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爷爷时代的扫盲运动
1953年,15岁的爷爷高小毕业,那时候小学分初小和高小,初小是四年级毕业,高小指小学高级部,六年级毕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文盲率非常高。高小毕业的爷爷,算是文化人了。1958年初,他被调到江苏泰兴县路庄乡大王二社担任会计和扫盲教员,社就是当时的合作社。
  参加学习班的是没有上过学、年龄在20岁~60岁的农民,其中以年轻人、妇女居多。每个合作社的扫盲班又分好多小组,上课时间比较灵活,白天忙农活,晚上上课,遇到农忙就放假。教员由村里学校老师和有文化的年轻人担任,当时老师不会拼音,讲的都是地方方言。
  教员上课不发工资,记工分。工分是集体化时代的产物,每家每户每年必须达到一定的工分积累值,才能分到集体的粮食,达不到规定工分的,就要向集体交钱。参加扫盲班的农民也有工分,纸和笔由合作社免费发放,所以大家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挺高。
  为了加快大家认字速度,老师会把写有“桌”“椅”“缸”等字的字条,贴在相应的日常物品上,一进家门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贴纸,蔚为大观。1958年,泰兴县实行“大锅饭”制,全体社员都到集体食堂吃饭。食堂的生活用品,如米、面、酱油等都贴有纸条。有些食材如面粉、米粉等外观很像,肉眼难以分辨,虽贴有字条,但因食堂大师傅不识字,经常闹出不少笑话。
  爷爷当时担任合作社的会计和扫盲学校校长,因工作出色,1958年5月爷爷所在支部获得了江苏省政府嘉奖的扫除文盲先进单位(如图),爷爷参加了表彰大会。12月县团委也给予先进支部和个人嘉奖,并奖励爷爷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大伯当时推着车子在村里炫耀了一番。
  当时中央规定扫除文盲的要求是必须识1000字,能写收据、便条等,大体能看懂通俗书报。虽然有些扫盲班并没达到预期要求,但新中国的扫盲运动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伟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妇女队长对集体化时代的记忆
建国初期扫盲热潮席卷广州 识字班开遍城乡每个角落
工分票是农村第一次进入票证时代的开端
父亲的回忆(十四):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
纪实《工分的年代》 陈久平
新资料披露:雷锋曾在鞍山做兼职教员教中学语文|雷锋|教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