。1937年3月20日,“湃亚士湾”改名为“大亚湾”。
【1930年代的地图,大亚湾仍然叫白耶士湾】
峥嵘岁月,刻骨铭心的近代岁月
1938年10月12日,日本入侵广东地区,由于大亚湾设防程度不高,航行条件又极佳,所以日军就选择在大亚湾霞涌沿岸海滩登陆。由于本地驻防军队不多,海防装备也比较差,当地部队在响水河和沙田等地两次阻击失败,很快残忍的日军次日攻陷了淡水城,第三天攻陷了惠州府,屠杀了大批百姓……
【日军在大亚湾霞涌抢滩登陆,树立信号灯】
【日军在大亚湾霞涌抢滩登陆,搬运重武器】
【日军登陆后集结,召开战前准备会议】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开辟了从广州至香港经汕头到台湾的海上运输线。大亚湾海域成为日军海上运输必经的海道。为了确保其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阻止中方海上部队进入大亚湾,日军收编了盘踞在红海湾龟灵岛的海匪100多人,成立日伪海军1个大队窜到大亚湾,3艘较大型的武装木帆船停泊在马鞭洲岛附近海域,封锁附近航线。
“马鞭洲海战” :1943年7月6日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海上独立中队奉命突袭马鞭洲岛,一举全歼伪海军大队,接着又将日伪海军企图重占马鞭洲岛的两艘“大眼鸡”击退。本次海战被誉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海战的范例,为游击队控制大亚湾海上通道、挺进稔平半岛开辟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三门岛伏击战:1950年1月国民党弃守沱泞列岛,人民海军随即接管这一海域。为了开展解放万山群岛和担杆列岛的解放工作,6月27日晨,隐蔽进驻三门岛的陆军炮兵与海军舰艇一道,对外伶仃岛附近的敌军舰艇实施伏击,经过5小时激战,击沉炮艇1艘,击伤驱逐舰1艘、扫雷舰和炮艇各2艘。自此,三门岛成为人民海防事业的桥头堡。
【70年代,我海防部队航行在大亚湾马鞭洲岛海域】
大亚湾的短暂沉寂:因为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变化,以及三门岛军事意义的存在,从抗战胜利后,大亚湾就带着昔日英雄的色彩进入了几十年的沉寂期。
列土封疆,只为更好的发展
大亚湾位置虽然很好,但是百余年来,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长期处于华南发展的末班车。因为旧社会还是农业为主体的社会,所以这个土地贫瘠、台风频仍的地方自然发展的不好。
【60年代惠阳地区的逃港风波】
【已经逃入香港新界山区的内陆人】
【香港警察和教会救济逃港难民】
时光进入1984年,改革开放的第六个年头,因为考虑到更好的促进沿海地区的管理和经济发展,惠阳县委县政府向惠阳地委、惠阳地区行署、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呈送《关于要求将我县县城迁往淡水镇的请示报告》。惠阳地委和行署对惠阳提出的意见表示赞成。而省委省政府顾及资金安排问题,请示上送后未作答复。随后,县委县政府于同年底、1985年2月先后3次向省委、省府呈交请示报告。
1985年3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复函惠阳县政府,表示省政府原则同意惠阳县城南迁往淡水,但省政府不安排投资和贷款。同年6月,国务院下发同意惠阳县人民政府从惠州市南迁至淡水镇。至此,县城南迁淡水终于完成法定审批程序。但是因为上下都没钱,县政府搬迁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
【原惠州府后惠阳地区的主要范围】
1988年,国务院1月7日批准,撤销惠阳地区,改称惠州市(地级),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惠州市辖惠城区、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一区4县。东莞单独成为省辖市,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等成立河源市,陆丰、海丰、陆河等成立汕尾市。龙门县是从广州市划拨给新成立的惠州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军四次侵占惠州(全文)
广东省惠州市潮商会名册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惠州全面爆发 惠阳、大亚湾身价暴涨
怎么从深圳去大亚湾,我知道的你不一定知道
惠州打造深惠交通一体化先行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