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上两节讲了"道通为一"的观点,举了白马非马的列子,又讲了朝三暮四的寓言,这一节要讲的是对事物的认知。

智识最高的人认为宇宙初始,未有万物。古时候的人智识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智识最高的认为宇宙初始是没有万物的,也就是无,一切都是从无生出的。智识次一等的则认为有万物存在,但是未曾有过分界限定。再次一等的认为事物有界限之别,但没有是非之分。这三个等级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好理解。三个智识等级有不同的认知看法是因为了解事物的深入程度不同。事物有了界限之别,然后就有了是非之分。是非之分明显了,就会有偏爱。有了偏爱,道就有亏损了。庄子列举了三个人, 擅长弹琴的昭文,擅长持杖击节的师旷,擅长诡辩的惠施。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十分出众,可以说他们的才智都很高了,所以他们一直从也到晚年。他们只是各自有自己的爱好,就想要以此炫耀于别人,他们以自己的所好而想让别人明白了解。在庄子看来,惠施自己都不明白了解而非要别人明白了解,所以终生都迷于"坚白论"的偏蔽当中。(惠施是名家代表人之一,与庄子同时代。而坚白论则与白马论差不多,这里不作详解。)而昭文的儿子又终生从事昭文的弹琴事业当中,以致终生没有成就。所以庄子说圣人都会摒弃迷乱人心的炫耀,不用个人的才技辩说夸示于人,而是寄寓在事物的自然规律中。

解析:这节庄子说选一个领悟,专心实证,为而无为之,圣人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