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摇唇鼓舌发挥到极致、凭甜言蜜语颠倒黑白的奸邪小人郑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靠语言.有些话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左右别人的言行。形容语言的成语很多,比如,说话源于内心,叫言为心声,肺腑之言;形容言语精确,是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言之有据,言之凿凿;话语让人服气谓之能言善辩,入情入理;让人听了舒服称为甜言蜜语,口吐莲花;过分表述的词,有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表里不一的话,叫言不由衷,口蜜腹剑,油嘴滑舌,油腔滑调;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反义词是谎话连篇、口惠而实不见;描写话语力量的,有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等。



自古以来,凡奸邪小人,无不具有厚颜无耻、随机应变,口是心非、巧舌如簧,心狠手辣、毒如蛇蝎,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特征。这样的人,为了一己之私,可以不顾脸面不讲人格不要良心不择手段,吹你捧你时让你飘飘然百般舒服,整你害你时让你茫茫然万般无奈。而且除了口舌之外,无须再多投入,一般没有大的成本.  小人不同于坏人,知其坏可以避而防之;小人不同于恶人,知其恶可以惧而远之;小人之奸邪藏在笑脸之后,在你不设防甚至心甘情愿时售其奸逞其恶,有的至死都不明不白.其阴其险其奸其恶正在于此.

当然,这样的人最后一般都会害人害己、遭人唾骂而遗臭万年。

史书有记载的,能凭巧舌如簧把奸邪发挥到极致的,当数唐文宗时的郑注。他以微贱之身凭三寸不烂之舌混入官场,一路升至朝廷重臣,一番甜言蜜语就使要杀他的人转而尊其为好友并获大量馈赠,其奸邪本事可谓史上难觅举世无双惊世骇俗.

每读书至此,无不拍案,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故介绍给大家.


郑注是个什么样的人?据有关记载,他是绛州翼城人,本姓鱼,改姓郑,人称鱼郑。出身微贱,机智善辩。他貌不惊人,身材短小,双目下视,不能远看,但却“敏悟过人,博通典艺,棋弈医卜,尤臻于妙,人见之者,无不欣然。”早年以行医为生,周游天下。因为治好了襄阳节度使李愬的瘘病而跨入官场。当时李愬的监军王守澄本来看不上郑注,但李愬跟他说,你试着与他交谈,看看到底如何。郑注见王守澄时,一开口,“机辩纵横,顿时令王守澄刮目相看,”随后就把他带到了京城。从此,郑注依靠王守澄做上了京官。

《资治通鉴·二百四十四卷》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太和七年,前邠宁行军司马郑注,依赖右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权势熏天,唐文宗十分憎恨他。九月,丙寅,侍御史李款在紫宸殿弹劾郑注说:“郑注在宫中交结宦官,在南衙交结百官,两地往来奔走,收取贿赂,窥测动向,窃取大权,人们都敢怒而不敢言,请求朝廷把他交付御史台审查治罪。”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李款接连几十次上书弹劾郑注。

王守澄把郑注藏在右神策军中。当时,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成和、王践言等人也都憎恨郑注。左神策军将李弘楚劝韦元素说:“郑注阴险狡诈,举世无双。如果不乘他尚在卵翼的时候除掉他,等到羽毛丰满时,必定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现在,他被侍御史李款弹劾,躲藏在右神策军中。让我以您的名义去见他,借口说您身体有病,请他前来诊治。来后您请他坐下来谈话,我站在旁边侍候,看到你用眼睛示意,我就把他抓出去杀掉。然后,您面见皇上请罪,把他以往的罪行一一向皇上汇报,届时,枢密使杨成和、王践言肯定会帮您说话。况且您对皇上有拥立的功劳,怎么会因为除去一个奸人而被怪罪!”韦元素认为很有道理,就派李弘楚去召唤郑注。

郑注来了之后,对韦元素点头哈腰,毕恭毕敬。接着,夸夸其谈,奸邪的言辞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韦元素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地拉住他的手,聚精会神,不知疲倦。李弘楚多次在旁边暗示韦元素应该动手,韦元素根本不理。随后,又赠送郑注大批金银钱帛,送他回去。李弘楚大怒,说:“您失去今天诛杀他的机会,将来必然会遭到他的陷害。”于是,辞职而去,不久,背部生疮去世。应当说,李弘楚是忧愤而死。

李弘楚死了,韦元素的下场也不幸被其言中。

太和九年,“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久居中用事,与王守澄争权不叶(不和),李训、郑注因之出承和于西川、元素于淮南、践言于河东,皆为监军。”随后,又以他们与李宗闵、李德裕结为朋党的理由,免官流放。接着就遣使追赐承和、元素、践言死。

再来看郑注逃过一劫之后是怎么发达起来,又是怎么死于非命的。

郑注不仅从韦元素刀下拣回了一条命,还获得了大量的财宝。“王涯为相,注有力焉,且畏王守澄,遂寝李款之奏。守澄言注于上而释之,寻奏为侍御史,充右神策判官,朝野骇叹。”正巧,“上始得风疾,不能言。于是王守澄荐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上征注至京师,饮其药,颇有验,遂有宠。”

转过一年,太和八年,“以郑注守太仆卿,兼御史大夫。”“李训、郑注即得幸,揣知上意,二人相携,朝夕计议,所言于上无不从,声势烜赫。”太和九年,“京城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民间惊惧,上闻而恶之。”“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二人策划贬了李德裕、路随、李宗闵三个丞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丁丑,以太仆卿郑注为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注好服鹿裘,以隐沦自处,上以师友待之。注之初得幸,上尝问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珏曰:'卿有郑注乎?亦尝与之言乎?’对曰:'臣岂特知其姓名,兼深知其为人。其人奸邪,陛下宠之,恐无益圣德。臣忝在近密,安敢与此人交通!’戊寅,贬珏江州刺史。”

“郑注求为凤翔节度使,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固言不可。丁卯,以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注为凤翔节度使。”

接着,李训谋划诛杀宦官失败而引起京城动乱,(后称之为甘露之变)宦官仇士良等人拿皇上的密敕要凤翔监军张仲清杀了郑注。张仲清与押牙李叔和遂密谋设计斩了郑注.

查收郑注家产,总共得绢百余万匹,其他财物还有许多。


当年的宰相李德裕曾论述过奸邪小人的特点:一是依赖权贵,“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二是互为利用,“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三是见利忘义,“小人见势力所在,则奔取之,如夜蛾之投烛。”所以李德裕劝唐武宗说:“致理之要,在于辨群臣之邪正。夫邪正二者,势不相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辨之甚难。”(《资治通鉴·文宗皇帝》)

 

中国的史书经典如《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作为历史记录,注重史实,严谨精练,很少使用形容词,史学界称之为述而不评。但《资治通鉴》中有关郑注的一段记载,却用了很多形容词故显得十分精彩。开始即说明郑注依靠王守澄而“权势熏灼”,皇上和百官都厌恶他。接着说侍御史李款弹劾他,“旬日之间,章数十上。”又从李弘楚口中说郑注“奸猾无双”,“使成羽翼,必为国患。”本来韦元素设计欲杀郑注,就因为他看到韦元素“蠖屈鼠伏,佞辞泉涌”,竟使本要杀他的韦元素,“不觉执手款曲,谛听忘倦”,不仅没杀他,还被他滔滔不绝的谀词迷倒,最后竟送给了郑注大量的金帛钱财。由此可见郑注的奸邪本事之大。战国时有名的舌辩之士张仪,开始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时,因被怀疑偷了玉璧给打得遍体鳞伤,回家后竟问妻子“吾舌尚在不?”自以为舌在足矣。(《史记·张仪列传》)这个故事都够经典的了,看郑注的“佞辞泉涌”,真比张仪有过之无不及。

耳听之言, 难以全信;

奸邪小人,不得不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唐文宗
江湖神医神补刀:甘露之变祸首郑注如何神奇上位和避开仇杀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75 郑注的布局
王守澄
这个唐朝大宦官,原本是一个读书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