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升信息化水平 保护城市“生命线”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07-07-12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地面上的辉煌,那些维系着城市正常运转、深埋在地下的各种管线往往被忽视。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各种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城市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生命线”存在老化、家底不清、时常受到人为破坏等问题。
1999年8月29日,某施工单位在北京玉泉营环岛附近将6条重要通信光缆挖断,使北京与南方7省市的通信中断,部分国际线路、国家会议电视网等党政军通信线路、大型企业集团、建设银行与外界的联系中断。
2000年,北京地下光缆被挖断32条,花去1千多万元的抢修费;2001年又有33条被挖断,平均10天挖断一条,共花去了1220万元抢修费。
2005年,北京发生了77起由于市政施工不当而造成的水管爆裂事故,平均每5天一起,其中损失水量在数百吨以上的重大事故有13起;
2006年,北京市共发生因施工不慎造成地下燃气管线受到破坏的事故有54起;
……
为何地下管线遭到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事故不但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影响着百姓的正常生活。
以上这些事故只是地下管线管理薄弱的表现,但是从整体上(全国)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贻芳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武汉论坛上指出,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五个问题: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地区开展不均衡,全国城市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的比例偏低;地下管线资料离散存储,格式多样,准确性差,利用困难;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缺少长效机制保证;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利用比较欠缺。
普查工作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工作比例低
要想科学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地下管线,首先必须要摸清楚现有地下管线的布局、分布等基本状况,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普查工作刚起步不久等原因,很多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对地下管线的家底并不清楚,存在数据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掌握现势、准确和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目前国内各城市通行的运作模式是,通过采用地下管线普查的手段,采集现状地下管线的空间数据及其公共属性数据,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而对于普查工作,江贻芳指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地下管线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使全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大城市进展相对较快,中等及小型城市进展缓慢;经济发达城市启动较早,而经济欠发达城市则启动较晚或还未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30%%的城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还有近70%%的城市还没有整体或全面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特别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差距更大。中西部省份城市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的比例更低。资料离散存储格式多样
准确性差利用困难
由于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不同,大多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分散和存储在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城建档案、管线权属单位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地方,存在离散性的特点。由于分散在不同部门或单位,地下管线的资料和信息又呈现多源性、多样性、现势性。
多源性是指地下管线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地下管线信息可通过野外调查、管线探测、竣工测量或由已有竣工资料数字化获得。多样性是指地下管线信息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廊)八大类管线,每大类还可分为很多小类;多样性还表现在地下管线资料的介质类型、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即使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其数据格式亦大不相同。现势性是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会发生变更,需要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变更信息进行管理。
江贻芳指出,地下管线信息的离散性,决定了各建设单位利用地下管线信息时,需要到多个管线权属单位查询检索。而地下管线信息的其它三个特性,又会导致以多个方式获取来的资料,其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与现状的一致性都存在问题,有时甚至矛盾重重。
动态更新程度低缺乏长效机制保证
地下管线数据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势性,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是保证已建系统生命活力和管理有效性的惟一途径。
江贻芳说:“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支撑,以及没有建立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地下管线普查之后,真正做到对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管理的城市很少,导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先建立的系统成为一堆文物,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资源产权部门化信息共享程度低
江贻芳指出,一些政府部门的相关单位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有意或无意地设置信息利用的壁垒,一方面阻碍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同时也影响了需要地下管线信息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有的甚至利用地下管线信息资源进行获利,以各种理由来阻碍信息共享,信息的流转代表着权利的流转。
信息深层次挖掘低利用效能大打折扣
江贻芳说:“建立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城市应急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一些城市在系统建立后,仅仅将系统用于为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图输出服务,而未对地下管线信息的利用进行深层次开发,例如漏损控制、防腐层检测、管道健康评估等。使系统的效能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财政投资的回报率不高。”
那么如何保证这些城市的“生命线”能够正常运转,不再受到各种破坏?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江贻芳指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城市管理、地下管线运行维护管理、提高市民满意度、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江贻芳提出以下五个建议。
一是构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提供系统运行保障。技术标准是地下管线信息应用与共享的前提;法律法规是地下管线信息应用与共享的保证。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江贻芳指出,城市各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该依据统一的功能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建设,最终达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统一的规范标准、统一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和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支持下,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分布式地下管线信息集成应用和共享的框架,以实现城市各部门间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这样就能避免各部门重复采集,从而降低地下管线数据的更新成本。
二是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保证系统生命活力。主要包括:明确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实施单位(竣工测量、系统维护等)的资质要求,详细界定各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实施单位和监管单位的职责;在地下管线普查之前,系统建设部门应会同地方立法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分别制订关于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标准;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现状综合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确定并落实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的投资政策,为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提供资金来源保障;对系统运行应采用系统的、完整的、协同的保障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三是消除信息孤岛,营造共享计算环境。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将城市地下管线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建设,而不应人为地孤立和分割信息,并对已有分布在城市不同单位、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地下空间资料进行整合,建立分布式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
四是挖掘利用信息,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江贻芳举例说,在充分利用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数据,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解决城市应急事件以及城市安全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五是与业务系统融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城市地下管线的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政府部门的大部(或部分)日常业务都主要是围绕城市地下管线开展的,若将这些政府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的业务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时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将大大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各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应注意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联系,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交换制度,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应用范围,以避免重复建设。本报记者 刘月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建成综合地下空间数据库
主动担当、率先探索,顺义打造的这个数据库,实现“地下生命线”智慧化升级!
智慧管线:可视化地下管线整体解决方案
建城[2014]17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
合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全部开工 4月完成土建施工
图解: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