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关系是终生学习的必修课(三)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和”必须合理,才不致变成令人厌恶而又害怕的“和稀泥”。古人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意思是说,家人必须“各正其位”,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该对外的要好好对外,以获得社会大众普遍的好感;该对内的要互相支持,彼此依靠。





01

孝敬长辈

心中牢记父母

    

孟子在《离娄篇》说过,世俗所说的不孝,大约有五种:一是手脚懒得劳动,不肯做事,也不能供养父母。二是喜欢赌博下棋,爱好喝酒,不顾父母的生活。三是贪得货财,私心妻子,不愿供养父母。四是放纵耳目的欲望,嗜好声色娱乐,致使父母受辱。五是倚恃勇猛有力,喜欢和人家打斗争讼,以致危害父母的安宁。

    

做子女的应该心中时时有父母的存在,不要让父母为了自己而操心。孔子说,做子女的,只能够在生病的时候,让父母担心。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平日都应该守分、自律、自爱、自重,以免父母操心。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说,父母年纪大,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做子女的应该随待左右,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离开。若是迫不得已,也要提前跟父母打招呼,免得他们担心。比如说,你突然对他们说要出国,他们就会很牵挂。如果你提前对他们说,他们就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也不至于感到太突然。人与人相处要靠这些细节维系感情,如果爸爸打电话找儿子,才知道儿子已经出国了,那算什么家人?家人就是要彼此支援、彼此关心、彼此劝告、彼此帮忙的,要不然有什么用?

    

子女孝顺父母,不但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而且应该在精神上使父母觉得欣慰喜悦。孟子把物质上的奉养,称为养口体,属于下孝;精神上的奉养,称为养心志,才是上孝。孟子以曾子为例,说明侍奉父母的正道。他在《离娄篇》这样描述:从前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每餐必定有酒有肉。等到吃饱饭,要把剩余的酒饭撤走,一定要问这些剩余的给谁吃。如果曾皙问起还有多的没有,曾子也必定回答:还有。曾皙去世以后,曾元这个孙辈就没有这么恭敬。曾元奉养曾子,每餐也照样有酒有肉,但是要把剩余的酒肉撤走时,并没有问要给谁吃。而当曾子问到还有没有时,曾元的回答是:没有。孟子认为曾子的恭敬,才称得上养心志。而曾元的奉养,不过是养口体罢了!

    

曾子以孝闻名,他认为,子女有所作为,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大孝即永久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目中有父母,终身不敢使父母蒙上耻辱。

    

现在的子女,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顾忌。父母不高兴,祖父母会出面打圆场;父亲不喜欢,还有母亲会支持,以致只要我喜欢,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什么不可以?殊不知就凭这句话,便把自己害死了。

    

子女心目中有父母,最具体的表现,即在好好做人,不让父父母生气,不使父母受辱。长大以后,更应该奋发图强,有好的成就,以显扬父母。以此作为检讨自己的标准,看看自己的孝行是不是合格。



02

教养子女


孔子把人分成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但是,中人的标准是什么很难确定。我认为,人分三种:第一种是万物之灵。周武王提出,人应该成为万物之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目标,但是现在很多人不但忘记了,而且想把它否定掉。第二种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人不能成为万物之灵,那就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你想着自己是万物之灵,那你就越来越有灵气。第三种是禽兽不如的人。这种人比一般动物的人更可怕。

    

这三种人,你想做哪一种是你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法律既不可以规定,宗教也毫无办法,只有诉诸道德。道德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有力量让你成为万物之灵。

    

你的子女也可以变成这三种人中的一种,至于最终到底是哪一种,就看你如何培养了。

    

亲子关系其实是教养关系

    

亲子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偏重于朋友关系的,西方人大多如此;偏重于血缘关系的,中国人以前多偏重血缘关系;偏重于教养关系的,我希望现代的中国人偏重于教养关系。教养关系与血缘关系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以前太偏重于血缘关系,最后却变成利害关系。因为胳膊要向内弯,到最后就变得不讲是非。

    

孔子曾讲过一句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引起很大的争论。就是说,父亲偷了人家的羊,结果有人到他家来调查,那儿子怎么回答?要么承认父亲偷羊,要么替父亲隐瞒,说:“我爸爸不是那种人,我爸爸不会偷人家的羊。”在偏重于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儿子做了坏事,爸爸要替他隐瞒;爸爸做了坏事,儿子不能出面举证。

    

很多人批评孔子没有法制观念,为了亲情,为了血缘,破坏法律。其实,孔子从来没有很肯定地讲过任何事情,这是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一个人讲话很肯定,总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孔子的基本态度是“无可无不可”,既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把孔子的话解释得很僵硬,就是曲解。孔子当年讲这句话,是跟人家谈话的时候说出来的。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大意是,叶公告诉孔子:“我们家乡有个直率的人,他的爸爸偷了人家的羊,他却去官府告发他的爸爸。”孔子说:“我们家乡的人不一定这样,爸爸偷人家的羊,儿子不作证,儿子做了坏事,爸爸也不去宣扬。”

    

孔子没有说非这样不可,只不过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儿子也可以去作证,也可以不去作证。

    

血缘关系慢慢会变成利害关系,为什么?古时候,甚至现在也有这种思想,认为儿子会替自己养老送终,所以重视儿子;女儿反正要嫁出去,所以不重视女儿。以前的手工艺者基本上都有传儿不传女的规矩,这就是利害关系。亲情变成利害关系,就不像一家人了。

    

无论是朋友关系还是血缘关系,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我提倡教养关系。生而不养,是绝对错误的;养而不教,就更糟糕了。很多小孩天生残疾,他的母亲却无怨无悔地照顾他,这才了不起。如果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把他丢掉就省事了。

    

所以说,亲子关系是很神圣的,不要掉以轻心。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负起责任养育他。养育不是说要让他过好日子,富家子弟未必成才,往往是穷人的孩子有成就。世界上真正的伟人,大部分都出生于贫寒的家庭。

   

 一个人从来没有经过波折,是一辈子也长不大的。父子把子女封闭起来,保护得很周全,任何疾苦都不让他知道,他将来就会变成一个白痴。中国晋代有个皇帝,一日上朝,有好事者上前奏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饿死者几十万人。”皇帝听罢,大惑不解:“好好的几十万子民,如何会饿死?”好事者答曰:“因为天旱,粮食绝收,百姓没有饭吃,饿死者已甚十之三四。”皇帝沉思片刻,拍案道:“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这不是白痴吗?

    

案例

    

有个学者某一天乘船到对岸去,在船上他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老实地回答:“我不懂。”学者说:“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又问:“你懂数学吗?”船夫说:“我也不懂。”学者说:“那你已经失去生命的一半了。”忽然一阵大风把船掀翻了,船夫问学者:“游泳,你懂不懂?”学者说:“不懂!”船夫说:“那么,你要丧失你生命的全部了。”

    

这个笑话就是讽刺那些只知书本上的东西而对生活技能一概不懂的人。一个人要知道好的,也要知道坏的;要知道善的,也要知道恶的,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人生是要经过尝试的,只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尽量让小孩去尝试,不要禁止他,但是你不能规定他要做什么。

    

亲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教养关系,你怎么教,他就会怎么表现。亲子关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不能小孩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人类跟动物不同,动物一生下来,就可以独立了,人一生下来若是没有人悉心照顾,一定死亡。所以,人注定是要彼此依赖的,不可能绝对独立。

    

可能家长们现在满脑子都是要教小孩子独立,独立到最后他会不认你是他爸爸。如果有一天,你的小孩对你说:“我不需要你了。”试问,你会作何感想?做父母的,当小孩开始独立而与父母越来越疏远的时候,其实是很心疼的,都会有失落感。

    

父母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关键,但并不是说父母就可以掌控一切,因为亲子关系是双方面的,你不能替小孩决定一切,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比如,不能把小孩教得跟你一模一样。有很多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教育小孩的,自己会的要求小孩一定会,甚至强迫小孩子承父业,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他是他,你是你,你没权力决定他的一生。你可以教他一些东西,但他要不要接受是另一回事。

    

有些父母,小孩不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就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这种态度很不合理。有的时候父母坚持到最后,也可能会成功。所以,孩子不愿意的事,父母过分坚持不对,完全不坚持也不对,坚持到何种程度,要靠父母自己去拿捏。比如让小孩弹钢琴,一开始都是哭哭啼啼的。可是只要他(她)熬过开始的阶段,就可能弹得很好。父母要帮他(她)熬过这一阶段,大音乐家贝多芬就是在父亲棍棒逼迫下才成功的。当然也要看小孩有没有天分,没天分的话,你逼他(她),就是强人所难。

    

教养关系的结果就是自作自受,你把小孩教养成什么样,都要承受,因为你没法更换。养儿女不同于养宠物:养宠物的话,哪天不高兴,你可以把它赶出去或送给别人;而小孩一生下来,不管他长成什么样,你都要全盘接受。小孩子是会变的,有的小孩一开始很乖,越长大越坏;有的小孩一开始很调皮,越长大越懂事。具体怎么变,你没法控制,只能接受。但是要知道,他之所以会这样变,多少与你有点关系,都是你调教出来的。

    

父母教养子女不能大意,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小孩时时刻刻都在变。你不能定期把小孩叫过来,交流一下,那是领导布置工作,是老师定时上课。父母是一生一世的,父母是24小时的,而且全年无休,父母的责任是无限的,明白了这一点,才好调整亲子关系。

    

教养关系从何而来?从观念来。一切事都是关系的互动,关系是由态度来决定的。


案例

    

有一天,有个小女孩跟父母一起出去,小女孩玩得很开心,在前面又跑又跳的。这时,一辆汽车开了过来,爸爸在后面大叫:“小心一点!”那个小女孩完全不理会。爸爸一直在后面喊,可是小女孩就是不听。结果小女孩被车子撞倒了,进了医院。事后,爸爸就对小女孩说:“我叫你小心一点,你怎么就是不听?”小女孩说:“爸爸,你每天回家叫我拿拖鞋,也是这么大声喊的,所以刚才你说‘小心一点’,我以为你又要我拿什么东西了……”

    

你平常吩咐小孩做什么事的时候,应该把声音降低一些。有危险的时候,你提高音量提醒他(她),他(她)才会有反应。你平常也是大声对他(她)说话,遇到紧急事情,你大声提醒他(她),他(她)肯定会置若罔闻。

    

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怪不得小孩。小孩也一样,也要自我检讨,要学会察言观色,否则就会挨骂。子女要乖巧,父母要关心,加强互动,关系才能和谐。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碰到什么样的父母,都是无法选择的。每个人的福分不一样,你不能求同,也无法求同。因为天底下没有两个相同的爸爸,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子女。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每个人都一样反而不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怎么教他(她),他(她)都不思进取,那是他(她)的事情,你尽心就好。做父母的,把该做的都做了,该调整的都调整了,至于小孩怎么样,那是小孩子的事情,谁也管不了。

    

调整要从实际的状况开始,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观念搞清楚。观念正确,态度就会合理,关系自然好。你的观念决定你的关系,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去重视关系,而是要把你的观念摆正。

    

为了避免产生疏离感,子女的私事要少管,但是也不能不管,要管到合理的地步。改善亲子关系,就要慢慢调整自己,你要求对方是没有用的。改变别人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的观念。



03


教养子女从改变观念开始

    

其实任何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万物之灵,但是长期以来,父母在教养子女时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就是因为这些错误的观念,使我们无法达到目的。

    

第一,把“爱”放在嘴边上。中国人疼爱小孩不能说出来,西方人疼爱小孩一定说出来,这是文化的不同。不是中国人不敢讲,而是中国人知道不讲比较好。比如母亲节的时候,小孩问:“妈妈,母亲节到了,我送你什么礼物?”相信没有一个妈妈会要求小孩送什么,都说不要。如果小孩真的没有送,到了母亲节,妈妈就会一脸的不高兴。那妈妈为何不干脆告诉儿子,自己要什么?妈妈会说:“真的要我说出来,那我儿子就惨了,我想自己搬出去住,让他给我买一套房子,他根本做不到。他应该自己会想我需要什么。”这才是中国人,你有没有诚意,别人一看就知道。

    

爱子女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是动物的本能,我们常说“虎毒不食子”就是此理,所以不应该把爱挂在嘴边上。过于强调爱,就会宠坏子女。


什么叫作爱?爱就是给他相当的限制。所以爱子女真正的意思,就是要给子女适当的限制。我们过分地宠爱子女,只给他爱,没有给他限制,是20世纪最大的祸患,也是亲子教育最大的杀手。因为子女需要亲情、爱情、同情,更需要父母的教导。为什么小孩子不懂事?就是因为他没有什么知识,他对整个世界不是很了解,我们比他年长,我们比他有经验,所以我们有责任要教导他,自己的子女不教,那谁来教他?

    

爱子女只是亲子关系的基础而已,不是全部。很多人以为爱小孩就是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其实,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你现在满足小孩的所有要求,将来他一踏入社会就会无所适从,因为没有人会把他当成心肝宝贝。最近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容乐观的现象——6 1症候群,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加上父母共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自然被视为掌上明珠,万千宠爱于一身。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就是说,人一旦有钱,就会宠坏自己的子女,使他们从小就生活优越,衣食无忧,他们自然就没有把家业发扬光大的理念,坐吃山空,到了第三代以后,就会把家业败光。

    

你要记住,你的小孩不是上帝。凡是出生在人类家庭里面的,都是很平凡的人,只把他当平凡人看待好了,平凡人就要受到限制,没有特权,其愿望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我们爱护子女就是要让他去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让他有一些复杂心理,有一些矛盾。

    

设限制就是要让人们自律。自律就是要想让子女自己管好自己,父母就要先管好自己。自律其实是自爱的表现,西方人讲爱,是讲爱人,中国人讲爱很少讲爱人,而是讲自爱,不自爱谁都拿你没有办法。一个不懂自爱的人,哪有资格爱人?一个人先爱自己,使自己全身都充满了爱,才有多余的爱去爱别人,这叫作推己及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心里根本没有一点爱,他讲的爱都是空的。

    

一个自爱的人,不会把爱挂在口头上,因为他真实地了解到爱是什么。爱就是关怀,就是关心,就是替别人着想,就是会规范自己。为什么几个人一起进门要让来让去?这就是自爱。很多人搞不懂,说这是浪费时间,是虚伪的表现。不懂的人就叫它虚伪,懂的人就知道它是有道理的,而这些道理要及早教给你的子女。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急于教他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以后他有兴趣自然会去学。父母应该早点灌输子女一些他一生受用的东西,比如人们没有充分的自由,只有有限制的自由,不能说我爱怎样就怎样。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因为我们懂得谦让的道理。我们不能放纵小孩,因为社会是不容许人们放纵的。

    

第二,把孩子培养成美国人。现代中国家庭的一大危机就是中国的父母拼命把自己的小孩培养得像美国人。殊不知,美国人有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二者大不相同。美国小孩的出生证明上只有母亲的名字,而中国小孩的出生证明上清楚地写上父母的名字。因为美国的医生只是亲眼看见小孩是哪位母亲生出来的,而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其实这种做法是很科学的,不过我们的做法也没有错,只是文化不同而已。

    

中美两国人的生存环境、观念、生活习惯都不相同,所以我们无法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可是,有些人认为美国样样都好,所以从小让小孩学英语,造成很多小孩英语讲得很好,中文却讲得很差,那他还像中国人吗?

    

小孩子既学中文,又学英文,结果没有一样精通,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你把自己的小孩培养成美国人,那你百年之后,如何去面对自己的祖先?一个中国人不会讲中国话或讲不好中国话,都是对不起祖先的。

    

把孩子教育成美国人,他就会以美国人的方式与你相处。美国人的父子之间关系很生疏,相处得好的,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得不好的,就和陌生人一样。现在很多人宣扬,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我非常不赞同这种观点,如果爸爸成了孩子的朋友,那这个孩子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因为他多了一个年纪大的朋友而失去了爸爸。朋友是可以换的,哪一天他不高兴就连爸爸也换掉了,因为他跟你没有父子之情,只有朋友之谊而已。

    

在美国,如果一个小孩对他妈妈说:“你是我的好朋友。”他的妈妈会很高兴:“是的,我们是很好的朋友。”而此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他的妈妈会很生气:“我是你妈妈,我不是你的朋友。”我无法强迫你采取哪种培养方式,但是过分偏向于前一种方式,迟早你会自食恶果。

    

第三,把子女培养成最优秀的人。不要总是想着把子女教育成最优秀的,天底下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父母,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子女。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形形色色的人,这样社会才能协调。如果每个人都成了博士,那还有谁会去打扫卫生呢?古人也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没有必要把小孩培育得一模一样,也不可能把子女培养成一模一样的。就算是孪生兄弟,也有不同。所以,我们要从事实出发,亲子关系是很自然地培育而成的。你尽心尽力地想要和儿女好好相处,他未必领情。为人父母者,最好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子女是什么样就让他保持什么样。二者通过互动,彼此迁就,共同成长。

    

同一棵树,会结出酸甜不同的果子;同一个老师,会教出良莠不齐的学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只有七十二人。你有缘追随孔子,都不一定学得很好。所以我们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亲子关系,把出发点搞清楚,把观念理清,尽力而为就好,最重要的是顺势而为。有人为了把亲子关系搞好,当面对孩子忏悔自己的过错,这是人间的不幸,做父母做到这个地步,不如不做。

    

子女是父母所生,但是不为父母所有,父母只有教养权。孩子是上天的,上天把一个孩子托付给一对父母就是要他们好好将其教养成人,至于要怎么教养,每一个家庭都不一样。如果用统一的方式来教养小孩,结果使整个社会的人都一样的话,这个社会是要毁灭的。社会要多元,人类的生活要多彩多姿,所以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不可以每个人都一样。

    

不要拿你的儿女同别人家的比,不但无法比,而且不需要比。人一出生,身高体重都不一样,怎么比?强求自己的子女跟别人家的一样,这是做父母烦恼的一个原因。

    

我们只需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很独特的人就好。小孩子出生以后,他的资质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身高体重跟别人不一样,他的兴趣也跟别人不一样。每一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能取代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有这样的观念,因为这是事实。每个人的潜能不一样:有人很会说话,有人就是不喜欢说话;有人很会做事情,有人就很会偷懒;有人很会表面功夫,有人就很实在。这是天赋不是性格,如果是性格的话就很不容易改,如果是习惯的话就可以改。

    

父母再了不起,也不可能改变你的子女;老师再了不起,也改变不了你的学生。除非学生自己改变,否则老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除非你的子女自己改变,否则你拿你的子女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办法让你的子女自己改变,而不是去改变他,何况你也改变不了他。

    

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他决定的,不是父母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引导他,给他参考,给他指引方向,帮助他成长。

    

父母把子女养大,需要尊重他的权利,只能启发他,不能够灌输他,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移植给子女。父母一方面要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要提供他选择的机会,因为小孩不了解自己。对小孩来说,父母稍微霸道一点,专制一点,也有好处。有人提倡让小孩自由发展,那他最喜欢天天玩,不读书。小孩生下来就什么都不懂,所以才需要父母的指点。

    

亲子关系搞不好,人们常常把错都推到父母身上,而认为小孩没有错。我从不这么认为。小孩子是天生的破坏者,你不去管他,他就会把一切搞得一塌糊涂,从没有小孩主动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和管教,他才会长大成人。如果孩子生下来就是完美的,世界上就没有教育这个词了。父母对子女来说,是不可取代的;子女对父母来说,也是不可取代的。

    

第四,把教育的目标定得很低。很多人一直批评我们中国人把教育的目标定得太高了。但是不要忘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父母一定要把目标定高一点。很多人批评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不对的,我不这么认为。对待孩子,我们总要给他一些鼓励。全世界人都会认输,只有中国人向来不认输。美国人输了,一般会剃光头;日本人输了,一般会切腹自杀;中国人输了,会走第三条路——忍辱偷生,等将来东山再起。

    

中国人从不这么教小孩:“儿子呀,你祖父一辈子没有出息,你爸爸也很无能,我看你也不行,算了吧。”中国人只会这么说:“儿子呀,你不要看你祖父不行,他是被奸人所害;你不要认为你爸爸不行,他是走霉运。他们两个都很有本事,所以你也很行。”

    

父母若是对自己的小孩没有信心,还对谁有信心?中国人绝不向命运低头,不接受命运的摆布。一个不认输的民族是很可敬的,你看我们五千年来起起落落,但我们不灰心,跌倒了总有爬起来的一天。所以,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把目标定得高一点。但是,他做不到,我们不要勉强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逼子成龙、逼女成凤。记住,子女是天才,你压制不了他;不是天才,你也帮助不了他。

    

第五,拒绝子女回馈自己。很多人说养儿育女就是为了防老,父母老了以后,儿女会回过头来照顾父母;有人说这样的观念不对,儿女有儿女的事,父母有父母的事,儿女没有责任来照顾父母。这是两种非常极端的说法,我觉得都不可靠。如果父母一定要儿女回馈,那就叫作爱必强求。今天我对你好,将来你一定要对我好,今天我全心全力栽培你,将来你赚了钱,你就得回报我,这是一种投资放债的行为。

    

亲子关系不应该有这种观念。台湾地区有个企业家很成功,他说:“我妈妈是最会投资的人,她看准了我,所以在我身上投资,我现在很成功,她也得到了很大的回报,所以她是最佳投资者。”这种人是非常不孝的,他把母亲对他的关爱看成一种投资,这是对母亲的一种侮辱。父母对子女是无私的奉献,没有要求回报。

    

但是父母对子女说:“我们老了,你们也不用管我们,你们过好日子就行。”这也是不对的。老实讲,人十年、二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现在父母有能力照顾自己,但是等到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肯定需要别人的照顾。可是请谁照顾,都不如自己的儿女可靠安全,所以养儿防老不是坏事情,但是强求就不对了。

    

养儿要不要防老,应采取一种合理的解释:如果把它当作是儿女孝心,那是天底下最可贵的东西。不管父母有没有钱用,子女按月送去生活费,这是他们的孝心。父母不应该推辞,坚决不要对子女是很残忍的事情,因为断了子女表示孝心的门路。天底下大部分的老人的日子都是不太好过的,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任何积蓄,所有钱都花在子女身上,只希望子女长大成人对社有贡献,子女应该饮水思源,应该想一想父母的大恩大德。

    

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能够有今天,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要父母、亲友、同学、老师……太多的人来成全我们,否则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父母,你不可能有今天;如果没有兄弟姐妹,你不可能有今天;如果没有国家社会,你也不可能有今天。我倒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首先要回馈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然后我们想办法去照顾别人,多做一些公益慈善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应该要有奉养父母的心,但是父母不可以强求。老实讲,很难得子女有孝心,你不可以很残忍地去斩断子女孝顺的门路,那是不对的;你也不可以强求,那会给子女制造很多苦恼。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处境,要尊重每个人的做法。既不可以强制规定你要,也不可以强制规定你不要,这就是孔子无可无不可的精神。子女要表示孝心就表示吧,多就多,少就少,无所谓。父母不可以说:“为什么弟弟拿得比你多啊?你做哥哥的拿这么少怎么可以。”这完全像在做生意,哪里还像一家人?

    

对于子女,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万物之灵。我们今天有很多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很多道听途说的东西,我们就信以为真了。结果受害的不仅仅是子女,而是全家人。如果说你的小孩不可能成为万物之灵,那你最起码也要把他教育成一般动物一样,千万别把他培养成禽兽不如的人。

    

父母是亲子关系的主导者

    

父母是子女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对于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对于子女的一生,影响非常重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日常言谈和举止行为,与子女的性格和教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喜欢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初听起来好像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实际上和后天的教养关系极为密切。教养子女,父母最好从自己着手,先改变自己。


中国的父母有三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叫“神父母”。很多父母都把自己当成神一样,法力无边,要小孩怎么样就得怎么样。听我的,我给你好处;不听我的,我就惩罚你。把自己当神的父母,其实很傻。

    

在子女幼小时,“神父母”的确具有相当威力。等他慢慢长大以后,他就开始不相信父母了。就好像科学发展以后,人类就不太相信神了。这样的父母最好反省一下,为什么在子女面前要当神呢?

    

其实这种父母还算可爱,有一种父母比较可怕,叫作“鬼父母”。神跟鬼有什么不同?鬼是不择手段的,神还有顾虑。“鬼父母”不择手段,不顾子女的感受,他们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子女不听话,就很严厉地来惩罚,非逼子女就范不可。

    

“鬼父母”动不动就威胁、恐吓,使子女生活在恐惧中,只能完全服从命令。子女的心中,时时有雷电的预感,而且知道父母的雷电随时会打下来。他们不敢期望晴空万里,也不敢期待风和日丽,却一心一意期望雷电早一点出现,也早一点结束,然后再心惊胆战地等待下一次雷电的来临。这样的“鬼父母”,不是把子女整死,就是逼子女远离自己。

    

“神父母”的小孩很无奈,“鬼父母”的小孩很无助。一个人有了无助感,

注定一辈子没什么前途。这种无助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却是不折不扣来自于“鬼父母”的高压和恐惧。

    

“神父母”有爱心,却要求子女百依百顺。“鬼父母”缺乏爱心,却也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这两种父母,都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子女安心地生活,所以我们最好规规矩矩地做“人父母”。我们应该把子女当作人来教养。首先我们自己要像个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神了,也不要变成鬼。在我们的观念里,人死了以后可能变鬼,可是活着的就是人,为什么要做鬼呢?

    

有很多人很不安分,放着好好的人不做,要么做神,要么做鬼,就是不做人。既然是人的家庭,就应该以人的互动来构建我们的亲子关系。爸爸是人,妈妈也是人,子女也是人。

    

什么叫作人?人自己能够做主,如果不能做主,基本上就没有人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给小孩自主权,不过你要帮助他做到自主,否则他没有自主的能力。比如,在子女小的时候,你拿玩具给他,一定要告诉他,这个玩具只能做什么用,玩过以后要放在什么地方。然后你放心地让他自主玩,他自己拿去玩,自己放回去,你就成功了。如果你没有教他,却要求他自主,那你是把他当神了。

    

可惜我们的父母要求孩子提早学习,结果只教他们生活中用不着的东西。人是习惯的动物,我们一生旨在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小孩有很好的习惯,他到哪里都受欢迎,人们都乐意帮助他,他随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子女有两种本性。按迷信中的转世报应的说法,一种是来报仇的,一种是来报恩的。我们不相信迷信,但子女的这两种本性的区分对父母及家庭会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你的小孩是来报仇的,你拿他没办法,这是典型的败家子。好像没有一个父母喜欢败家子,但是你无能为力,改变不了。

    

另外一种是来报恩的,父母身体不好,他全心全意地照顾;父母很穷,他很会赚钱,来补贴家用,使父母过得很愉快;父母名声不好,他会把整个情况逆转过来:这种小孩实在难能可贵。

    

那怎么判断自己的子女是来报恩的还是来报仇的?其实你根本搞不清楚他是来报恩的还是报仇的,因为有的小孩是用报恩的方式来报仇,而有的小孩是用报仇的方式来报恩。比如一个小孩非常乖巧,非常活泼可爱,很得父母的欢心,父母对他也很有信心,要把他栽培成有用的人,等他长到13岁那一年,他却得急病死掉了。老实讲,如果小孩很差,很不听话,父母还不会那么伤心。这样的小孩一直表现出报恩的样子,得到父母的欢心后,用死来报仇。相反,有的小孩从小就很顽皮,不听话也不读书,经常惹父母生气,但是等到父母老了以后,只有他陪在身边,因为会读书的都出国了,只有不会读书的留下来。这时才会发现,那些会读书的才是来报仇的,而这个不会读书的是来报恩的。

    

小孩是来报仇还是来报恩的,只有最后才知道。就算你一眼看出小孩是来报恩的,你对他很好,结果把他宠坏,那他也会变成报仇的。但是小孩明明是来报仇的,可是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全心全意地栽培他,结果他很感动,连报仇的念头都没有了,就变成报恩的了。所以当父母的,不要去管你的子女是干什么来的,既然是自己家的子女,就要好好教导他,把他引导到正道上,他要报仇就报仇,要报恩就报恩,父母尽本分就好。

    

人生就是如此,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人生只有一个结果,我们应该享受一分一秒的过程,而不是等待死亡的结果。小孩是报恩的,你要承受,小孩是报仇的,你也只好去承受,所以,我们要放弃判断他是报仇还是报恩的念头。我们只能合理地对待他,希望他也能合理地对待我们。至于将来怎么样,没有人控制得了。

    

父母对子女不能挟恩求报,你不能对子女这样说:“我这么辛苦,你还不好好学,你对得起我吗?”父母照顾小孩不是施恩惠,你勉强他,就是强制他,最后他会怀恨,自然会想到报仇了,这就是自作自受的道理。

    

父母应该想办法,让子女自己去改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只能尽我们的心,尽我们的力。对待小孩最好的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生在我们家,不管他长得美丑,不管他是男是女,不管他将来会怎么样,你都要使他合理地成长。



04

教育子女要从其立场出发

    

“养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者应该如何教育子女呢?有人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我不主张打小孩,我也没有主张不打小孩。应不应该打不是问题,怎么打才是问题,所以中国人应该研究怎么打,而不是该不该打。你打得合理,就可以打;打得不合理,就绝不可以打。原因很简单:第一,父母不应该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去打小孩。第二,有的父母把小孩当出气筒,在别的地方受了气,回来就打小孩,这是在泄愤。站在子女的立场,他肯定是希望不打的,因为没有人喜欢挨打;站在父母的立场,你不打,几乎就是放弃自己的责任。

    

有的小孩是打过才能成长,有的人是打了也没有效果。就好像鼓一样,响鼓不用重锤,有的鼓你敲破了,也没多大的声响。所以说,乖巧的小孩是不需要重打的,点到即止,他就会有警戒心,会自己管好自己。

    

体罚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让小孩知道他错在哪里,就尽到父母的责任了。可是有的小孩,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你打他,他也只知道疼而已。小孩被打得多了,更没有效果,他会认为,反正你要打我,打完就没有事了,完全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在先。这样,打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打不是目的,否则就太残忍了,打是手段,而且是最后才动用的手段,不能轻易去使用。

    

我的建议是,警告小孩五次,你才可以考虑打。一个小孩做错事,大人不可以放过他,否则就是没有责任心。就算是别人的小孩,你都要尽心去教他,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所有的小孩都是坏的,只有你的小孩好,也没有用,他迟早会被拖累。小孩有过错,父母不要马上板起脸,否则他一紧张,就什么都听不进去。

    

案例

    

有一个小孩,喜欢用彩笔在墙壁上乱画,好好的一堵墙,经常被涂得乱七八糟的。他的爸爸当然很生气,但是他并没有打骂小孩,因为打骂也没有用。要做就做有用的事、有效的事、有价值的事。有一次,小孩正在墙上画,爸爸走过来,笑着对小孩说:“我以前都没发现你这么有画画的天分。”这样一说,小孩很高兴,就容易听进去爸爸要说的话。爸爸继续说:“你好好画吧,画好以后,这个星期天我们拿过去给你爷爷看看,看你画得好不好。”爸爸这样说,小孩一定这样回答:“爸爸,画在墙壁上,怎么带过去呢?”爸爸“恍然大悟”地说:“对呀,怎么我没想到呢?那要怎么才能拿过去呢?”小孩说:“画在纸上就可以了。”爸爸说:“哎呀,你真聪明,那你就去画在纸上吧。”这样,爸爸的目的就

达到了。

    

星期天,爸爸真的带小孩去爷爷家,把画拿给爷爷看,爷爷肯定夸小孩画得好,哪有爷爷不欣赏孙子的?从爷爷家回来以后,爸爸趁热打铁,问小孩还要不要在墙壁上画,小孩说:“不要,画在墙壁上干什么?又不能拿给爷爷看。”

    

所以说,大人讲话要站在小孩的立场上,要让小孩听得进去,你才是成功的。父母应该随时改善子女的行为,但是所用的方法一定要有效。没有效的话,就要自己调整,绝不能因管教无效就放过小孩。如果小孩第一次犯错,你没有批评他,等他第二次犯错,你再批评他,他就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上次可以,这次不可以?他的理解是,你高兴的时候就可以,你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可以,他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以后,子女就会渐渐躲着父母,他认为父母一不开心,自己就会倒霉。

    

要知道我们的语言小孩听不懂,我们的动作小孩更看不懂。如果你说小孩偷东西,他觉得很冤枉,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偷。小孩是一张白纸,会慢慢染上一些东西,而不是他与生俱来就会形成某些观念。做父母的,不要跟小孩斗气,也不要跟小孩斗力,得跟他斗智。也就是说,把你的智慧传给他,帮助他开发智力,他自己会学会很多东西。父母的启蒙教育,就是让小孩对事物有兴趣,让他找到正确的方向,让他自己努力,而不是强迫他。

    

父母教子女,就是要帮助他了解什么是错的。如果他打破了杯子,你就打他,他就觉得在父母眼中,重要的是杯子,而不是自己。父母要告诉小孩:“杯子破了不要紧,只是人没事就好。我批评你不是因为杯子破了,而是你做事情不小心。”等到第二次的时候,父母要警告他:“你再打破杯子我就会打你了,因为不打你,你记不住。我不是想打你,而是帮助你记住,你不可以做这种错事。”等到第三次的时候,你要问他:“我说过,犯第三次时要怎么样?”小孩会说:“犯第三次要打。”你要说:“我打你是为什么?让你记住。这次我不打你,你一定要记住了。”第四次也是如此,等到第五次的时候,那就真的要打了,不然他始终改不了。但是,打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能打伤他。

    

养育子女别追求物质奢华

    

对于子女,父母的第一责任是将其养大。由于小孩没有谋生能力,在成人以前,要靠父母的供养。而中国的家庭中,父母往往供养到子女成家立业。

    

很多年轻人现在都不敢生小孩,因为一旦有了小孩,就想给他最好的生活环境,要花费很多钱。其实,正如人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贫出孝子”,在贫穷家庭长大的孩子,有出息的比例较高。败家子多来自富裕的家庭,贫穷的家庭很少出现败家子,因为他没有什么东西好败的。

    

子女需要父母的爱,爱是子女成长的营养,但爱不等于锦衣玉食。父母要在精神上关怀子女,而物质方面其实不必在乎好坏。

    

有些有钱人脑筋很清楚,因为担心自己的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将来不能适应贫穷的生活,所以利用寒暑假,把子女送到农村去,让他过贫穷的日子,磨炼一下。一个没有尝过贫穷滋味的人,不可能养成很多好的习惯,因为只有贫穷才能陶冶出很多美德。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从小没有过过苦日子,就不会产生很强的抗压性。

    

一个人小时候家庭富裕,长大后不一定也富裕。从小过惯锦衣玉食的生活,长大后就没有办法吃苦,稍有点不如意,就承受不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宁可让子女一开始过穷日子,让他经历生活越来越好的过程,这样他才会觉得人生是美好的。

    

父母一定要培养子女有耐力,使他将来比较有弹性。孔子所讲的“随遇而安”,就是说你把我丢在哪里,我都能过得很愉快。这种人弹性很大,适应性很强。父母还要让子女养成好习惯,让他学习一些生活技能,让他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要认为生小孩就要让他过好日子,我们尽力而为就行,要让子女跟我们同甘共苦,因为这是我们家共同的命运。

    

父母在家庭环境方面应该特别注意:房子但求够用,不必讲究豪华。家具以合用为宜,不必要求奢侈,最好安全舒适、整齐清洁。在家里设置酒橱、吧台等娱乐设施,这毫无必要,且不利孩子成长,而最好有阅读区。父母以身作则,每天读书,以培养子女的阅读兴趣。孩子在游戏中长大,所以玩具的选择十分重要。合适的玩具,可以训练孩子的创造力。父母最好慎选玩具和读物,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塞给孩子,也不要认为玩具越多越好、越贵越好。

    

其实,家庭环境再好,也不如家庭和谐重要。家庭条件最好的莫过于皇室,但是大多数的皇宫并不是幸福快乐的地方,皇室成员彼此钩心斗角,甚至相互仇杀,毫无亲情可言。普通家庭与其重视物质条件的提高,不如培养和谐的气氛,更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父母之间轻率地互相责骂,或者怒目相向,甚至于出手伤人,都会给子女造成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在生气时的所作所为,也许一转眼就忘记了,但是子女仍会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怀,从而产生不安或不幸的感觉。因此,父母有什么问题,最好避开子女商量解决。在子女面前,尽量维持和谐的气氛。

    

在教养子女时,父母要用中国的伦理加上西方的科学,才有成效。伦理道德是看不见的,科学是具体可见的。父母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伦理的精神。




收拾好所有负面情绪

每一天都活得充实

我愿陪你颠沛流离

使你的思念不被辜负

                ---祝你生日快乐



——   E  N  D  ——


文字 / 摘自《人际的奥秘》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小律上品


 边走边爱show 

讲规则|享资源|共发展|

法商合一 共赢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一连串的关系 (2)
曾仕强:儿孙自有儿孙福!看开这点,你的亲子关系才会健康
原来,教养子女最有效的方法竟然是这个!做到并不难……
有一种父母,不是把子女整死,就是让他一辈子没前途!
许又新:谈谈亲子关系
《圆通的人际关系》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