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震撼的天梯,美到窒息

    今年高考,有一道10分的地理选做题,

    成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注意。

    已经放假的考生闻之横抹一把心酸泪,

    摄影师见之手舞足蹈跃跃欲试,

    游人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道地理题的官配主角

    就是云南的哈尼梯田。

    图片|高考试题截图

    不明觉厉?没关系,直接看图!

    图片|云南元阳梯田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800多年前,

    有位叫范成大的南宋诗人,

    打马去广西赴任的路上,

    顺道过江西宜春玩儿。

    那天,他涉过清清溪流,

    闲走在田间小路上,

    嗅着春天芬芳的气息。

    蓦然抬首间,微微放大的瞳孔中,

    映照出如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高田。

    图片|云南元阳梯田

    丘与丘相接如鱼鳞,

    依山势盘旋延展,

    层层而上直至山顶。

    禾苗初长,齐齐整整地站立在

    反射着日光的浅水中,

    随南风摇动,“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诗人泪流满面,

    把这既壮美且优美的画面如实摹写在他的游记中:

    “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

    岭陂上皆禾苗,层层而上。

    至顶,名梯田。”(范成大《骖鸾录》)

    这也是“梯田”一词

    最早见于文献的正式记录。

    图片|桂林梯田 

    事实上,梯田在中国历史悠久,

    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

    不啻为人类在农业文明进程中创造的奇迹。

    《诗经·小雅·正月》传唱着这样的诗句: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看,那远处山坡层层的梯田上啊,

    青青禾苗茁壮成长。

    阪田,是古代人民对梯田的称呼。

    另一首诗《诗经·小雅·白华》中

    也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诗句。

    滮池在陕西秦岭以北、渭水之南的咸阳城西南,

    这里地形南高北低,

    异于南方的水田地,属于旱坡地。

    要在旱坡地里开展灌溉,必须将坡地修成梯田。

    这表明在西周时期,

    我国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农民

    就已经开始在坡地上兴修梯田。

    图片|陕西宜君县哭泉镇古梯田 · 

    到了汉代,梯田已有较大的发展。

    《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

    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其中的区田,就是把土地划分为若干部分,

    筑成上下起伏、高低错落的片片田块,

    以便更好地利用土地。

    农书作者氾胜之,

    把区田方法应用于陕西黄土区的梯田上,

    正是梯田技术的一个显著进步。

    唐代的百科全书《艺文类聚》中,

    曾记载东汉贤者周燮不出世,

    “结庐冈畔,下有陂田”,亲自躬耕过日。

    周燮是个相貌奇异的怪人,在当时颇有才名,

    他老爸希望他能使宗族兴盛,

    汉安帝用玄纁羊羔等名贵物品聘请他,

    可周燮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独自守着陂田。

    这种把住宅搭建在山腰上,

    而引水浇灌山脚下水田的生活,

    可隐约瞧见今天哈尼族人生活的影子。



    图片|哈尼族在田里播种 · 

    元代的王祯也写了一本《农书》,

    与《氾胜之书》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他作为一个实干型的农学家,

    到基层当过几任县官。

    为了指导百姓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梯田,

    他在书中专列“梯田”条,

    手把手教人们构筑、垦殖和管理田园。

    首先,开垦梯田之前要事先规划,

    选择适宜的地点。

    这一点,哈尼族的祖先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他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部朗朗上口的古歌《普祖德祖》。

    选好位置后,就开始清除荆棘草木,

    破土垦耕,开山造田。

    最后再修筑地堰(即田埂),开沟起垄。

    修筑田堰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图片|四川古蔺梯田 · 

    明朝时,修筑梯田已经开始有意识地

    与治山治水结合起来,而不单单是获得粮食。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的《农政全书》中,

    徐光启在水利篇中也详细谈及了修梯田的经验:

    “均水田间,水土相得……,

    若遍地耕垦,沟洫纵横,播于水中,

    资其灌溉,必减大川之水。”

    可见16世纪后期,我国在现有梯田基础上,

    形成了引洪漫淤、保水保土、肥田的技术。

    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一生在科举官场上不得其志,

    只得寄意于狐鬼精怪。

    他长期居住在农村,熟悉农业生产,

    写有一部《农桑经》。

    在他看来,梯田的作用

    在于“一则不致冲决,二则雨水落淤,名为天下粪。”

    图片|元阳梯田 · 

    有学者曾将梯田与长城相媲美,

    说它们同为人造奇迹。

    但是两者有个很大的不同点,

    长城是古代皇帝强迫人民修筑的,

    而梯田则完全出于自发行为,

    经过千年形成规模,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这些梯田奇迹里,最使人绝倒的,

    莫过于地理题中的绝对主角:

    位于中国云南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哈尼梯田(其核心是元阳梯田)。

    巍巍哀牢山,滚滚红河水,

    云卷云舒间翻涌出100多万亩的梯田之海。

    在元阳县攀枝花乡观赏老虎嘴梯田,

    可见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出三千多级,

    甚至坡度陡达70度以上几近垂直的“天梯”,

    仿佛一路攀援而上,就可以爬到天上,举手摘星辰。

    图片|老虎嘴梯田 ·

    初到当地的人们大概要疑惑,

    这么多的梯田,灌溉用水都从哪来呢?

    莫不是装个给力的马达,

    日夜轮转从河谷抽水吧?

    真相倒也没有那么蒸汽朋克。

    这里山高谷深,从高山峻岭到江边河坝落差极大,

    这种巨大的海拔落差造成了立体气候,

    以至于“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河坝区的常年高温使得河流大幅度蒸发,

    水汽沿山势攀援抬升凝云致雨,

    重为山顶的原始森林吸收贮存,

    化作无数的溪泉流经各山各岭,

    潺潺流下注入江河之中。

    千百年来,周而复始。

    图片|哀牢山 · 

    在那部叫《普祖德祖》的古民歌中,

    哈尼人遵从祖先千百年来的经验,

    把村寨选建在冬暖夏凉、气候适宜的山腰上,

    上方是茂密的森林,提供用水和用材,

    下方是层层的梯田,供给着生存所需的粮食。

    哈尼族和当地世居民族,

    通过神灵信仰体系和民族惯习法结合

    保护着山顶的林木系统,

    使海拔较高的山巅成为天然森林“蓄水池”。

    在进入村寨的路旁,

    竹篱笆圈住了一棵高大古老的树,

    这便是哈尼族奉为神灵的寨神树。

    这种树每个村寨都有,

    每年的“昂玛突”(哈尼族最盛大的标志性节日),

    村里人都要对寨神树进行祭祀,

    以求全年风调雨顺、村寨平安。

    图片|哈尼族的蘑菇房 · 

    哈尼族的房屋建筑和总体居住格局都比较独到,

    被称为“蘑菇房”的屋子

    点缀在森林梯田和潺潺沟渠水流之间。

    这些土木结构草盖顶房,

    宛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大蘑菇,

    村民们就地取材构屋筑舍,

    用茅草稻草有序堆积在屋顶上,

    房子冬暖夏凉,宜于人居。


    图片|梯田与哈尼族的蘑菇房 · 

    在这种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中,

    包含着哈尼人高度的生命智慧和生存技巧。

    哈尼人自称“摩咪然哩”,即“天神的儿子”。

    这句带有神秘意味的话,

    不仅透露出一个民族的骄傲,

    还包含着哈尼人对大自然的依赖和眷恋,

    也包含着对哈尼人何以能创造出梯田奇观的解答。

    人世间四季更迭,经冬复历春,

    哈尼的梯田亦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

    几度变幻光影,闲云潭影,物换星移。

    图片|灌水后的梯田 · 

    正如研究梯田的学者所描绘的:

    “春天,哈尼梯田像一首歌,

    布谷鸟呼唤哈尼人播种希望的种子,

    哈尼人以手绣春色,歌声荡漾山谷。”


    “夏天,哈尼梯田像一首诗,

    群山碧绿,稻花十里飘香,生机盎然。”

    “秋天,哈尼梯田像一幅画,

    黄金铺地,金阶玉宇,郁香醉人。”

    “冬天,哈尼梯田像一个梦,

    云蒸雾绕,变幻万千,宛如仙境。”

    图片|云南元阳梯田 · 

    七彩梯田,人类奇迹

    梯田的种植因地制宜,

    大抵是以农作物为主,兼种经济作物、蔬菜和林木,

    因此梯田,并不单只有我们想象中的一种形态。

    在北方,以种耐旱的作物为多,

    譬如小麦、黍稷、大豆、玉米、棉花等,

    而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南方地区则以种水稻为主,

    兼种小麦和油菜花。

    每年春天,恰逢梯田禾苗初长,

    出落得郁郁青青之际,

    范成大当年震惊过的江西梯田,

    还有另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风情。

    图片|婺源梯田 · 

    海拔千米的高山上,

    梯田如链似带,壮丽雄奇。

    蓝天下金色的花浪翻涌,

    花浪中隐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

    显得分外温柔可亲,沁人心扉。

    这金浪却不是成熟待收的稻穗,

    而是开得热烈烂漫的油菜花。

    江西婺源的江岭梯田有着十万亩的油菜花,

    黄花绿树恰似天上人间,

    无愧“中国最美乡村”的赞誉。

    图片|婺源油菜花 · 

    江西的隔壁,福建以土楼扬名海外,

    一部《大鱼海棠》把土楼与梯田碰撞的

    “岁月静好”田园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

    高大俊伟的方圆土楼,漆黑的瓦连结成明亮的眼,

    星星点点散落在层层叠起的梯田里,

    交会时刻,荡漾着悠远的中原遗风和敦厚的客家民风。

    图片|福建初溪梯田 · 

    云南的东南分布着哈尼梯田,

    美让人惊心动魄,而往云南的东北方向走,

    可以邂逅另一种另一种风情。

    那里是东川,有着方圆近百里的红土地。

    这里的泥土富含铁质,经氧化以后慢慢沉积下来,

    逐渐形成了炽烈炫目的色彩。

    每逢秋冬,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

    一部分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已经冒头,

    极目远观,像极了一块打翻的调色板。

    等到一场初雪飘落,

    洁白的雪薄薄地涂抹在红色的阶梯上,

    白里透红,变幻莫测,那自然是另一种教人屏息的美。

    图片|东川红土地的梯田 · 

    倘若说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上的梯田,

    突出了南方的婉约与秀丽,

    那么,黄土高原上的梯田,

    则展现了北方的浑厚与粗犷。

    秦汉以前,

    黄河流域也曾是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的全国农业中心区,

    皇权更替与诸侯争霸的故事在这里接续上演。

    后来铁骑战火、盲目开发让这片原本的沃野早夭,

    沦为了土壤贫瘠、千沟万壑的破碎地貌,繁华落幕。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经过综合治理,

    上百万亩水平梯田在30多个春秋中修成。

    甘肃的庄浪人民以倚天巨笔写下了当地最为壮丽的一页,

    庄浪大地被誉为“梯田王国”。

    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

    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

    彰显了北方大地与南国哈尼梯田所迥异的生存智慧。

    图片|庄浪梯田 · 

    在陕西汉阴,梯田甚至作为“展品”

    成为了凤堰古梯田生态移民博物馆的特色。

    凤堰古梯田始于清朝乾隆年间,

    由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所建,

    至今已有超过250年的历史,

    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

    它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农”为一体,

    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在一身,

    堪称人与自然的伟大杰作。

    图片|凤堰古梯田上的村民与摄影师 ·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生活在山区的古代先民为了求得生存,

    勇敢地与大自然作不懈抗争,

    创造出了梯田这种土地耕种方式,

    既改造自然又顺从了自然。

    事实上,除了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著名梯田,

    我国大江南北各个角落里都藏有一道不为人知的梯田风景。

    “小山如螺,大山成塔”,

    也许你的家乡也有这样一片梯田。

    农民从村寨进入梯田,

    而田里的作物从梯田进入他们的家,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动人心弦的来往。

    图片|一位妇女正在梯田里插秧 · 

    参考资料
    王星光:《中国古代梯田浅探》,《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姚云峰、王礼先:《我国梯田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水土保持》,1991年第6期
    马翀炜、罗丹:《哈尼梯田历史溯源及景观价值探析》,《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
    史军超:《文明的圣树·哈尼梯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雷兵:《哈尼族文化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尼梯田是怎么把水运上来的?
元阳哈尼梯田:原生态的农耕文化
云贵高原上哈尼梯田:第一个以民族名义申遗(图)
哀牢山中,惊艳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1
哈尼梯田|人与自然的和谐赞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