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湾粤韵 》作者: 士比亚
作曲:何柳堂
演奏:余其偉:高胡∕  伍國忠;笛子/  潘偉文
扬琴/文傳盈;椰胡/  林丹虹;秦琴

沙湾粤韵

士比亚

      传说,广东沙湾是一处神奇的地方,笔者多年来魂牵梦绕,十分向往。前不久,终于有机会惠顾广东,探赏赟芳。

      走进沙湾,恰似进入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到处都散发着民族文化的传统信息,令人目不暇接。

      这座古镇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铺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整。   誉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之称。

       漫步在铺满青石板的古街,可以清晰辨析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存的街巷错落纵横,宗祠古屋点缀其间,檐缘梁枋巧饰雕琢,“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还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全镇现存以“留耕堂”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近百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完整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特别是“蚝壳墙”的工艺,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最为著名的当是被誉为“广东音乐”发源地的“三稔厅”。“三稔厅”座落在古镇街喇叭巷口,灰砖结构,传统石质门框,两侧刻有一对高山流水砖雕图案。门盈不大,两米多高,宽度仅容两人进出,嵌有老式横圆木杆隔断拉门。上悬黑底绿字“三稔厅”匾额,一对楹联题为“珠水金生 , 萝山玉振”。

      迎面一红木质地屏风,上刻荷莲玉藕,似动似静。庭院不大,优雅别致。左右两株底座似盆景围饰的古树,苍翠傲然。

      正堂宽敞明亮,气场如虹。拾阶而入,堂正中高悬“山高水长”匾额,淡雅清秀。两组楹联渐进式高挂立柱前,外一幅联题“晓梦听啼莺,赛龙歌夺锦”,内一幅联题“凉风秋月谱南音,流水行云弹粤韵”。文骚乐卓,音语相映。

      右侧墙上悬挂“何氏三杰”画像及生平乐绩,详实整肃。左面墙壁悬挂三幅山水画卷,清馨淡雅。贴近右角柜陈设当年演奏粤乐的“五架头”乐器。来客安坐堂前,仿佛聆得当年粤乐先贤的琴瑟之音,袅袅曳曳,律韵氤氲,延绵不绝……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时空僭越,尤如当年粤乐大师先贤在此情景重现。

  三稔厅是一座典型的“私伙太公厅”建筑,约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属车陂街何高尧的家庭所有。这私伙厅自建成后,既未改堂名也未供奉过神主,因此当时大家只是称它为“大厅”。三稔厅建成后,这里便成了何氏几代广东音乐家和爱好者的聚会之地。当年,被称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经常邀集岭南及珠江三角洲的音乐爱好者,及当地的民间音乐艺人,来这里演奏、探讨和切磋。他们广泛的采集了当地民间的音乐 素材,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曲目是《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以及后来的《平湖秋月》、《旱天雷》、《步步高》等广东音乐。让这些当地的民间音乐曲调和风格成为经典的音乐形式,进而升华为广东音乐的经典代表曲作。

      被尊称为广东音乐祖师的何柳堂,生于1874年,他是典雅派广东音乐的开创者,他创作的《七星伴月》、《鸟惊喧》都是脍炙人口的广东乐曲。据坊间传闻,何柳堂从祖父口授中学得《群舟攘渡》音乐曲目,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成就了《赛龙夺锦》这首曲调优美的音乐作品。他与堂弟何与年,堂侄何少霞对乐曲进一步润色,使这首作品成为广东音乐的经典乐曲。此后他们一直在一起探讨、整理和创作广东音乐作品。

    没来此之前,笔者和大多乐迷一样,粗俗的以为“三稔厅”是禅性意念。其实不然,稔厅的由来,是源自于厅中天井里的三稔树(即杨桃树),相传这棵三稔树是粤乐先师——何博众亲手栽植的,至今已达百年树龄。正是因为这棵极具标志性与纪念意义的三稔树,能够有力地弘扬和宣传沙湾古镇的音乐文化,故在修缮布置时广泛咨询群众意见,用“三稔厅”来取代旧名。

      一阵虔诚和敬畏之后,不由得为“三稔厅”的现状心存伤感。正当天气晴朗,古镇游人簇拥时分,进入这神圣殿堂的却只有我及亲友几人,寂静的似有些许寒意。仅一位守门的女工作人员懒懒的倦意,不厌其烦的向我们兜售说是院中百年三稔树所结的“杨桃干”。

      随后游览古镇间,不经意的问询往来的游人,是否去了“三稔厅”,基本都予于否,甚至“不知晓”。可叹!当下,广东音乐的现状令人忧心忡忡。

       笔者此次采风游览中,会见了深圳音乐家、词曲作家,广州粤乐演奏家,珠海市音协主席,和部分市县文化局长等,无不情有同感。

       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认识广东音乐演奏、教学、创作的老一辈专家已相继退下,而年轻一代由于少听、少奏、少唱、少学,并无多少广东音乐乐种知识记忆的积累,难成大器。过去老一辈专家多来自民间,而现在音乐院校缺少有培养乐种专门人才的教学理念、师资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从教学角度看师资教材不足,仅有星海音乐学院设置高胡专业。内陆的广东音乐活动不甚活跃。除广东有一些私伙局外,上海、北京、天津等只有少量的民间广东音乐联谊会举办一些活动。一些岭南广东音乐的乐家往往应邀,去港台和新加坡举办、合作粤乐音乐会。

      从演奏作品看,仍大多演奏古典作品,创新曲目不多,难于引起当代青年人的青睐。已故指挥家、作曲家吴华先生曾作“新步步高”和“广乐四首”联奏;广乐演奏家、作曲家卜灿荣的“出海”、“飘色”等,进行了成功有益的试尝,并得以广为流传。

       记得笔者的童年时代,往往是听着收音机的“彩云追月”甜蜜入睡。而现在的交通工具、商场、文化广场等公众场所,很少听到播放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大多被摇滚和流行音乐所替代。

       对广东音乐这一古老的民族音乐遗存,如何进行挖掘保护和弘扬传承,需要所做很多。前不久,江南民间发现、收藏、保护早年音乐大家,任悔初的“百年古琴”趣事,即是任悔初及粤乐大家陈俊英、陈日英传承广东音乐及江南丝竹典范例证。政府支持,企业唱戏,有识之士勇于实践,社会大众热心参与缺一不可。总之,需要上下一致,齐心合力,殚精竭虑,构建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格局,企盼“三稔厅”的粤乐再现奏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粤韵 —— 传统音乐欣赏·每月一曲 | 广东音乐小组奏《雨打芭蕉》
三稔花开三稔厅
【 沙湾古镇 · 粤韵流芳三稔厅 】
江边粤韵广东音乐《小桃红》
广东音乐 流水行云 粤韵飘香 新春会友
【清风】在这里,粤曲不是风雅,而是柴米油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