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昝元恺——崇明社会教育家

昝元恺(1873—1934),字胜存,崇明城桥镇人,秀才出身,以私塾教师维持生活。

 “崇明多环奇纵横之才,富于法律政治之智识者,达官政客半天下,而昝君胜存均不为之,惟投身于教育社会之中,以栽培青年子弟为己任。”这是民初崇明知事的王绍曾在《崇明乡土志略》序中的一段话。

言之确凿,昝元恺的一生,与“教育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参与创办崇实公学,开设日语专修学校、法政讲习所、乙种商业学校,出任劝学所长,编写《崇明乡土志略》,担任图书馆馆长,这些都在“教育社会”职责中。

1

协力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

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中国濒临国将不国的绝地。昝元恺属心存爱国的知识分子,憎恨清廷卖国,外敌侵略,赞同康、梁变法图强。据他的《二十年前的回想》,一天与志气相投的王清治等,“就新学、革命着实下过一番功夫讨论”。1960年编纂的《崇明县志稿》中,称道他“虽然生在封建社会里,思想相当进步”。

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夏,洋务派官员刘坤一、张之洞,奏请改革科举制度,依照欧美国家建立新式学校,培养学以致用人才。消息传来,王清治有心在崇明实践之,便将昝元恺、曹炳麟、吴少谷、张调臣等友人请来商讨,希图共同进行。

多数担心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只愿在后台帮忙,昝元恺则声言,自己没有家长拘束,可以自由行动,愿与王清治出头露面办理。

言出行随,他辞去私塾教师以专心办学,随即拿出积蓄,与王清治凑了五百银元作为办学资金。

两人计划租借公用场所作为校舍,这样既省钱又省力。先到瀛洲书院,失望而归;后去慈济寺商量,又遭碰壁。再接再厉转向城东北的同仁堂,凭借亲戚关系还费了不少口舌,终于成功借得。

紧接着规划设计,雇请工匠修葺校舍,将里里外外整治干净;又购置教具、课本……

进入招生阶段。那时科举制度还在继续,读书人将此作为踏入仕途的敲门砖,大多不愿进学堂充当“试验品”,贫苦人家则以学费难以负担作壁上观。更有封建遗老、守旧分子鼓动如簧之舌,诟骂办西学是“圣门忤逆”、“违背祖宗之法”,故而报名的少得可怜。

两人不为所难,分头下乡宣传动员,昝元恺去了东乡,王清治负责西乡,穿梭于乡间宅头,挨家挨户游说。回头再坐船同去北沙招生,这中间跑酸了腿,磨破了嘴唇,成绩还是令人鼓舞的,报名学生增加到了70多个。

各事俱备,光绪二十八早春,“崇实公学”正式开学,参照西方国家学校设置课程,如国文、算术、地理、英文、体操等。上英语与体育课的教师,还是从上海请来的美国人,更加引起了轰动。

昝元恺参与创办的崇实公学,是崇明近代教育的开端,意义重大,请看《民国崇明县志·学堂》:“崇邑之有学堂,始于仁园之崇实公学,……自是而城乡外沙小学次第成立,迄定宣统二年(1910),凡公私立学堂八十有九云。”后继各校的模式如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也都仿照崇实公学,它就是今上海市重点小学——崇明县实验小学的前身。

学堂初创经费拮据压力过大,学校长王清治心力憔悴致病,至光绪三十年春猝然离世。谁来接这个班?关乎学堂生存的危难时刻,昝元恺挺身而出直任不辞,一面向私人、钱庄借贷,一面提升教育质量,以扩大生源增加收入,使崇实学堂渡过难关维持下去。光绪三十四年又申请转为公立,由官府出资经办,改名为第一高等小学,昝元恺继续担任校长。

2

编写《崇明乡土志略》

以本地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称之为乡土教材,这在百年前的崇明岛,尚属不知不识。昝元恺的《崇明乡土志略》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

昝元恺编写《崇明乡土志略》心思早存,任教崇实公学时,一天与同人苏人权慨然而言:“爱国自爱乡始,吾崇地处江海间,形势特殊,尤应编写一乡土志,以示提倡。”

十年后的1914年2月间,昝元恺创办乙种商业学校,自任校长,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虽都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了,对崇明本土知识却不甚了了,问及应知的崇明人文风物时,大都瞠目结舌不能对。昝元恺由衷感叹:教育贵在实用,所授之教材,必须适合社会生活,教育之学生,大多数为服务于地方之普通国民,如不授予适切之乡土知识,如何能运用于将来之生活?由是决计将编写乡土志的夙愿付诸实施。

决策既定,着手案头准备。就内容的设置逐一列出条目后,采集资料。一是研读历朝《崇明县志》,做了大量摘记;二是走访城乡耆老,询问记录;对于各业现状,则访问政府官员、查阅文书档案、报章。

资料收集告一段落,整理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充实到各条目中,其间又广集视听,征询教育界同仁意见,择善而行。

当时昝元恺除兼任两个学校的校长外,还是县府第二科科长、县劝学所(教育局前身)所长,本就公务繁忙,编写乡土志都是利用点滴空余时间进行,起早贪晚,见缝插针,名副其实废寝忘食。

历3个春夏秋冬辛勤笔耕,至1917年秋初稿完成,此后,又经几度取舍补充、修改润色后,杀青定稿,取书名为《崇明乡土志略》。

《崇明乡土志略》扉页附有作者肖像,后有编辑说明五则,各界名流如原县知事王绍曾、县教育会会长苏人权、崇明中学校长曹炳麟等,分别为之作了《序》或《识》。

全书分二十四节:概说、建制、疆域、自治区域、海港、交通、农业、物产、特产、田制、盐法、粮赋、额征、附税、关税之沿革、货物税之由来、杂税杂捐、渔业、工作物、商业、军警、教育、过去之崇明、将来之崇明。

书中文句通俗易懂,并附有图画,有总图,还有分图,以利学生理解接受。二十四节内容详略有当,重点于物产、实业、税赋等项。

昝元恺在《编者识》中,说明此书为县乙种商业学校第一学年教授乡土地理之用,也可供高等小学一年级生,或国民学校第四学年生教科之用,预定一学年内38小时教授完毕。

   《崇明乡土志略》在昝元恺主办的乙种商业学校教授之初,就广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以后渐次推广至各小学使用,大有助于同学们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赢得各方好评。教育局职员刘燮鼎:“历史少善本,本邑乡土史尤罕见,卷中筹边防策,进化为政治兴替南针,谈渔业,述商品,尤桑梓民生良药,展读数过,获益良多,是岂仅为高小学生之益智丹已哉!”县议事会议员沈占先有类似评价:“昝君特编是书……俾学者一方收得本乡地理之观念,一方略知社会生活之状况,出校后或就农、或就商,皆得所依据而不致格格不入,是其裨益于后生小子,良非鲜浅……其内容丰富充足,调查精审,于崇明的地势、沿革、田赋、制度、概括而无遗漏,实为县志之具体。“凡吾崇人,当各手置一编,人手一册,以资考证而谋地方事业之发展。”

3

接任崇明图书馆馆长

今崇明县图书馆的前身,是崇明私立第一图书馆,开设于1918年6月23日,为崇明历史上的第一个图书馆。昝元恺是图书馆董事会董事之一,曾参与拟定馆章、整理馆舍、书籍排架、日常开放等馆务。

1928年7月4日,图书馆创办人、馆长祝燮纲因病去世,董事会改组,由王春林继任馆长。1929年王春林患急性传染病身故,董事会推昝元凯为馆长。

其时,昝元恺以长期劳心劳力不堪重负身体羸弱,后又出现了咯血,不得已辞去了高等小学校长职务,又将乙种商业学校并入崇明中学。他本欲休养身心安度晚年了,出于为大众服务“教育社会”的神圣需要,还是答应了下来。

图书馆长任上,昝元恺恪尽职守,维持正常开放,亲自接待读者,又不时征询读者意见建议,及时修订馆章,改进服务。

自10年前开馆以来,图书馆里的几万本图书尚未登记造册,昝馆长决计把这一课补上,于是组织同事开始逐一清点、登记入册,他躬自动手,辛勤不辍,投入了诸多属于个人的时间,前后忙碌了2年,于1932年完成了《崇明私立第一图书馆分类目录》。

目录分九个大类:总记、哲理科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艺术、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地理。大类之下分小类,载录了全部图书的书名、卷或册数、印刷所、发行时间,为后人展示了崇明第一所图书馆开馆10年间的藏书全貌。

1934年,昝元恺以严重咯血病故,终年62岁。

1960年版《崇明县志稿·人物志》中,介绍了昝元恺的事迹。2011年4月,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与崇明县档案局编印出版了《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内中收录了昝元恺的《崇明乡土志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明】2016崇明县幼儿园招生最新地段划分出炉!
曹钟瑜 || 陈荣昌先生与云南国学专修馆
你知道崇明第一家图书馆吗?
崇明城橋鎮——曹炳麟故居【圖文】
崇明县邮政局启用“崇明学宫”风景日戳
我是馆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