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到底和胃肠到底有没有关系?

五脏里的脾到底是不是解剖学上的脾脏?

是!肯定是!

《内经》对脾的描述和脾脏基本一致,相信古人也是做过解剖的。

为什么现代医学认为脾和消化功能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西医看待生理结构是死的、机械的,中医看待五脏是活的、运动的。这样说大家肯定不服气,我来解释一下中医的运动观念(就是气的概念)。

首先说一下,脾在生理学上的位置和作用,脾和肝的位置基本在一个高度上,脾的静脉直接汇入肝的门静脉,不是直接通向心脏的。门静脉系统汇集了人体所有消化系统的静脉,是人体里一个很特殊的静脉系统,其他静脉都是一头连接到主静脉汇入心脏的,只有门静脉系统的所有静脉两头都是毛细静脉,并不汇入主静脉。而且门静脉系统的静脉是没有瓣膜的,也就是这个静脉系统的血液是可以倒流的。因为不和心脏连接,心脏的收缩压对门静脉没有作用。门静脉血液流动的动力就成了问题。脾在门静脉系统里是不是有增压器的功能值得研究。

再说一下,中医里的营卫观念。中医的营卫概念很接近于现代的代谢和免疫功能,脾提供的血液里富含的就是免疫细胞,消化道静脉里提供的血液富含的就是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说,门静脉是汇合两种血液的地方,这两种血液恰好代表了营卫。脾之所以放在这里,第一时间提供免疫功能,可以快速净化消化系统吸收来的津液(水和营养物质)。肝脏再做进一步的过滤处理,并把脾血里带来的垃圾一起排泄出去。

最后正式说一下,中医的气。气到底是不是气体很难说,至少水是肯定会被气化的。水如果是以大分子团的形式存在并流动的,很多化学反应的效率就会非常低,只有被气化成小分子形式的水才能更有效率。消化道吸收进来的所有水都汇聚在门静脉系统里,进入肝脏之前一定有一个气化的过程。可是门静脉系统本身没有动力,生理学上认为门静脉的压力主要受到肺部呼吸作用产生的压力带动。我们认为脾调节血液流量的能力也会起作用,而且是主要作用。呼吸带来的是波动压力,有利于血液流动,但是并不足以产生气化的在效果。脾调控血液流量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压力,完全可以产生气化的效果。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门静脉就是传说中的三焦,脾是三焦气化的主要动力源。

脾和胃肠的关系很密切,但是这是一种动态的作用,静态时很可能完全看不到。脾的增压作用并不是必须的,只是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助力,所以有人可以摘除脾,照样消化吸收。但是其消化吸收的效率就值得商榷了。

《伤寒论》的六经辩证并不研究脏腑功能,只是从症状入手,将人体划分为表里阴阳,但是判断表里的寒热和虚实,却一定都是围绕着人体津液展开的。太阳病辩证中,区别伤寒和中风如果只从出汗与否来判断,难免有无法正确定位的时候,尤其是在辩证表虚的少阴和太阳中风的时候。老中医都知道一定要看是否存在内有停饮,这个内过去常被叫做里,引起了无数的误会。大家并不能准确判断到底是说胃里,还是说三焦的里面。而且三焦到底是哪里都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

关于三焦的论述,虽有争议但是谁也无法否定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人体津液的气化作用。同样也无人敢说三焦就是胃。但是,三焦为什么就不能定位准确呢?门静脉很短,解剖时很难看到,但是当门静脉高压发生时,门静脉系统可以庞大到整个腹部。结胸证的描述都是对门静脉高压的准确描述,为什么西医来了这么久,大家都不愿意提这个说法呢?

首先,结胸证出现在《伤寒论》里,这里不研究三焦。其次,三焦的气化作用对于西医来说没有价值。最后,结胸证很危险,治不好会死人,经方派不愿意冒险。

另外关于脏腑的分类也是一个问题,五脏里流的都是血,六腑里流的不是血。三焦是六腑之一,门静脉里理论上流的是血。其实,在汇入脾静脉血之前,消化道静脉里流的不能算是血,其主要成份是水和营养物质,只有少量的血混在期间。重点是,只要有流量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积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量的水和营养流经门静脉系统,必然会形成精华的沉积效应。这就是常说的元气或者阳气。

桂枝汤和麻黄汤发汗,能不能发的出来,可不是看你喝不喝水,而是看三焦里阳气够不够用。一个健康的人,门静脉系统里一定存在着一定量的精华,也就是三焦里有阳气。所以,疾病发生时,人体可以有能力通过出汗发烧来对抗疾病。一个不健康的人,阳气不足就会表现出少阴病的症状,别说发汗了,就是发烧都很难了。

我们提出三焦就是门静脉的意义在哪里呢?

第一,正确理解表里、虚实、寒热的发生机制,可以提高六经辨证的准确度。

第二,理解三焦气化的机制,可以更好的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第三,重新理解脾胃功能,理解传统中医治脾胃的用药机制。

第四,重新理解脏腑的实际意义,打通《内经》经络脏腑和《伤寒论》六经的内在联系。

第五,明确结胸证是少阳病,对降低治疗结胸证的风险大有好处。

第六,明确三焦的定位,清晰划分里证和内证,对阳明病和少阳病的辩证更有把握。

我们的认识还是很粗浅的,希望得到更多经方家的关注,同时也希望研究经络脏腑的中医也能指出谬误。

小子一家妄言,姑且听之,拭目以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里的津液是指什么?津和液的区别是什么?
中医基础丨人体之津液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你知道吗?中医脏象学说之“五脏六腑”(二)
中医学讲人体内脏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试题与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