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 鲁美 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油画系
userphoto

2022.09.30 广东

关注


寄语绘画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   

时间能让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时间也能使他人分享感悟和愉悦,时间不应该是一种无意义的等待和流逝,时间是宇宙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时光。本届绘画艺术学院毕业生在2022年的盛夏之际,迎来了他们毕业作品的线上展览。这届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与时间相伴,与疫情相遇,也与收获相随。疫情的无情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艺术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疫情的施虐更让我们的学生经历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思想的沉淀,但疫情也锤炼了我们共同的意志,更精准的确立我们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用我们所拥有的艺术精神战胜疫情的伤感;让对疫情的博弈通过时间的洗礼转化成一种可贵的艺术感知,因而在你们的作品中张扬的是青春的朝气;显现的是时代新人的敏锐判断;反映的是栋梁之材的责任与担当。你们把熟悉的现实生活通过作品的艺术创造变得焕然一新;你们让个人丰盈、复杂的内心转变的无比的强大和高尚;你们用当代的视觉语言使自己的艺术之念、理想之所更加自信和宽容。这就是艺术发生的时刻,这也是时代创造艺术高度的时间历程。你们的老师以厚德之行、大美之义与你们同道。“同去相得,同道相成”,你们潜心艺海,启智润心。师生们共同抱朴求真、砥砺前行,以时代初心、用艺术本身这种无声的语言合力吟唱大爱、大美之歌。心中有度,眼中有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你们毕业之际,绘画艺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祝愿你们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祝福你们的青春永远闪光,照亮自己、走向远方!艺术的精神永远都是跨越时间的,精神的传递从来都是穿透时空的,广古寂寥,以待将来!让我们一起致敬青春,毕业骊歌!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徐宝中教授

2022年6月15日    

绘画艺术学院
OIL PAINTING

油画系


油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19级
王腾

创作说明:

《消逝中的家园》系列组画从2018年本科毕业时就开始筹备,灵感主要来源于动画片《鼹鼠的故事》。过了十几年我依旧清楚的记得儿时动画片里所看到的一幕,小鼹鼠与它的小伙伴在森林里玩耍嬉戏,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一排排笔直的树木倒塌家园也随之被摧毁,它们相互安慰的拥抱在一起哭泣。随着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的产生问题更加严重,垃圾的过度排放和不得当的处理,对动物们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它们的栖息地正在遭受着严重破坏。创作中的“家园”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很少看到,那是因为这种环境被安排在远离市区的地方,把垃圾藏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周边环境里,这种地方就是它们的家园。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充满了垃圾,只不过是一种无形的垃圾,我创作中思考的是自然给我们的回馈或是警告,画面里的动物们已经开始出来游荡了,没有人类的打扰他们变得更有活力。我认为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每一个物种都要对自然有一份敬畏之心,它的力量是无法超越的。









《消逝的家园》

王腾 

指导教师:及云辉

200×450cm 布面油画




《好想回家》

王腾

指导教师:及云辉

150×200cm 布面油画




《弃土》

王腾

指导教师:及云辉

200×400cm 布面油画




《金字塔》

王腾

指导教师:及云辉

150×200cm 布面油画




《二十一世纪草地上的午餐》

王腾

指导教师:及云辉

150×200cm 布面油画

汪立友

创作说明:

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沉浸在物质生活的丰裕的同时,也遭遇物质生活挤压精神生活,侵蚀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危机。在消费文化下大众的价值观的构成逐渐也被消费所裹挟,产生了众多光怪陆离的迷乱,我以时代文化中常见的形式海报、杂志、时尚走秀等素材,结合当下具体的消费问题中的拜金主义、消费欲望、情欲等方面展开作品的创作。

从图像选择、思考与转换,切割图像加以元素的组合画面,将原有图像带来的视觉灵感转化为色彩、形状、笔触的表达,保留图像本身原有的指向性与内涵,作品有着图像中物的隐喻,使它们在自己构建的画面中获得全新的意义及内涵。在我的画面中注意力集中于纯粹的形式,用抽象的眼光进行理性地切割,导致人物的某个部分跑出画面。对空间的理解和平面性的处理联系起来,从而使之扩展了形式方面的容量和深度,用带有象征性的服装,家具,食物等这些物体来组织和链接画面。这些造型物体为“空间”提供了解释,通过画笔勾勒出的线条、画笔排列出的形状、笔触堆积的质感,和笔触的走向来表达其本身的精神内涵和主观的情感,表述了本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对身份、生存状态的剖析与探寻 。









《宴欲》

汪立友

指导老师:张志坚

235x150cm 布面油画




《宴》

汪立友

指导老师:张志坚

235x150cm 布面油画




《四月交易NO.2》

汪立友

指导老师:张志坚

200x150cm 布面油画




《四月交易NO.8》

汪立友

指导老师:张志坚

250x180cm 布面油画




《四月交易NO.5》

汪立友

指导老师:张志坚

150x100cm 布面油画




《公共区域》

汪立友

指导老师:张志坚

40x30cm 布面油画

----------------------------------------------------------------------------------------------------------------------------------------------------------------------------------------------------------------------------------------------------------------------------------------------------------------------------------------------------------------------------------------------------------------------------------------------------------------------------------------------------------------

---------------------------------------------------------------------------------------------------------------------------------------------------------------------------------------------------------------------------------------------------------------------------------------------------------------------------------------------------------------------------------------------------------------------------------------------------------------------------------------------------------------

姚春第

创作说明:

我在作品中着重于精神的传达,它与客观世界相对立,更接近人类的精神现实。艺术本身是源于对人的生存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充实、升华以及不断发展。我创作的动力来自于对现实状况的体验,所指的是人自我实现的精神理想。油画语言的表达方式总是自然而然地与其他领域相关联,它所展示出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我通过现实具体的形象作为表达人们所思所想的意象。









《思维过程的二维等效物》

 姚春第

指导老师:牟达器

150×250cm 布面油画




《生命体》

 姚春第

指导老师:牟达器

140×200cm 布面油画




《诞生》

 姚春第

指导老师:牟达器

60×80cm 布面油画




《轮回》

 姚春第

指导老师:牟达器

130×370cm 布面油画




《痕迹》

 姚春第

指导老师:牟达器

60×50cm 布面油画

王强

创作说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凭借着勤劳与勇敢,坚韧与智慧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神州大陆上书写出我们民族恢弘壮阔的史诗。进入21世纪的中国更是迸发生机与活力,怀着对祖国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与对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期待,我将这些思绪汇聚在作品之中,通过刻画一个青年人眼中祖国的种种成就,来探讨与启发观者一种对未来的可能性思考与对自身发展的展望。同时三张作品围绕对当代具象油画的趣味性展开研究。

一方面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的市场作用下,迎合市场需求的趋势越发明显。油画的趣味性需要符合人类社会不同阶层的审美需要,不同阶层的艺术市场所接受的趣味性是各不相同的,上层建筑的艺术市场中具象油画的趣味多来自于体现其精神世界的超凡脱俗。在广大劳动人民中,具象油画的趣味多体现在对优雅生活的标榜上。在生活在城市丛林的新一代年轻受众的眼中,对有一些小情小调的、富有神秘感的趣味性推崇至极。而那些选择让自己的趣味性能够“雅俗共赏”的艺术家们,多采用描绘更接近生活的题材。

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提升的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的提高让人们关注的兴趣点不断变化,人们对能让自己放松的在情感表达上有趣味的艺术作品趋之若鹜。其总体上的趋势是紧跟着时代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向着更高的层次升华。同时都市中的秩序井然与交流成本的变相提高使得每个个体的物理距离增加,物质上的丰富更加衬托出心灵上的空虚。当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更加急迫的寻求在富有趣味性的艺术作品中寻求慰藉。

以上就是我对毕业作品的简单阐述。









《象牙塔Ⅱ》

王强

指导老师:赵明

180x120cm 布面油画




《复苏Ⅱ》

王强

指导老师:赵明

180x150cm 布面油画




《复苏Ⅲ》

王强

指导老师:赵明

180x150cm 布面油画

刘帅

创作说明:

《当代诗歌》系列作品是研究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尝试,试图剥离汉字的常规结构,直观抽取的图像化视觉抽象转换。绘画过程介入即兴的文字符号作为画面图像的基本构成元素,辅以传统图形,运用强烈的色彩构成关系进行创作。作品以幻想的图像作为绘画主题,以带有“科技感”的点、线、面以及“跳动”的几何波点共同构成了平面视觉语境下传统的笔墨痕迹,从视觉、空间、结构和色彩中追求具有现代感的抽象性图示。









《当代诗歌·山》

刘帅

指导老师:王希奇

120x180cm 布面丙烯




《当代诗歌·水》

刘帅

指导老师:王希奇

120x180cm 布面丙烯




《当代诗歌·石》

刘帅

指导老师:王希奇

120x180cm 布面丙烯

王文东

创作说明:

初时的创作源自阅读波德莱尔《恶之花》,那是在上学前的假期,就在酝酿着。更多的是在围绕着爱、欲、情,也许和当时的心境有关吧。没头没脑的往下画着,通过诗的叙事完成了几张作品并想延续下去,《恶之花》给了我很多启发,并且也利用部分具象手法给观者框定出对作品一定的理解范围,又利用抽象手法来描绘出我所感觉到的东西,暗示出一些思考,更为观者留下一处自我独特的想象空间。逐渐形成我的绘画语言。

后期的创作更多的结合了生活,在有了自我的绘画创作形式语言后,更多的将绘画语言和实践创作结合在一起。也正是通过对前人的探析,在具象与抽象绘画间选择了二者融合,具象的绘画形式可以避免纯抽象绘画所带来的难以解读的不确定性。绘画并不是孤芳自赏的,创作出的作品不仅满足个人艺术追求,还会给观者传递出个人艺术观念,这时往往具象的元素可以直接地帮助观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但绘画又不同于照片,我的作品并不是通过颜料来简单地复刻叙事,当下抽象的绘画形式又将具体的绘画叙事表达增添了艺术的本色和意味,在绘画作品中将二者的占比通过不断地调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可能性。使具象与抽象融合为我的绘画提供了新的生机。解读起来也更加直观,也更直观的抒发了我的感情。









《你说你是我的希望I》

 王文东

指导老师:刘子平

200x100cm 布面油画




《你说你是我的希望II》

 王文东

指导老师:刘子平

200x100cm 布面油画




《你说你是我的希望III》

 王文东

指导老师:刘子平

200x100cm 布面油画

朱琳琳

创作说明:

在人类意识深处,你永远都无法判断一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还是恶毒的,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往往都是特别脆弱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我只能自己默默地做好自己,真正地去剖析自己,了解自我的含义。题目为《伊甸园》,这一词源于圣经书,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并为他们创造了伊甸园,本来隐喻人类精神世界中理想的乐园境界,但其中蛇的出现,隐喻着人开始有了贪婪、欲望和恶的一面,这也是罪恶的开端。《伊甸园》系列作品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人类欲望的泛滥,强者戴着面具压制着弱者,身处的环境让现代人透不过气,渐渐在愉悦中迷失自我,导致内心的扭曲,但每个人心中最终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纯净之地,就像绘画创作施予我的一份快乐。









《祷告》

朱琳琳

指导老师:张志坚

140x180cm 布面油画




《伊甸园的清晨》

朱琳琳

指导老师:张志坚

135x150cm 布面油画




《混乱之家》

朱琳琳

指导老师:张志坚

145x170cm 布面油画

董欣

创作说明: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就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然的崇尚与敬畏,王维在其《山水论》中提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中国山水画的自然景观一般都是巍峨耸立、气魄非凡,而人物形象在画面中非常渺小,画家以此来寄托自得于山水的理想,也更加突出了自然与人类的共存关系。中国的山水画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将之前旅行和生活中的风景照片进行整合,在主观处理后与中国画中的一些动植物形象进行拼贴与融合,运用平面性语言的表现方式来构成画面,以此来表达对未来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展望,同时这幅作品也是我研究生三年来学习成果的展现。









《Battement Tendu》

董欣

指导老师:王希奇

150x60cm 布面丙烯




无人区NO.329

董欣

指导老师:王希奇

240x150cm 布面丙烯




Demi-plie

董欣

指导老师:王希奇

70x70cm 布面丙烯

----------------------------------------------------------------------------------------------------------------------------------------------------------------------------------------------------------------------------------------------------------------------------------------------------------------------------------------------------------------------------------------------------------------------------------------------------------------------------------------------------------------

---------------------------------------------------------------------------------------------------------------------------------------------------------------------------------------------------------------------------------------------------------------------------------------------------------------------------------------------------------------------------------------------------------------------------------------------------------------------------------------------------------------

王志娟

创作说明:

《瑞兽系列》创作理念来源于我的家乡山西大同。它是塞外的北魏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为瑞兽形象的原生场域铺垫出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宽度。“行动”绘画能打破传统绘画的束缚,与此同时作画现场感中的偶发性视觉效果正和我创作的瑞兽系列不谋而。首先,我选用了云南贵州特有的东巴纸作为画底,水痕流过的痕迹路线就像生命的长河一样一去不复返,我沉迷于这种意外的偶然性带给自己的惊喜。其次,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在布满丙烯的手工纸上出现令人惊喜的视觉冲击力,在画布中没有出现重复的肌理痕迹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最后,我选用不同型号的沙纸对画面进行打磨,用高压喷壶清洗其淤泥和杂色,局部的若影若现使画面像出土的文物一样令人期待,而与此同时时间的痕迹就像我的生命体验一样在这里留下了印记。









《瑞兽系列#1》

王志娟

指导老师:王希奇

100x100cm 布面油画




《瑞兽系列#2》

王志娟

指导老师:王希奇

180x120cm 布面油画




《瑞兽系列#3》

王志娟

指导老师:王希奇

180x120cm 布面油画

范崇赫

创作说明:

作品以组画的形式分别呈现对于若干物像的转译式描绘,避免对照片素材的拼凑与挪用,同时试图营造出区别于一般的对于形式语言建构的画面,在劳作式与朴素的绘画过程中为观者提供解读线索。这里的“具体”不代表完全写实的描绘方式。那些对创作者有独特吸引力或特殊意义的生活碎片被拾取与转译,在描绘的过程中画者对它们所在空间的理解与思考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进来,从而产生了区别简单的记录性素材所不具备的丰富内容。这亦是一种不同于“所见即所画”的对真实的反映,重新审视具象,重新使用具象。我仍选择了架上绘画,尽管从表现方式上来看,它显得很保守,但保守的东西中越会为充满对抗性的东西提供可能的空间,抗衡这当下浮躁的媒体时代,在人们精神领域开启一场意识革命,在当代图像洪流中再现现实。缓慢的节奏使得其与人类感知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联系,这对于艺术家和观众来说都适。而这个过程创造的“慢”的图像在一个大众媒体的时代也有了特殊的意义——艺术家必须用双手来完成这一步。就将想象力转化成二维图像这一方面而言,架上绘画远超科技技术。对那些深陷于数码图像所带来的快餐体验之中而无法自拔的人们,绘画的内涵更要远甚从前。绘画不会像霓虹灯闪烁,也不会像装置作品可以尺寸可变,富含隐喻。绘画坚守着自身,拒绝加入大众文化的日常阵容,成为特立独行的一支。









《窘境》

范崇赫

指导老师:牟达器

尺寸可变 布面油画





《陀螺》

范崇赫

指导老师:牟达器

尺寸可变 布面油画




《异枝》

范崇赫

指导老师:牟达器

尺寸可变 木板油画




《Model》系列

范崇赫

指导老师:牟达器

尺寸可变 布面油画

邵祥钰

创作说明:

现代汉语对氤氲的解释有四种,皆是与气”有关,“氤氲”一词也被纳入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中。对于一个学习油画的学生来说,对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深入的理解,唯一可以和毕业作品贴合的含义,那么就应该是:“氤氲,元气也。”显然,元气是很好理解的,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元气就是一种对于自然万物生命活力的表现,那么万物皆是氤氲的基本形态。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多次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我开始在画面中加入红色,首先是一些纸本的创作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提取自己的绘画形式和语言之后开始进行一些布面的创作,而在创作的过程首先会用丙烯颜料和底料反复叠加做底,最后会呈现出一种隐约状态,从而突出主体,画面会保留稀释的丙烯颜料在画布上偶然的痕迹,用相同颜色浓稠的丙烯和相同颜色的油画颜料制造画面的冲突和反差。画面中选用的象征生命的红色,以⼀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展现出来,而画面的主体便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看法。在创作意图上,一直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不断探讨如何将其呈现在画面之中。而《氤氲》系列的创作正来自于我对自然和生命生死流转而又生生不息的感触,纵使任何生命终将逃不过消亡的命运,我们依然在奋力的“生长”。谁又能置身于这个规律之外?在大自然的调适与平衡中,浪漫是美的,残酷是美的。在对生命的体察和感悟中,逐渐找到了画面中个人感受与自然实相的交集处,而我认为这个交集处的状态便又是一种氤氲,通过具有一定东方审美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氤氲-1》

邵祥钰

指导老师:赵明

110x110cm 布面油画 




《氤氲-2》

邵祥钰

指导老师:赵明

30x245cm 布面油画




《氤氲-3》

邵祥钰

指导老师:赵明

120x245cm 布面油画

编辑:张艺昂
审核:油画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小龙绘画作品展
刘宣:羽化眼前的客观存在,创造心中艺术之美
2020年四川美院——毕业生油画作品
王凯油画作品欣赏
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作品
焦小健|从内心万象到艺脉相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