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增而久 夭之由也

作者   朱进忠

来源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临床过程中,经常遇见一些患者,虚证用补而益虚,实证用泻而益实,热证用清而愈炽,寒证用热而愈寒的患者,究其所因,大致有三:           

     一者,不知其所属也。《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类经》云:“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之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热之而寒者,谓以辛热治寒而寒反甚,非寒之有余,乃真阳之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而为寒,故当取之于阳,谓不宜攻寒也,但补水中之火,则阳气复而寒自消也。故启玄子注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治阳光。又日:脏腑之原有寒热温凉之主,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故或治热以热,治寒以寒,万举万全。”

       二者,治其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类经》 云:“治其王气者,谓病有阴阳,气有衰王,则治之反甚。如阳盛阴衰者,阴虚火王也,治之者不知补阴以配阳,而专用苦寒治火之王,岂知苦寒皆沉降,沉降则亡阴,阴愈亡则火愈盛,故服寒而反热者,阴虚不宜降也,又如阳衰阴盛者,气弱生寒也,治之者不知补阳以消阴,而专用辛温治阴之王,岂知辛温多耗散,耗散则亡阳,阳愈亡则寒愈甚,故服热反寒者,阳虚不宜耗也,此无他,皆以专治王气,故其病反如此。”

       三者,久而增气也。《类经》云:“凡五味必先入胃,而后各归所喜之脏,喜攻者,谓五味五脏各有所属也。如九针论曰: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犯之者,即所谓五味属也。”又说:“凡五味之性各有所入,若味有偏用,则气有偏病,偏用既久,其气必增,此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则脏有偏胜,则必有偏绝矣。此致天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近世医家多不重视三种情况,而安言虚而不受补,实而不受泻,热而不受寒者多矣。

        张庆军分析

      1治病需要分清虚实寒热。

      2实热用泻火。

        虚热用补阴。

       3饮食不可一直偏一个口味。比如,爱吃辣,就天天无辣不欢,好多直肠癌和此有关。爱吃甜,就天天甜甜,糖尿病就不远了。最好的方法是吃一段停一段时间,让身体分解代替,让有关器官休息几天。防止气增而久,最后夭了。这也是养生的好方法。

      4从养身角度看,淡味可以天天吃,顿顿吃。比如,小米,比如茯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进忠:虚不受补,实不受泻的3个原因
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取之阳
四圣心源:五味根原;五情缘起。
《本草纲目》卷一
類經 十二卷 論治類 寒之而熱取之陰熱之而寒取之陽
『喘病』阴虚火旺型喘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