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意十二形

 

 形意十二形

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鮀、蛇、鹱,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蛇形 

     蛇形者, 乃天地所赋之性, 身体最玲珑, 最活泼者也. 身形有拔草只能, 二蛇相斗, 能泄漏天之灵机, 能屈能伸, 能绕能翻. 在腹内则为甚中之阳, 在易即为坎中之一也, 在拳中谓之蛇形, 能活动腰中之力, 乃大易阴阳相摩之意也. 又如易经方圆之中, 十字当中求生活之谓也. 其拳顺, 则内中真阳透于外, 如同九重天, 玲珑相透, 无有遮蔽, 人之精神, 如日月之光明也. 其拳逆, 则阴气所拘, 拙劲所捆, 身体不能活泼, 心窍亦不能通也. 学者于蛇形重勉力而行, 久之自能有得, 如蛇之精神, 灵巧奥妙, 言之不尽.
    拳经曰:“蛇有拨草之能,缠绕之巧。”通体曲伸柔韧,周身节节贯串。用之于拳,活动在腰,劲发于胯。故在传统技击上有“蛇形胯打”之说。可惜个中窍要人多不知,竞误认为“肩打”实大谬也,在学练蛇形时,虽是翻转变换前进,但必须柔中寓刚,动作柔韧、灵活,开合束展鲜明,周身节节贯通,在曲折中力求用劲完整,方得窍要。如能得劲得意,则沾身发劲之妙自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龙形 

  龙形者, 有降龙之式, 有伏龙登天之形, 而又有搜骨之法, 龙者真阴物业 (龙本属阳, 在拳则属阴), 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 丹书云: 龙向火中出是也. 又为云, 云从龙, 在拳中则谓龙形. 此形式之劲, 起手承浆之穴 (即唇下陷坑处, 又名任脉起处), 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 二形一前一后, 一升一降是也. 其拳顺, 则心火下降, 其拳逆, 则身必被阴火焚烧也, 身体必无活泼之理, 而心窍必不开也. 故学者, 深心格致, 久则身体活泼之理自然明也.
   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务从起伏柔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谛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虎形 
      虎形者, 有伏虎离穴之式, 而又有扑食之勇, 在腹内为肾水. 丹书云: 虎向水中升是也. 又为风, 风从虎, 在拳中而为虎扑, 臀尾 (名督脉, 又名长强). 起落不见形, 猛虎坐卧出洞中是也. 其拳顺, 则清气上升, 而脑筋足也. 其拳逆, 则浊气不降, 而诸脉亦不贯通也. 医书也: 督脉为百脉之原, 督脉一通, 诸脉皆通, 即此意也. 学者务格虎形之至理, 而淂之身心, 以通诸窍门.
      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十二形之二——鹰熊合演 
 
        熊形者, 其性最迟钝, 其形最威严, 有竖项之力. 其物外阴而内刚, 在腹内能接阴气下降还于丹田, 在拳中即为熊形, 能直颈之力, 又能复纯阴之气, 能与鹰形之气相接, 上升而为阳, 下降之为阴也, 二形相合演之, 谓之鹰熊斗志, 亦谓之阴阳相摩. 虽然阴阳升降, 其实亦不过一气之伸缩也. 学者须知前式龙虎单习谓之开, 此二形练谓之合. 知此十二形开合之道, 可与入德也
       鹰形者, 其性最狠最烈者也. 有搜获之精, 又目能视微物, 其形外阳而内阴, 在腹内能起肾中之阳气升于脑, 即丹书穿夹脊, 透三关, 而生于泥丸之谓也, 在拳中谓之鹰形. 其拳顺, 则真精补还于脑, 而眼睛光明也; 其拳逆, 则真劲不能贯通于四指, 阳火上升, 而头眩晕, 眼亦必发赤也. 学者练此形, 便能复纯阳之气, 其益非浅显.
      鹰为猛禽,常盘旋高空,俯视兽禽,瞥目一瞬,禽兽难逃,因飞速,爪锐,力猛,锋不可抗,故练形意的学其捉拿之精,瞥目之锐。熊是猛兽,虽性迟钝,但力大称雄。故做人立,项竖肩垂,两膀一晃,树木折断,故人们学练它的竖项之力,甩膀之能,训练长久提神增力。 
鹰熊二形因其特能单一,故没有单练套路,昔有鹰熊半智取法为拳,曰 
:“起为熊,落为鹰,”形意才有拗步鹰熊合演的练法,使其俯仰阴阳相合,又使起落钻翻相应,尤利于一气之开合与收放,故传统多练鹰熊合演,亦一拳两得也。
 
 
 
 形意十二形之——猴形 
    猴形者, 物之最精最巧者也. 有缩力之法, 又有纵山之灵. 在腹内则为心源, 在拳中谓之猴形. 其拳顺, 则心神定静, 而形色亦能纯正; 其拳逆, 则心神摇乱, 而形色亦即不和, 手足亦必失宜也. 孟子云: 根心生色现于面, 盅于背, 施于四体. 亦此气之谓也. 此形之技能, 人固有所不能及, 然格致此技之理, 而身体力行之不惟能收其放心, 且能轻便身躯也. 学者于此形, 切不可忽焉.
   猴性敏且精灵。拳经云:“猴有纵山之灵,攀缘之巧”,它的轻灵确非其它动物可比。我们学练猴形不论进退晃闪转换中,还是纵跳腾挪时,不论是“挂印”、“倒绳”,还是“爬竿”都要意动身随,手脚合一,以求一动周身俱动,并能一发即到,磨砺习久,则不难得猴形之精微
 

 
 形意十二形之——马形 
      马形者, 兽之最义者也. 有疾蹄之功, 又有垂缰之义. 在腹内则为意, 出于心源, 在拳中而为马形. 其拳顺, 则意定理虚, 其拳逆, 则意妄气努, 而手足亦不灵也, 先哲云: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则理直. 理直则拳中之劲亦必无妄发也. 学者于此马形, 尤须加意.
    拳经曰:“马有疾蹄之功、奔驰之勇“。因之我们在学马形时,就是学它风驰电掣的特点。练马形不能离开形意技法之本,要从“身似弩弓”,“行如槐虫”的训练中逐步悟出来,它绝不是瞎跑滥蹦,只有将“槐虫步”从轻灵合协及稳实中练出“劲疾步大”的技法劲力才对。不管是单马形还是双马形,都要充分发挥形意的腰劲和下肢作用,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去意好似卷地风”正说明其两腿前趟后蹬作用,只右这样才能体现“践拳似马奔”的高超技法。马形中的两臂在演练中含里搂、前冲的疾蹄之劲,其腕关节尤有扣腕里刨的技法作用,也充分体现“拳打三节不见形”的精微所在。
 
 
形意十二形之——鮀形 
      
     鼍形者, 水族中身体最灵者也. 此形有浮水之能, 在腹内则为肾, 而能消散心火, 又能化积聚, 消饮食. 在拳中则为鼍形, 其形能活泼周身之筋络, 又能化身体之拙气拙力. 其拳顺, 则筋骨弱者能转而为强, 柔者, 能转而为刚, 缩筋者, 易之以长, 筋驰者, 易之以和, 则为顺天者存也. 其拳逆, 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也. 拘束, 则身体亦必不轻灵, 不活泼也. 不活泼即犹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浮于水面, 难也 
     拳经曰:“鮀有浮水之精,拨转之妙”。鮀,近代人着书因鼍与之同音,并且会水、凶狠,便误认为是学它。实际鼍是扬子鳄,又叫猪婆龙,它凶狠、贪睡、且会泅水,在水中仅头背处露水面。游水时是直线前游,掌是大巴掌形,并不显轻灵。 
     我们所练的鮀形是浮于水面,做曲线前进的,掌形是拇食指分开,其她三指卷曲,这掌分明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而不是学鼍的大巴掌。实际鮀形是前人谐音会意的自选字,在老拳谱注明为“剪字股”,人们俗称“香油”,也有叫“卖油郎”的灰褐色。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虫,雨后在水面上常见到它。动物界称它为“水上游客”,译音叫“银芦”,它才我们要学的浮游水上,曲线游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动物。
 
 
形意十二形之——燕形 
     燕形者, 燕之最灵巧者也, 有取水之精. 在腹内既能采取肾水上升, 于心火相交. 易云: 水火能济. 儒云: 复其真元. 在拳中既能活动腰气, 又有跃身之灵. 其拳顺, 则心窍开, 精神足, 而脑筋亦因之而强. 其拳逆, 则腰发怠, 身体重, 而气亦随之不通也. 学者于此尤当加谨焉.
    拳经曰:“燕有抄水精,击水之巧。”它矫捷低掠,扶摇高翔,灵活速敏,在鸟类中堪称独步。我们学练燕形不论是“抄水”、“啄泥”还是“击水”都要在轻灵合协中去求得,练习时要求动作活而不浮,实而不滞,在一气贯串中能纵得远,起得快,落得轻,以达到跳跃的轻灵,起伏的流畅,劲力的实整和追求目的。
 
 形意十二形之——鹞形 
     鹞形者, 有束翅之法, 又能入林之能, 又有翻身之巧, 在腹内能收心藏气. 在拳中既能束身缩体. 其拳顺, 则能收其先天之气, 人于丹田之中, 又能束身而起, 藏身而落. 先哲云: 如鸟之束翅频频而飞, 亦此意也. 其拳逆, 则心努气乖, 而身亦被捆拘也. 学者若于此形勉力而之, 则身能如鸟之束翅, 行之如流水一律荡平也.
    鹞为猛禽,体积小但灵敏,“有束身之捷,入林之巧”。它的“形”与“意”已为练形意者溶入常用技法之中,拳经曰:“束身而起”,起是去也,束身而起既是蓄力待发,又是亦顾亦打。特别是“鹰鹞回头”这一动作,是掌握“望眉斩夹反肩臂”之捷径所在,从中既练鹰鹞回头之神,又能唤发周身抖擞之劲。已成为形意爱好者练神发劲的经典动作,希望各位从鹞形式简且变化少中,深入体验,以求习而能精。
 
 
形意十二形之—— 鲐形
    鲐形者, 其性最直, 无他逆论. 此形有竖尾之能, 上起可以超升, 下落两掌捣物如射包头之力. 在腹内能辅佐肝肺之功, 又能舒肝固气. 在拳中谓之鲐形, 能以活肩, 又能活足. 其拳顺, 则肝舒气固, 人心虚灵, 人心虚灵而人心化也, 又能实其腹, 实其腹而道心升. 其拳逆, 则两肩发拘不活, 胸中不开, 而气亦必不通也. 学者于此形勉力而行, 可以虚心实心, 而真道乃得也.
    经曰:“ 鲐有竖尾之能。”误有骀(劣马)、鸽之写法。故说类似驼鸟,而驼鸟只善走并无竖尾之能,故不知是何物。 鲐,又名兔鹘,是一种尾短的小鹰,人们叫它“秃尾巴鹰",猎户得之,幼时磨其爪(因原爪过尖锐,以免捕捉时损伤野兔皮毛),喂养以捕野兔。野生的tai多站高枝,头常向下,尾向上倒立着(即竖尾),为俯窥狡兔、野鸟,以便疾下捕捉。因为一般不知,才出现多种猜测。 
 在拳的击法上,因人是用双臂在身前学其用尾,是借肋腹发劲,形成前挤上撑而发竖尾之劲,故它用的是“肋腹打”因为形意拳的技法达到高超境地时哪沾哪打,而在它的14处打法中,惟有人的“肋腹”处不能发劲打人,故李洛能才予以增补之,使形意拳的技法更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六——鸡形 
     鸡形者, 鸡于世最有益者也. 能以司晨报晓, 又有单腿独立之能. 抖翎之威, 争斗之勇. 则鸡形中之功夫, 可谓甚大. 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 在天为风, 在人为气, 在拳中谓之鸡形, 又能起足根之劲上升, 又能收天顶之气下降, 又能散其真气于四体之中. 其拳顺, 则上无脑筋不足之患, 下无腿足疼痛之忧. 其拳逆, 则脑筋不足, 耳目不灵, 手足亦麻木不仁也. 学者于此鸡形, 最当注意.
       拳经曰:“鸡有独立之形,欺斗之勇”。鸡形有称鸡形撕把(反映其欺斗之勇)或鸡形四把(反映其独立之形)的。叫法不同,是因为要追求的侧重点不同。鸡形因其动作变化大,劲力丰富而被列入形意传统套路之一。加之具有劲力顺达,衔接紧凑等特点,故被形意前辈们所珍视。 
     鸡形套路中有许多技法应掌握,如:“独立”之稳整,“上架”之轻灵,“食米”之速脆,还有“报晓”、“抖翎”,既有“抻拔筋骨”之巧,又有拧腰抖身之爆发劲,特别是鸡的“欺斗之勇”更别具形威。它不畏强暴、不惧异类,眦裂目突、翅羽猬张、忽腾忽落、亦抓亦啄,真可谓声威骇人。这些充分表现雄鸡的神与气,勇与智的作用,有待于格物致知为我们所用。
 

 
 

  

 

 

        社会乱象新闻时事七零年代英语学习

视频短片名牌排行私人日志气候变化

美图欣赏汽车之友健康生活二氧化碳

休闲娱乐网络空间江城武汉书法美术

魅力男女军事信息蓝筹空间英雄无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形简述
心意拳法之核心十大真形心法精义
《心意六合拳十大形》
十二形拳有很多名家解说,这位讲的你听过吗?
心意拳动画 1
心意拳母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