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一起电梯异常反向溜车案例的分析

近日,笔者在电梯检验工作中发现一起特殊案例:一台2008年生产的曳引式客梯,型号9000-KF-10-15-2-F,额定速度1.5m/s,额定载荷1000kg,曳引比2:1,7层7站7门,无补偿链/补偿绳,鼓式制动器(主机如图1所示),在做125%额定载荷试验时,为保证人员与设备安全,首先进行了125%额定载荷静载试验,具体过程为:在下端站(1层)加满1250kg载荷,断电无操作静置10分钟,电梯轿厢无任何移动与异常。静载试验结束后,将轿厢运行至上端站(7层),再次加载1250kg载荷,出现了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溜车现象,溜车方向为轿厢侧向下运动,期间制动器一直处于制动状态,且试所有在场人员未进行其他任何操作,但曳引轮转动,溜车至大约2层时停止溜车。


(图一)


依照传统理论分析,以曳引机曳引轮为中心支点,将整个电梯系统分为轿厢侧和对重侧,因该台电梯无补偿链/补偿绳,那么当轿厢在下端站时,轿厢侧除了轿厢自重和砝码重量外,还要加上钢丝绳的重量,此时曳引轮轿厢侧的受力(记M1)一定大于轿厢在上端站时曳引轮轿厢侧的受力(记M2),即M1>M2,同理分析对重侧在上端站(记m1)和下端站(记m2)时的重量变化,其刚好与轿厢侧呈反比关系,即m1<>


图2

第一次分析推论为导轨变形:下端站井道内轿厢导轨变形或轨间距变小,挤压轿厢导靴,产生了阻止轿厢向下运行的力,而上端站导轨正常,无反向阻力,所以轿厢在下端站时未溜车,但在上端站时出现溜车现象。于是我们测量了轿厢导轨的轨间距、共面性、铅锤度三类数据,测量点选取了上端导轨一点和下端导轨中部两点,各点间隔大于2.5m,测量结果如表1和图3所示。由数据可知该电梯轿厢导轨并未产生明显形变,且铅锤度、共面性数据波动在合理范围内,上下端基本平直一致,所以该次推论错误,排除。


共面性(°)

轨距(m)

A

-0.90

1.827

B

-0.89

1.822

C

-0.43

1.823

表一

图3(图中数据单位为°)


第二次分析,推论为曳引轮受力点变化:当轿厢在下端站时,因轿厢侧重量相对较大,所以曳引轮的重心施力会向轿厢侧区域偏移(记N1),因制动器为鼓式,此时轿厢侧制动闸瓦应受到的压力最大(记N1`),根据摩擦力公式F=μ×N,式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摩擦受力面上的正压力,在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此时轿厢侧制动闸瓦对制动轮的摩擦力最大。而当轿厢运行至上端站时,轿厢侧钢丝绳减少,轿厢侧重量变小,对重侧钢丝绳增多,重量变大,导致曳引轮重心施力向对重侧回移(记N2),轿厢侧制动闸瓦受到的正压力减小(记N2`),摩擦力也随之变小,而对重侧制动闸瓦力矩不足,因此出现了溜车现象。(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4


事后,维保人员对该电梯的制动器进行了调整,调整方式为制动器两侧制动弹簧各压紧2.5mm,并再次进行了力矩验证,未再次出现溜车现象,其中,在调整完对重侧制动弹簧而还未调整轿厢侧制动弹簧时,溜车现象已经停止,印证了推论二的正确。


作者:糨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梯调试及安装验收(转)
电梯定期检验实施“125%载荷制动试验”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电梯蹲底和冲顶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梯维修保养内容及标准
电梯维修工基本技能
资深电梯人:再议电梯的制动能力检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