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大名花”(六)



 

桂 花

—— 秋风送爽  十里飘香

     花语:高贵  吉祥  奉献精神

 

                       绿叶千层  黄花万点 (网络图片)

 

    桂花,树姿飘逸,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生机蓬勃,千层叶中万点黄;

    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花小秀丽,香气宜人,独占三秋压群芳。

    桂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是谓“仙友”!

    自古以来,桂花深受人们喜爱。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就提到“抬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的《九歌》中也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对春花秋英、芳香远溢的桂花更是大加赞许,称“物之美香,抬摇之桂”。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还载有计倪答越王的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在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甘蕉、荔枝、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却活了下来。此后,桂花便不断引种宫苑,并形成一定规模。

    自唐代始,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日渐普遍,如曾为杭州、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到月宫植桂:“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唐相李德裕将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住地等等。在种桂花的人里,有名的还有唐李纲、唐柳宗元、宋范成大、宋杨万里、宋朱熹等等。在他们眼里,桂花不但象征神仙境界、仕途辉煌,还代表着花好月圆、幸福吉祥,它更有高洁的品行,不显艳色、不畏秋霜。桂花的普遍引种,也引来了文人墨客们的吟桂成风。

    古人咏桂诗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物言志,咏物言情。如唐李白的《咏桂》:“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霸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乖可托,何惜树君园”。诗说自己将桂树种在园中,是为了时时自勉;唐李德裕的《红桂树》:“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索合馀绚,如丹见本心。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李德裕很喜爱桂树,这首咏桂花诗是他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中一首。诗题下有小注说:“此树白花红心,因以为号”。他在平泉别墅栽种的这株桂花开得很有特点,称之为红桂。此诗以桂花自语口吻表白愿意以自己鲜艳红白相映奇葩,傲霜而立,映照在碧水边。作者对桂的赏爱之意,眷恋之情也自然流露其中。二是颂其芬芳,以花喻己。如白居易的《庐山桂》:“偃蹇月半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黑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这是白居易因上书得罪权贵被贬后而写的一首感伤诗。诗人托物喻意,既显示出高洁情怀,又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全诗通俗质朴。苏东坡的《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原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结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苏轼在仕途上受到过严重打击,全诗托物寓意表现出情因物显,物缘情深,刻画出天竺山桂的丰姿,也把自身思想感情融了进去,措辞委婉,韵味极深。范成大的《次韵马少伊木樨》:“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染蜂黄,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此诗描绘了桂花的花色和香韵。据说杭州的“九里香”景点就是取此诗命名的。从诗中似乎看到了桂树绿叶之间挤满点点黄花的繁丽景象,也似乎闻到了桂花弥漫在空中的醉人香味。三是就桂赞桂,惟桂独美。如宋李清照的《鹧鸪天》:“黯淡轻黄体埋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她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擅长咏白描手法,造语功致自然,鲜明生动,富有情韵。这首词中对桂的高洁清雅品质大加赞美,认为桂花是花中之魁,梅等也当自愧不如。宋朱熹的《岩桂》:“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岩下桂,独芬芳,绿叶千层,黄花万点。闲云野鹤,信笔而作,文人大家风范,后有几人超越?

     桂花不仅是历代文人骚客的题材和歌咏对象,更是寻常人家所喜爱的易栽易植的铭品之物,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给桂花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汉晋后,人们开始把桂花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月宫吴刚伐桂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晋史》载有“蟾宫折桂”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即有仕途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也。唐朝以来,科举制度开始实行,其中“秋闱”便在农历八月桂花盛开的时候举行,秋闱中举的榜文因此被称为“桂榜”,桂榜得中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春闱考取进士。自此,“蟾宫折桂”就成了文人考中进士金榜题名的代称。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还介绍了关于桂花的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战国初年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西汉刘安撰的《淮南子》等典籍中多有征引,且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之说。“吴刚伐桂”,引自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桂树“树创随合”。这些远古神话展示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借桂花表达美好的思想感情及愿望。桂花在世界上同样是受到崇爱的。据说,古希腊神话中阿帕隆是主管科学和艺术之神,人们就把桂花奉献给他。古希腊人用桂树枝叶编成“帽子”授予竞赛的优胜者。后来英国皇帝也以“桂冠”奖给杰出的诗人,欧洲人更将“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与象征。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曾经以桂枝作为珍贵奖品。

    桂花别称木犀、丹桂、岩桂、九里香、金粟,又有“仙树”、“月桂”、“花中月老”等,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阔叶乔木,常见的有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此花原产中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现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植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比较集中的产区为江苏的苏州光福,湖北的咸宁柏墩、浙江杭州满觉找、广西桂林阳朔、四川新乡桂朔等处。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中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英国皇家邱园于1789年开始栽培,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引种。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用途广泛,通常作为食品香料,供制作制桂花糕、桂花汤丸等糕点、蜜饯及其他各种甜食,或用以制桂花香茶、或提取精油。此外,还有健胃、矫昧、矫臭的作用。其花可用于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还可以美白皮肤,解除体内毒素,令人精神舒畅,安心宁神;其果可用于暖胃,平肝,散寒,虚寒胃痛;其根可用于祛风湿,散寒,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挂花木材材质致密,纹理美观,不易炸裂,刨面光洁,是良好的雕刻用材。       

    桂花具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性,既适合于公共场所种植,也适合于家庭盆栽。

   “十里清香。十里清香。解引幽人雅思长。”

   “枝头万点妆金蕊”,家有空地多植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诗词中的桂花文化【图片】
赏花去 | 桂花
桂花的下半辈子,90%的人都错过
描写桂花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古典诗词中的桂花意象
秋花之香,莫过于桂 | 香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