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唤起尘封记忆】100特别相册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木工厂技工王立生用国产的打眼机在木头上打眼,工作效率比手工作业提高5倍以上。

储备建筑材料,也是基本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哈尔滨的一个工地上正在储备大量的混凝土。

木工厂成品班长韩理三在进行成品的规格检查。

哈尔滨建设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处机械处的工人正在进行冬训,以便明春施工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的工程师

电机系发电厂专业组二年级学生正在听课。

课余时间,俱乐部里充满了愉快的歌声。

电机系的女生杨文彦(左)和晋晓林(右)是溜冰健将,她们经常出现在溜冰场上。

一天的学习开始了。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门外景。

实验室里新购了大批精密的仪器。这是土木系研究生徐福格在试用刚按装好的万能显微镜。

机械系机械制造工程专家五年级的学生谢鸿英,正在写毕业论文,他已取得工程师学位。

苏联专家普罗霍洛夫博士亲自指导机械系焊接专业的研究生作电焊实验。

 机械系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们在作碳素钢的试验。

东北地质学院

地质勘查系俞建章教授向学生们讲解莹石的结晶状态。

物理探矿系的学生在野外实习。

学生们在长春附近实习—勘查地形及采取地质标本。

东北地质学院校舍外景。

学生们正在使用精确的苏联仪器测定矿石的矿质成分。

学生们在陈列室里研究各种矿石。

 

制造精密的工具

建设中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1954年)

正在建设中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在1952年8月开始施工的。从设计、施工到安装、生产,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全面帮助,工厂中的精密的机器设备也都是苏联机器制造厂专门为它制造的。

施工中的量具厂房。

工具车间已经开始生产。技术徐宏善在螺丝磨床旁工作。

刃具厂内安装的这台铣床,也开始生产了。

第一个“麻花钻头”诞生了。

刃具厂的丝锥牙车间。

附属技工学校的学员吴凤芝(左)在实习工厂里实习。

验收工作人员在验收新安装的钻床。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开生产(1955年)

1955年1月8日,新建的第一座现代化的精密机械工具制造工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建成投产。

1月18日全面开工生产。图为工厂外景。

技工侯玉荣帮助工人石玉财检查他所制造的(螺丝塞规)。

部分产品。

哈尔滨的冰上活动(1955年)

哈尔滨市中心区的南岗滑冰场。

傍晚了,松花江上滑“爬犁”的人还舍不得回去(爬犁是类似雪橇的一种运动器具)。

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工人冰球队和市冰球代表队在厂内冰场上作友谊赛。

“阿姨,我们也要学习滑冰!”

曾经获得1953年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女子组花样滑冰第二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李建华。

滑冰场上的孩子(1957年)

十岁的滑冰“老手”韩波。

哈尔滨市专为孩子们设立的滑冰场。

练习。

表演。

还没有尽兴。

战胜洪水的英雄城市

哈尔滨是松花江中游的城市,在建城的60年里遭到4次大水。第一次在1932年,当时敌伪统治者除了诵经祈神外,束手无策。听任洪水冲进市区,几千人死于非命。但解放后的3次大水都被共产党领导下的市民挡住了。下面介绍的是哈尔滨人民怎样战胜了1957年这一次特大洪水的。

1957年水位120.30公尺,尚志大街平安如旧。

1932年水位只有119.72公尺,尚志大街(解放后改今名)已是一片汪洋。

图为日夜领导防汛的指挥部,中立者是防汛指挥吕其恩。

连续3次战胜洪水的哈尔滨。

解放军官兵挖掉堤边的稀泥。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李昌在堤上运土。

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工人在水中坚持了16小时的扛土抢险工作。

参加防汛斗争的苏联专家。

江北30余里的大坝也加固了,农田没有遭到水淹。

被洪水包围的哈尔滨水泥厂一直照常生产。

冒着六级风,下水修堤脚。

20万防汛大军日夜守护在百余里长堤上。

从全国各地运来了防汛器材。

潜水员是抢险队的眼睛。

扎防浪木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参观团在大堤上慰劳防汛大军。

防汛期间,商店和电影院照常营业。

会劳动也会休息

我国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不仅使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也使他们逐渐摆脱着文化落后的状态。他们中间涌现了不少的歌手、演员……这里介绍的是哈尔滨市郊平房人民公社义发源村农村业余剧团的活动。

饲养员范玉兰虽然没有结婚,却很能体会剧中少妇的心情。

耕作区党委书记满连海不仅带头组织业余剧团,还亲自化装登台。

拖拉机手高振起和铁匠杨悦所同声合唱。

周作仁拿惯了菜刀,吕显华拿惯了锄头,挥起纸扇来却同样灵巧。

汽车司机姜维斌的女儿对爸爸的胡须很感兴趣。

年青的护士梁淑英变成老太太了。

木匠王文举(左起第三人)喜爱铙钹,烧窑工李树洞(左起第二人)大敲木鱼。

业余剧团的小演员姜秋萍(左)和杨玉芳。

朱玉华:台下算盘敲,台上嗓门高。

松花江畔的动力设备工业基地

松花江畔的哈尔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今天,这里已成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一个基地。

哈尔滨市锅炉厂的一个车间。附近的汽轮机厂和电机厂,建筑和环境各有特色,但都和这个车间同样美丽。

电机厂在制造第二台72500千瓦水轮发电机。

汽轮机厂制成的5万千瓦汽轮机的转子。

比火车头大好几倍的72500千瓦水轮机的涡壳,躺在电机厂车间里,就象巨大的蜗牛一样。

给5万千瓦汽轮机的后汽缸加工时,人和机器不得不钻进去工作。

锅炉厂制造的这个汽包,是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不可缺少的设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话:新中国工具工业的“四厂一所”,你了解吗?
回看松花江几次大洪水,“七下八上”严防很重要!
手绘的成都,16张图了解成都完整历史
中国工量刃具品牌大盘点-之永不磨灭的麻花钻
龙德瑛 ▏东郊的民居与标志性建筑
模具钢、量具钢以及刃具钢,工具钢的热处理以及选用,值得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