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慰剂效应” ,如何让你受骗的?

小时候,当我们摔在地上了,大哭。

这时候,父母往往带着我们要把这块地使劲踩上几脚。

“叫你摔我,叫你不听话。”

这里其实涉及到了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

安慰剂效应。

在解释这个词含义之前,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电影《绿野仙踪》里,仙女并没有真的给铁皮人一个心脏,没有给稻草人一个大脑,也没有给狮子以勇气,但他们都感觉更好了。

这是安慰剂效应的一个鲜活例子。安慰剂效应最早应用在医疗领域,有医学文献记载,有些人们会认为猪牙齿、鳄鱼粪便、埃及木乃伊的粉末具有疗效。

事实上,人们早已熟知,仅仅暗示正在接受某种治疗,就足以使许多人感觉病情好转。

无论治疗是否有效,人们都会报告某种疗法曾对他们有所帮助,这种倾向被称为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正如上面的故事中,仙女并没有对铁皮人、稻草人、狮子施用“治疗”措施,但他们都感觉自己发生了好的变化。

安慰剂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会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呢?

让人们产生一种“有效果”的错觉。

例如,你正为脱发而苦恼不堪,这时你看到某个防止脱发产品的广告,声称效果奇好,广告中贴上了被治愈者的照片和说的“真心话”。

除此之外,还有治疗前后照片的对比。

此时心动吗?

可能就会下单了。 

在你下单的同时,广告的效果也达到了。

别相信个案,你知道脱发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吗?

内因有遗传基因、发育缺陷、内分泌紊乱等;

外因就更多了,某种疾病、病毒感染、使用电脑时间长、压力大、焦虑、营养不良等。

那么,上面这个产品主要攻克或者调节那个环节呢?

虽然都是脱发,别以为原因都是一样的。

更别安慰自己说买了药就会好。

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是否最近压力大,作息有问题,营养搭配有没有问题,然后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做检查。

同样的道理,别用安慰剂来进行自我麻痹。

安慰剂效应就如同心理上的吗啡,如果过度依赖,就会陷入自我催眠,现实幻想傻傻分不清楚,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错事,错过了好时机。

不要认为,凡是让我痛的地方,必将使我更强大。

也不要觉得, 踩一个坑就学会了怎样避雷。

被骗一次的人,往往容易被骗第二次。

社会心理学指出,当事实本身不清晰的时候,其他人便会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种不确定的场合,这是我们只能依据他人的行为去行事,那么在随后出现的类似的情景时候,无须暗示,我们便会重复刚刚学到的行为。

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追根溯源,直接从底层逻辑上下功夫,让其活跃、敏感起来。

不要相信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它们都是“孤立事件”,缺乏比较性信息。而这种信息对于排除其他可能解释来说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个体研究得出的结论没有普适性,只能适用于同一个体,而不能加以引用到其他方面。

针对某个现象的孤证具有高度的误导性。安慰剂效应可说明。

然而,世界是充满随机性的。

马克·吐温:“历史永远不会重演,但会有相似之处。”

因此,把今天发生的事和昨天做比较还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呀,自我比较,就是一种很棒的提升方法。

别,活成了年少时讨厌的那句话: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插图:月影孤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166个现象(1-50) 花点时间看看吧
睡眠中的效应
生活中的语言“沉睡效应”
“夸夸群”火了!心理咨询师:浮夸的赞美让你变得更好!
医生揭秘:病人吃的明明是“假药”,为啥还有效?
真相错觉效应:假新闻、阴谋论和广告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