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人告诉你,你动机越强、越努力,反而拼不过那些“随性”的人

和本老师与其他老师沟通的时候,

我们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起因是另外一个老师带学生去参加比赛,

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平时很多孩子学习都很刻苦,

几乎把每一张卷子都做得很完美了;

反而有些的孩子,有点随性,

几乎只完成“差不多”的训练量。

可是到了比赛的时候,

他发现随性的孩子却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

而且不仅如此,

根据体育老师的反馈,也有同样的现象

很多孩子也是到了比赛的时候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反而随性的孩子会有超常发挥的表现。

如果说知识竞赛是有些考验遗传智力,

但是体育组,学生们都是统一标准的餐饮,

怎么随性的孩子还是能够做得更好?

和本老师和他分析了一下,

这可能是因为动机的倒U曲线

以及记忆地图问题。

倒U曲线,大家都能够理解,

如下图所示,

动机太强,太想赢了,反而发挥失常,

反而一般紧张的人,能够获得最佳水平。

暂时不考虑其他因素,

随性的学生压力普遍没有这么大,

并不是必须要依靠这次比赛出头。

而过分努力的孩子则不一样,

能够让学校付出资源,重点培养,

所以无论是努力的学生,还是随性的学生,

想必都不会太笨,天赋是不会太差的,

所以很可能是心态的问题。

很多过分努力的孩子,

在比赛的时候太过在意输赢了,

而随性的孩子更在意的是挑战自己,

因为输赢对于他们来说,后果不是那么严重。

这些胜负性强的孩子,

心理想的更多是“千万不要做得不好!”,

而随性的孩子更多的是“我要挑战新的目标”。

截然不同的想法,造成了情绪上的不同,

过分努力孩子更多的是焦虑情绪

类似的情况很相似,

比如以前古代科举考试,

书生们都拿出了拿出了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

“逼”着自己一定要考好。

但是这种情绪的强度太高了,

真的有人就在考场上晕倒了,

或者得到好成绩后疯了。

相反,随性的学生焦虑水平低,

更多的是一种兴奋状态

对于比赛的结果虽然也关注,

但是他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

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胜负强的学生把卷子做得很完美”

可能同样是把卷子写90分,

过分努力的孩子是背了90了,

和随性的孩子是推理了90分。

托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他实验中得到一些启发。

实验比较啰嗦、复杂,可以只看黑体结论

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大家都很熟悉了,

但是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

白鼠到底是习得了一种行为,

还是真的对迷宫是有认识的?

水陆转换实验

托尔曼的学生麦克法兰做了一个实验,

他训练白鼠在迷宫里游泳。

这种迷宫和普通迷宫没什么不同,

只是里面灌满了水。

白鼠在通道里只能游泳摸索,

游到目的箱后可爬上去获得食物。

然后把迷宫里的水抽干,然后把白鼠放进去。

这样,白鼠是跑到目的箱,而不是游到目的箱。

结果发现,

所有白鼠都能很顺利地把游泳迁移到奔跑上去,

即白鼠都丝毫不错地跑到目的箱。

托尔曼提醒人们注意,

游泳与奔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

它们所涉及的肌肉系统也是不同的。

当然,刺激也是不同的:

现在的迷宫是干的而不是湿的;

温度是温和的而不是冰冷的;

脚下是地板而不是支撑着身体的水。

除此以外,托尔曼还做了关于方位的实验。

白鼠从南面的起点箱出发向东走就能吃到食物。

只需几次训练,白鼠就能完全学会。

但我们可以问:

白鼠学到的是向右转弯的习惯,还是知道食物在东边?

也就是说,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白鼠习得的是动作习惯,

(向右转弯)还是空间位置(食物在东边)。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测验时把“T”字型迷宫颠倒过来,起点在北面。

如果白鼠习得的是动作习惯,

它应该向右转弯,走向西边;

如果习得的是空间习惯,它应该走向东边。

实验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白鼠都走向东边,

即习得的是空间习惯,而不是动作习惯

很显然,

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动作,

即不是对特定刺激作出的特定反映,

而是某种比较抽象的和整体性的东西

——迷宫本身的空间布局。

也就是说,

白鼠习得的是迷宫的地图。

托尔曼造了一个词“认知地图”来表明,

动物在这类实验中所习得的东西。

白鼠学到的是:

  • 食物在哪里;

  • 哪几个通道不通;

  • 哪些通道通向目的箱。

白鼠把这些信息同化到它的某种认知地图中去,

它就知道目标在哪里以及应该怎么走,

不需要凭借任何一种固定的位移系统来做到这一点。

这实际上是要用位置学习来替代反应学习。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说读书读傻,

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掌握知识,

而是变成了像低级动物的一样的行为,

学到的是反应学习,

比如看到三角形,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勾股定律,

也不管这道题为什么要用?

实验还没结束,之前的实验,

仅仅只是说明了认知地图,一种位置学习。

托尔曼还做了其他变量,

什么时候给食物,是不是给预期食物?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供动机)

实验中,

  • 甲组一直不给食物

  • 乙组一直给食物

  • 丙组11天之后再给食物

实验结果表示

丙组的成绩在获得食物之后,

突飞猛进甚至超过了乙组,

而甲组无明显变化。

还有一个是不是给预期的食物,

这个实验不光用白鼠做了实验,

还用猴子做了实验。

如果目的不是他们本来预期的食物,

老鼠在走迷宫的过程中,

犯错频率会上升,学习的时间也会变长。

而猴子看到不是预期奖励的时候,会开始质疑,

和在房间内寻找原本奖励,表现出焦虑,对人吼叫。

托尔曼通过实验向我们说明了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不是一个简单的S-R,还有认知因素在里面。

这离华生探索了S-R理论之后,

又离真相近了一步了,

托尔曼的理论是,

S-O-R存在着一个中介变量

——认知。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

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在实验中,

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

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

人也是一样,那些随性的学生,

并不是没有努力,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平时的动机不够强,所以随性,

而到了考试的时候,

动机的水平够了,自然能力就表现出来了。

当然实验中,

其实还有一点发现是容易被我们忽视掉,

当老鼠有过分强烈的动机(如过于饥饿),

或者受到太多挫折(盲巷太多)时,

它们就更容易形成那种内涵单一的地图,

而不是像第一个实验里那样,

好像在头脑里形成了迷宫的整体地图。

也就是说,动机越强,挫折越多,

就越是难以掌握事物的本质。

和本老师来总结一下,

那就是虽然大家都是从迷宫中走出来,

有些人是把方向给背了下来

(类似知道了1+5=6,但是不知道6-1=5)

有些人是脑子中画了一张地图

(比如掌握了1+5=6,就知道1+6=7)

所以掌握了画地图办法的人,

遇到了新的迷宫可以快速走出来,

但是那些把方向背下来的人,

在遇到新迷宫时,就会连连受挫,

而那些动机过强的人,为了奖励,

(像老鼠为了食物、逃避惩罚)

为了避免犯错,

往往是把迷宫的方向背了下来,

并不是掌握了“画地图”的技术(知识),

自然就在新环境中适应较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鼠迷宫与思维定式
小白鼠走迷宫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与符号学习理论
显性学习、隐性学习与成长
心理学:心里的地图是什么?“认知-行为主义”给出了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