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改革开放初期,安徽人民创造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

  “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徽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77年6月,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当年11月,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六条》),强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试行责任制等。万里还提出,农村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省委的正确决策,使得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探索在安徽农村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1978年春,皖东滁县地区的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包产到组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形式。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和凤阳县马湖公社较早试行了包产到组,这种办法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在当年全省大旱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马湖公社成为全县唯一没有因旱减产的公社。省委农村工作部把马湖公社包产到组的经验总结成《加强生产责任制的一个办法》,在苏州召开的全国人民公社座谈会上散发,引起极大反响。

  1978年安徽出现严重旱灾,全省6000多万亩农田严重干旱,400多万人口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9月1日,省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抗旱问题,作出“借地度荒”的决定: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子;鼓励多开荒、谁种谁收,国家不征统购粮、不分配统购任务。

  肥西县山南公社贯彻省委指示精神,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当年11月,山南公社党委决定按照省委指示,决定借地给社员耕种,以度灾荒。在借地耕种的过程中,发现凡是借出的耕地,麦子种得又快又好。因此,少数生产队暗地里搞起了包产到户。1979年2月,省委组织工作队到山南公社,向社员宣讲中央文件精神,社员对文件中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规定表现出极大的不满。2月6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工作队的汇报,决定在山南公社实行包产到户试验。省委决定作出半个月后,山南公社206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包产到户,成为全县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公社。

  由于当时中央文件仍然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安徽对山南公社的做法采取“不提倡、不宣传、不推广”的态度。但是,山南公社包产到户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周边一些社队也偷偷学起了山南公社的做法,一些县委书记说:“肥西包到户,我们顶不住。”包产到户就这样迅速传遍江淮大地。

  包产到户试验和传播之际,也是“大包干”悄悄诞生之时。

  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是个穷得出了名的生产队,这个队于1978年也实行了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做法,但仍然不能有效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遂悄悄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办法。这个队成立于农业合作化时期,当时有34户人家,1100亩耕地,年产粮食18万公斤。人民公社化以后,小岗队的生产日渐衰退,长期徘徊在极低的水平上。1968年,全队只生产了2万斤粮食,人均口粮只有105斤。到1978年,只剩下20户人家,农闲时节,大家都出去以讨饭为生。实施包产到组后,小岗队先后分成2个、4个、8个作业组,仍然不能解决矛盾,大家仍然合不拢。当年11月24日,小岗队20户人家,除两个单身汉流浪在外,在家的18户户主秘密召开会议,决定采取瞒上不瞒下的办法,把土地分给各家各户去耕种,各家保证完成上缴国家和集体的任务。18户户主在合同书上签字画押,保证对外保密,完成上缴任务,共同承担风险。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岗队就迎来了大丰收。1979年,全队粮食产量达到6.6万公斤,油料达到1.7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1.5万公斤(征购任务为1400公斤),交售油料1.25万公斤(统购任务为150公斤);队里除还贷800元外,还留有少量公积金,储备粮750公斤;全队人均收入371元。曾经的“讨饭队”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冒尖队”。

实行大包干后,安徽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安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在社会上引起各方的议论,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1979年3月1日,张浩在《人民日报》发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的来信,对安徽的做法提出批评。张浩来信在安徽干部群众当中引起很大的思想混乱。面对困难局面,省委明确电示各地,不论什么形式的责任制,都要稳定下来。省农委组织撰写了《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在3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发表。“张浩来信”引起的风波暂告平息。

  1980年1月中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的做法引起与会代表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包产到户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会议的汇报,要求不能把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单干混同起来,对已经搞了包产到户的农民要逐步引导他们组织起来。

  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对安徽包产到户的公开批判。就在安徽包产到户生死存亡的关头,5月31日,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速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的谈话对安徽的包产到户给予肯定,使安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走出困境。1980年底,安徽全省66%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1982年1月,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阆中 王永霖】原创//田野里的变革和希望
陈秉荣||我任公社书记的经历
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看我国农村生产的发展与变化
白岗大队“联产承包”现场会会议记录
建国后围绕包产到户的三次论争
包产到户3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