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江南丝竹

周 大 风

     丝竹是我国古代对于民间弦管乐的统称,最早见于《礼乐记》: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普代王羲之《兰亭序》中亦有“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句《普书·石崇传》中亦有“丝竹尽当时之选” 。《宋书·乐歌》载: “樽酒甘,丝竹清”等等,都说明我国古代民间器乐中早存在轻巧幽雅的丝竹音乐,且很普遍。江南之有丝竹本是自古有之,正式记于文献的,唯清代道光《嘉兴府志》有云: “采苏杭之丝、载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萃,江南有丝竹者也” 。因江南两字范围及广,今指的是苏浙一带民间器乐中的一个品种。与此相类而风味不同的,尚有广东“粤曲”﹝俗名广东音乐﹞、潮州“弦丝乐”。福建南音中的“谱”、明清两代北方的“弦索”,并且,某些乐曲还互相通用,而旋法、乐器演奏风格及组合、曲体等各各不同,内中以粤曲及江南丝竹两乐种,因近百年来相当普遍,足迹曾至海外,国际友人也誉为“中国式的轻音乐”。

江南丝竹的盛行,是在近百年内的苏南、浙江地区,它的形式轻便灵活,演奏人员从一、二人到十数人不等,乐曲也通俗易懂,幽雅绮丽、流畅华彩,使雅俗共赏、妇幼皆喜,兼之所用乐器价廉物美,也可自制,如二胡、笛、萧、月琴、扬琴、三弦、琵琶、笙,阮、秦琴,双星等等,可多可少,灵活机动。所以,几十年来在农村、工厂、机关、学校、团体、鱼乡、甚至理发室、茶馆、歌坛、酒肆等,三、五人一群,自由组合,非常普及,特别是盛夏纳凉、冬日围护、茶余饭后、节日假期,更有乘兴而来、秦罢听罢几曲,又乘兴而去,然后改日而来。它的活动点不过十几平方米,却似一块磁铁,常常吸引有兴者前来问津。主要原因是乐曲轻松活泼、健康明朗,有短有长,使秦的听的身心愉快,精神振备,有恢复疲劳,融洽友情,自娱娱人之妙。江南丝竹的乐曲并不太多,大多是历史上久经考验、流传民间甚广的通俗性乐曲为多。它代代相传,又代代相变,不断精炼、又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江南人民喜闻乐见的风格和形式,它没有象吹打乐那样的粗犷泼辣的曲趣,有没有象七弦琴曲、筝曲那样高深典雅的风格,它好如江南秀丽的景色,风来时绿波回荡,春日里山溪涓涓细流,清秀而又诱人。大有“人在画中行,流水夹鸟鸣。青山隐隐现,豆麦缀蜻蜓”的江南春色之美。所以有人把江南丝竹的风格,归纳为五个字:“花﹝华彩﹞、细﹝纤细﹞、轻﹝轻松﹞、小﹝小型﹞、活﹝灵活﹞”,确是恰当好处。正与江南各地的吹打乐“壯、浓、粗、大、闹”形成强烈的对比。浙江民间有谚,更进一步说明了各乐种的不同风格:“丝竹轻细活、锣鼓前登丈、吹行呜里哇、道士唱戏不讲法”。至于它的迷人之妙呢?有人写了一首“丝竹诗”,里面有这样几句:“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澳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可见它的魅力是沁人肺腑的。

江南丝竹曲目来源,大致有:㈠来自明清“弦索”的,有〔老六板〕、〔老八板〕,并衍变为〔中花六板〕(又名“虞舜薫风曲”)、〔慢六板〕、〔快六板〕,如联奏成套,合称“五代同堂”。㈡源自南北曲的,有〔柳青娘〕、〔滴溜子〕、〔层叠楼〕、〔一江风〕、〔傍妆台〕、〔东流水〕、〔混江龙〕(又名“龙虎斗)”、〔泣颜回〕、〔乌夜啼〕等等,且有曲牌联套的〔八段锦〕等。㈢源自民间器乐曲而移植的,有〔春江花月夜〕(原琵琶曲“夕阳萧鼔”)、〔小文将军〕〔原“将军得胜令”〕、〔欢乐歌〕、〔云庆〕、〔三六〕(包括派生乐曲“花三六”)、“慢三六”等)以及组曲性质的〔行街〕、〔四合如意〕,古曲〔高山流水〕、〔窃绣鞋〕等等。㈣来自明清俗曲及民歌的,有〔紫竹调〕、〔侉侉调〕、〔文鲜花〕、〔九连环〕(组曲、包括“马头调”、“满江红”、“湘江浪”、“牛头马面”等等)、〔寒曲〕、〔四则〕(又名细则),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马叮铃〕、〔平胡大起板〕(原南词丝竹曲之一)。㈤其他,如〔暹逻诗〕(泰国音乐、由华侨传来移植)。据老艺人谈,几十年前約有六十多曲。并说:丝竹象“染缸”一样,能把各类乐曲都被染成江南丝竹的“样色”。如吹打曲〔将军令〕一变而成〔文将军〕;〔玉娥郎〕一变而成虚无缥缈的高逸幽静,象仙子翩翩起舞、大有唐明皇游月宫、听仙乐、无霓裳等传说的意境,因改名为〔小霓裳〕;如借白居易“春江秋月花朝夜”之诗句,把“夕阳萧鼔”琵琶曲,改成齐奏的〔春江花月夜〕(二十年代由柳尧章等人改编)……。老艺人还说,江南丝竹好如“变戏法”,一曲多变,从〔老六板〕只六小节,可变为〔老八板〕成八小节,又演变成〔中花六板〕、〔慢六板〕并且还有各抽几个片断变成〔六板头〕……。这些都是说明民间音乐本身有着“继承性、衍变性、溶入性、即兴性、群众性、地方性、多样性”等等特点,且中外古今一致,江南丝竹也不能例外。

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和手法,并不采取主奏乐器领奏,也不采取鼓板节拍,它以能者为领、能者为师,只要某一高明的演奏者为首,大家就互相默契,以他为领奏,什么乐器都可以。另一方面,个人只要对乐曲的基本旋律骨架能熟悉,就可以即兴发挥,且随着乐器的不同性能,演奏者不同艺术情趣和修养,进行“因器制宜、因人制宜、因情制宜”。所以支声关系相当复杂,且千变万花,每曲演奏均可不同,它的手法不外乎“加花”、“减音”、“长音”、“偷句”、“反高”、“反低”、“点奏”、“改音”、“换调”等等。所以艺人有艺诀几则,作为大家默契和变化的准绳。

   胡琴一条线,    笛子打打点,

     洞萧进又出,    琵琶筛筛边,

     双清当板压,    扬琴一蓬烟。

   偷、加、停、连、滑、淡、浓。

     八仙过海显神通。

   你进我出,  我进你出。 你繁我简,

     我繁你简。  你高我低, 我高你低。

     你正我反,  我正你反。 你长我短,

     我长你短。  你停我拖, 我停你拖。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花音八法)

这些艺诀,都说明了民间性的大集体中有小自由的余地,也因为有这些特点,民间丝竹爱好者,可以老少相聚、文野与共、精粗同集、雅俗相楷,使江南丝竹得以普及,但这种普及不是以行政力量予以推广,而是姜太公钓鱼,勾直而鱼自愿来。

再就江南丝竹的乐器组合情况来看,它并不突出拉弦乐器的音色,而是继续着我国古代及民间的弹拔乐为主和箫笛的串插的传统。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着曲艺音乐的影响,如宁波的“四海南词”,本身可以在开唱之前,作器乐演奏几十分钟,以招徕听众,所以,它的丝竹作曲目特别多。且影响了舟山(定海)一带的丝竹风格,群众称之为“南词派”。如绍兴曲艺“平胡”,也有典雅、幽静的丝竹曲奏于开唱之前,且可独立演奏一个晚会,当地还称有“平湖丝竹,赛过鱼肉”之说。在扬州、苏州、上海,也同样受当地时尚小曲的影响,以“浅斟低唱,声音软美”的风格来影响丝竹风格。因此说,丝竹乐器的组合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江南丝竹的风格又影响了江南地区的新兴曲艺和戏曲。今日沪剧、越剧、勇剧、锡剧、苏剧、杭剧、湖剧、姚剧等等戏曲伴奏风格,基本上与丝竹乐有互相影响的关系。丝竹乐器的配伍,大致上用这样几句话可以概括:

  糯胡琴,   细琵琶,  脆笛子,  暗扬琴。

  十里听到凤凰萧,     五里传出三弦声。

  既是说,胡琴应以低软柔和为其特色,琵琶倒是要非常细巧的演奏,笛子声音出来时以清脆为美,扬琴不能喧宾夺主,要轻而柔,暗暗的予以衬托。凤凰箫不必吹的响,它的穿透力很强,很远的地方就反而能听到。三弦也是一样,传达力比其他乐器要强。实际上它的几件乐器,都易于发挥性能,既是中音乐器为主,偶尔琵琶弹几下高音区、笛萧吹几下高音,就显得格外新鲜,且是冲击波型与回旋波型各赋其美,并不是一味子都停留在同一声区之中,所以,用严格的同音齐奏,反而会使乐曲减色。

  江南丝竹虽然有上面这些特点和优越性,但它仍然脱离不了民间性,有待丰富及提高。如曲目上还可增多,并应增加一些现代的内容,如抗日战争初期,《木兰辞》、《苏武牧羊》、《满江江》诸曲的演变成丝竹化,很受群众欢迎,就是一例。反正它象一只大染缸,不同风格的乐曲经过移植后,就会变化。另一方面,新创作(包括改编的)曲目还应逐步增加,以选入轻松愉快的明朗矫健的为宜,使能真正发挥它“轻音乐”的特性,不一定强调它的政治内容,因为不同乐种的分工可以不同。但时代的节奏应该注意,风格也可发展,否则,只有老一套,将会失去年轻人的喜爱,那就岌岌可危了。

  对于乐器组合,仍应保持它室内乐的特点,不宜过大,三、五人的轻巧灵活的组合,易于普及。某些同志,好心地配以和声,反而搞得不伦不类,失去原有的优美特色,这是要慎重研究的。我们不反对和声,但用什么样和声,要否多保持一些清淡的复调因素?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重奏式的、进出自由的、和声清淡的、旋律性强的其他声部、恐怕将是今后需要发展的。这些,只不过笔者初步的建议而已。供大家参考,并请指正。

  总之,要沿着江南丝竹自己的发展规律丰富、提高。失去了个性,就非常危险了。

作曲家简介




 周大风,1923年生,国家一级作曲、研究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仑大碶后洋村周家人。历任浙江省文工团、浙江省歌剧团、浙江省越剧团作曲,《中小学音乐教育》主编,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和浙江分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作品有《采茶舞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为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荣誉。著有《越剧唱法研究》、《小学音乐欣赏》等多种专著和论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江南丝竹专题
浅谈江南丝竹中的扬琴
优雅的江南丝竹乐
《博古通今》
#乔茗星ART#一板一眼的丝竹和放浪形骸的阿炳
中国民间乐种的双璧——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比较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