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当代美术1978~2018 (一)
参考多方资料,简单梳理一下中国当代美术的进程,积累一些素材。

▶ 1978之前的相关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美术建设以现实主义为主流。首先,是学习苏联,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法取代原来的“革命现实主义”;之后又逐步过渡到“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规范化提法。1958年之后,两结合成为文艺创作的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三个源头:

1、“五四”时期以写实为基础的中西融合性实验。蔡元培“用科学方法注入美术”,文人画传统受到严重冲击;林风眠大量吸收西方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营养,试图将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徐悲鸿主张将西画的写实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风格相融合,这成为中国美术教育思想的主流。

2、抗战时期在边区蓬勃发展的革命“延安美术模式”。最典型的是延安木刻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年画”运动。其美术方针是继承传统、关切现实、面向社会、反映生活、服务人民,非常适合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

徐悲鸿《泰戈尔像》1940年 / 江丰《码头工人》1931年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即“理想的现实”、“修正的现实”。它在50年代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并成为一种不容置疑、唯吾独尊的主流。1949年徐悲鸿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第一号人物,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努力体现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具体性,被视为体现“五四”以来的“科学”求是精神。而以林风眠为代表的“新画派”和“形式主义”受到了不留情面的批评,其“中西融合”、“调和中西”的教育思想,都属于被“肃清”之列,“西方模式”已毫无立锥之地。

李可染《家家都在画屏中》1954年 / 钟涵《延河边上》1963年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间,应该说也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的优秀美术作品,其表现题材和内容,主要集中在歌颂领袖、歌颂劳动人民、歌颂祖国壮丽山海上。

孙滋溪《天安门前》 1964年

-文革10年,美术成为了“歌颂”和“粉饰”的庸俗政治斗争工具,被赋予了超越其自身功能的不堪重负的政治使命。“领导出思想,作者出技术,群众出生活”的三结合方法广为推广,将“理想的现实主义”逐渐推到了“伪现实主义”的境地。文革结束,美术界遍体鳞伤,百花凋零。

-1978年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为美术界传来春的信息,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大批曾经被打倒的美术界领导、老美术家在平反、恢复名誉后纷纷复出。美术家们以其更加沉重的伤痛感和敏锐力,开始对文革进行反思和控诉,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锋力量。

程丛林《1968年X月X日雪》1979年

-1979年北京一批油画家自发组织“春潮画会”,该展览是不设审查制度的民间展览。此后,北京群众性画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

-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用当时全校十分之一的经费,购买了一批外国美术资料,公开展览供大家集体阅读。在这一“美育重弹”下,当时浙江美院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激情和渴望,提出了艺术表现多元的主张。

▶ 老树新芽:老一辈美术家焕发青春

· 林风眠:寂寞的高峰

-林风眠是现当代中国唯一一位不受政治气候所左右,一辈子坚持按照自己的艺术理想进行创作,一辈子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之道的艺术大师。在老一辈画家中,他是特立独行的个案,没有谁可以和他类比。

林风眠《江畔》

-林风眠的艺术理想要点是:吸收西方的新方法,放弃模仿和抄袭观念。他厌恶“照相式刻板与平俗”的写实主义,坚持用非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艺术。

-他早年学成归国后执掌北京艺专和杭州艺专达10年之久,但之后却陷入人生低谷乃至孤独寂寞的境地,文革中他不得不因恐惧而毁掉自己上千幅作品。进入80年代后,他重新由“出世”变为“入世”,创造了《痛苦》、《噩梦》、《基督》、《天问》等一大批关注人类命运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林风眠融入了自己的所有痛苦,融入了自己的灵魂。

林风眠《裸女》1980年

· 刘海粟:暮年的鼎盛

-由于美术界内部矛盾,刘海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没有得到美术界掌权者的认可,有资料表明,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就徐悲鸿和刘海粟之间的矛盾做过调解工作。文革结束后,他终于否极泰来,重新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获得艺术新生后,他不顾耄耋高龄,频繁外出写生,谱写了十上黄山的传奇。

刘海粟《黄山人字瀑布》

-刘海粟一生的为之奋斗的艺术主张是“以西融中,以西兴中”。80年代后,他喜欢用泼彩画,色彩与水墨结合,用色浓烈,画面具有油画意味又不失中国画精神。他的泼彩画,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具有大气、逸气的艺术风貌。

· 朱屹瞻:世纪画翁

-朱屹瞻的高寿(享年105岁)以及进行书画创作和艺术活动的时间之长,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他的成功,在于继承了中国画的艺术传统,对古代名家的笔法有深入研究,对传统技法烂熟于心,加上在设色等方面吸取了西方印象派的技法,从而把中国画的表现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朱屹瞻《荔子北瓜》1991年

· 蒋兆和:永远的“现实主义”

-蒋兆和是和徐悲鸿并称“徐蒋系统”的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其成名作和代表作是满怀悲愤创作而成的反映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悲惨生活的《流民图》,他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和西方造型手段融会贯通,创造性的探索解决了写实与写意的笔墨技法处理问题,从而使中国水墨人物画由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玩赏为主的审美情趣,转化为表现人生、人性和人文关怀为主体,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人物画的主流范式。

蒋兆和《给爷爷读报》1956年

-他将水墨人物画技巧概括为:有准有则,形神特征,尽精刻微,动笔施墨。在当时政治气候下,可以直接为现实服务的“徐蒋体系”大行其道,大放光彩,长期占据正统地位。在他身后,“现实主义”尽管受到了争议,但却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一代代中国画家。

· 李可染:东方既白,自成一派

-山水画在建国初期曾一度被认为难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而遭到冷遇,李可染比较早意识到“改造”旧国画是化解中国画生存危机的唯一出路,他认为对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在山水画转型中创立了“红色山水”模式,成为表现时代精神的典范。

李可染《万山红遍》1964年

-李可染的山水画,特别是他的《万山红遍》系列的山水画,是对描绘对象深刻理解后倾注浓烈的思想情感,敢于和古人拉开距离,和客观物象拉开距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祖国美化山河和自己内心美好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书画艺术市场,李可染也是一位领跑者。进入国际拍卖市场后,他的作品一直与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人处于第一方阵的位置。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化解了曾经一度出现的山水画生存危机,将他的山水画比喻为时代丰碑,谅不为过。

· 吴作人:融汇中心,游刃有余

-吴作人是徐悲鸿的大弟子,写实绘画功底扎实。进入新时期之后,他将主要精力用于中国画创作,以善画动物画而驰名。一个精通西方绘画艺术并且已经获得国际声名的艺术家,回过头来用民族的表现形式,成功地进行开拓性的艺术创造,这是吴作人成功的秘诀。

吴作人《骆驼》1960年 / 《熊猫》1977年

-吴作人最擅长的水墨题材是熊猫、骆驼、耗牛、雄鹰、黑天鹅、和平鸽、金鱼等,无不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其水墨点垛造型之传神,气韵之生动,是传统的中国绘画或纯粹的西洋画都难以办到的。

· 陆俨少:最后一位文人画家

-陆俨少是一位难得的集诗、书、画于一身的文人画家。他恪守传统文人画“天然去雕饰”的创作理念,秉承“以复古为新”的创作思想“和古人血战”,开创了山水画创作的新境界,被誉为“北李南陆”,和李可染并驾齐驱。

陆俨少《朱砂冲哨口》1979年

-从70年代中期开始,陆俨少大胆进行变法,其画风从集大成的古典主义中全面突破,形成鲜明的自我风格和独立体系。他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他不但善画山水,同时兼擅梅花、竹石,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都有深厚学养。

· 黄胄:突破“徐蒋体系”第一人

-黄胄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是开创了一代画风,他的《白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令人耳目一新,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人物画,基本取材于普通劳动人民,善于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特征,是国内最早突破“徐蒋体系”的人物画家。

黄胄 《草原逐戏图》 1986年

-黄胄长期在大西北生活,其创作题材以表现西北各族人民的人物形象为主,特别是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的少女、孩子、老人,都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真善美的情愫,其反映出来的人物也是美好而感人的。这与片面强调主题先行、机械地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创作具有本质的不同。

· 吴冠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美术版图上一座永远的地标,他是最敢于发表惊世骇俗言论的画家。90年代,他发表《笔墨等于零》引发旷日持久的争论;他提出要“取消美协、取消画院”;他呼吁“救救中国的美术”;他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些声音得罪不少人,引起群起攻之也毫不在意,始终我行我素。

吴冠中《鲁迅故乡》1977年

-吴冠中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坚持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黎美院藏品来华,哪些艺术先辈受其影响?
中国水墨画家们对抽象语言苦苦追寻与探索
吴冠中与徐悲鸿
绘画与哲学的交融”兼论陈建中的艺术与“中西调和”论述的历中脉络关系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近代卷
林风眠虽为一代宗师,却难逃三次失败的西化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