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读书笔记:脂肪在烹饪加工的反应

脂肪在烹饪中也会发生变化,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一)油脂酸败

油脂或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储存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日光、微生物、酶等作用下,会发生不愉快的苦涩气味,甚至产生毒性。称为油脂酸败,亦称为“哈败”。

1.水解酸败:含低级脂肪酸较多的油脂,在本身脂酶或微生物作用下,水解成低级脂肪酸(如丁酸、已酸、辛酸)和甘油,具特殊汗臭味和苦涩味。称油脂水解酸败。

2.酮基酸败:油脂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脂肪酸,在系列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有怪味的酮酸和甲基酮,称酮型酸败。

3.氧化型酸败(油脂自动氧化) :油脂不饱和脂肪酸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动氧化。氧化产物进步一分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醛和酮,产生恶劣的臭味。称为氧化型酸败。

油脂酸败不仅破坏必需脂肪酸,降低脂肪的消化吸收率,还破坏了油脂中脂溶性维生素,甚至造成其它营养素的缺失。

(二)油脂加热老化

高温下反复加热过的油脂,会出现色泽变深、粘度变稠、泡沫增加、发烟点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油脂老化。油脂老化不仅使油脂的味感变劣,风味品质下降,而且也使其营养价值降低,并产生许多毒性成分。

1.高温氧化反应:

烹饪过程中高温油脂常与空气直接接触,发生氧化作用。高温下自动氧化反应速度快。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豆油、菜籽油等)更易发生高温氧化作用。牛油和花生油因含饱和脂肪酸较高,在高温下较难氧化。

2.热分解反应:

在高温下,热分解反应对油脂的质量影响很大。(反 应物生成酮、醛、游离酸、不饱和烃及一些挥发性化合物。)般来说,260*C以下热分解并不十分明显,当油温达290~ 300°C时,热分解明显加快。因此烹饪工艺上,一-定应将油温控制在200°C以下, 最好在150°C左右。

3.缩聚反应:

油温在300°C以上,或长期反复加热后,油脂不仅会发生热分解反应,还会发生热聚合反应,其结果是油脂色泽变暗,粘度增加,起泡性增加,泡沫稳定性增加强,冷却后会发生凝固现象。热聚变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对食用者是不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油脂在烹饪中的变化
食用油放久了比地沟油还“毒”!医生教你如何检测变质的油
第二节 食品香气形成的途径(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做皂易酸败的油脂排列表 - hong6391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植物油和猪油,吃哪一种才最健康?专家终于讲出实话!
从名厨到大师,酱卤食品为何会变色?这些抗氧化方法你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