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叔本华:洞悉世事的本质


1、真理永不过时 
 
只有真理才是永远不过时的,哪怕这一真理曾在某一时间内遭到误解或扼杀。原因非常简单,只要从人的内心生发出一点点光明,从外在吹进一点点自由的空气,那就会有人站出来宣扬或保卫这一真理,真理不是某些人所特有,具有头脑和思想的人随时会站出来宣扬和维护真理。
 
真理就像是磁石,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始终指向某一确切的、绝对的方向,而谬误的理论学说就好像是指路牌子——它的任务是指示另一块指路牌的方向,一旦缺失了后者,那么这一块指路牌也就会失去它的一切意义。
 
2、警惕犯错
 
在这一世上,无论是谁,都得为自己的错误遭受惩罚,至于惩罚的方式,因人而异。
 
3、承认自己的无知
 
如果我们知道一些事情的同时,又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所知就有了双倍的分量和价值。这样一来,我们知道的东西便不会招致别人的怀疑。但如果我们非要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为知道,那么就会招来别人的嘲笑。
 
4、不要忘记自身所具有的普遍人性
 
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定义成这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由此可以推论出人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素质,大家却很少想到自己根本就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有着普遍人性。
5、没有人能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理智
 
“没有人能够总是理智的”。这仿佛告诉我们:我们的脑液有其特定的潮汐时间,或者说,脑纤维也有其张弛之时。
 
但是,正当脑液涨潮之时,如果一些新奇、深刻的见解不期而至,那么我们一定要将这些见解牢牢记住,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想法和念头的活跃度。
 
6、不要逃离现实世界
 
我们绝对不能单纯为了阅读而彻底逃离现实世界,因为当我们观赏现实世界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引发自己独立思维的外在机会,并且适宜思考的情绪也会比在阅读时产生的更快、更多。
 
7、经验不能代替思考
 
纯粹的经验同阅读一样,不能取代思考。纯粹的经验与思考之间的关系就像进食与消化吸收。当经验吹嘘只能通过自己的发现才可以促使人类知识的发展时,那么无异于嘴巴吹牛说:“整个身体的生存都是嘴巴的功劳。”
 
8、培养直截了当的气质
 
真正的思想家具有一种特殊的标记,那就是他们在作出判断时所表现出的直截了当、绝不含糊。所有他们要表达的东西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的,甚至连他们表达自己见解的方式也可以显示出这一点。
 
所以,这些思想家在思想的王国里具有一种王者般直截了当的特点,而其他人则是迂回拐弯、顾左右而言他。

9、劣书是毁坏人们精神的毒药
 
劣质的书无论如何少读也总嫌太多,而优秀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总嫌太少。阅读更多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短暂,时间和精力也是极其有限的。
 
10、复习的重要性
 
“复习是学习之母。”凡是重要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上两遍才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在进行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我们会更好、更充分地理解书中所讲内容之间的整体关联,而且只理解了书的结尾才能明白书的开头;另一个原因就是再次阅读的时候,我们所处的心境、情绪已经与第一次阅读时有所不同。
 
11、必须要懂点历史
 
一个人只有通过认识历史才能对自己的民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历史就可以被称作人类的理性自我意识;历史对于人类就相当于以理性机能作为条件的协调统一、回顾反省的意识作用于个人。
 
12、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观察者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观察者,他必须做到:第一,具有把自己的内在表现于外的天赋才能;第二,拥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生动的虚拟场景和事件,以便把自己的内在本性更有力地刺激、召唤出来;第三,具备足够的理解能力、经验和修养,用以恰当地理解人的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
 

13、通过自身的思考才能充实自己
 
讨论和比较别人曾说过的东西对我们获得对事物的洞察不会有特别的帮助,对丰富我们的知识也不会有怎样的影响,因为这样做不过是把水从一个容器注入到另一个容器罢了。
 
只有通过自身对事物的思考才能真正意义上充实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洞察,因为只有事物本身才是近在眼前、能够随时为我们提供认知的活源泉。
 
14、消除先入为主的偏见
 
对我们发现真理有妨碍的不是事物引诱人犯错的虚假外表,也不是我们悟性不足所致,而是由于我们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那些虚假的先验之物——与真理相对抗。
 
它们就像是逆风把船只吹向与陆地相反的方向——对此,船橹和风帆都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消除先入为主的偏见。
 
15、从直观上把握事物
 
有一些人在谈论事情的时候甚至连概念都不需要,他们只需搬弄字词,例如用一些学来的专业或技术用语,就足够应付了。相比较而言,想要真正明白某样东西,我们就必须先从直观上把握它,然后在头脑中获得一幅清晰的图像。
 
16、多读社会这本无字书
 
很多人还没有对这些说法作一番深思就相互间鹦鹉学舌,因为这些说法乍一听起来好像很有见地。
 
如果谁要是有幸与书为伴的时间比与人为伴的时间更长,那他就会以为知识、思想的交流很轻松、很容易,彼此心灵间的传达、回应很迅速。这样,他很容易就会忘记其实在现实的世俗人群当中的情形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因此,智者不会长期待在书斋里,而是会尽可能地多读社会这本无字书。

17、金钱本身没有价值
 
金钱属于消费物品,它们是那些有用、真正的物品的代表,并非这些物品本身。其实,钱币是假的,它们本身没有价值,其代表之物才有价值。
 
18、积蓄金钱,抵御灾祸
 
如果一个人有一笔颇能自足的财富,他便应该将此作为抵御他可能遭遇的灾祸与不幸的保障;而不应当把它当成在世间寻欢作乐的许可证,或以为钱就应当如此用。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常认为致富的才能是他们的本钱,所赚取的金钱只相当于利润,因而他们尽数花去所赚的钱,却不懂得把一部分存起来当成固定资本。这类人大多数会再度陷入穷困境地:或收入减少,或完全没有进项,这一切源于他们才能的枯竭,或是时境变迁,使他们的才能没了用武之地。
 
19、财富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除了第一次阵痛外,丧失财富并不会使人的习惯气质发生改变;如果人无法摆脱财产减少的命运,他将会自动减少自己的权利。当噩运降临,减少权利的确非常痛苦,可一旦做了,这种痛苦便会渐渐减小,终究没有了感觉,如同痊愈的旧伤一般。
 
相反的情况是,好运来到,权利越来越多,没有约束。这种扩展感令人快乐,却也是短暂的,当扩展完成,快乐也随之消失,习惯了权利增长的人们,便渐渐不再关心满足他们的财富数量。
 
20、不要试图用金钱来跳脱烦闷
 
金钱虽使他免于贫困,却使他陷入另一种人类痛苦的深渊——烦闷。这种烦闷的痛苦,令他宁可忍受贫穷——倘若这能使他有事可做的话。也因为烦闷,让他更倾向于浪费,最终致使他失掉这种自以为不值得去占的便宜。
 
很多人都是这样:当他们有钱时,就用钱来购得暂时的解放,以便让自己逃离烦闷感的压迫,而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又归于贫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妙语连珠【12856】
一个屌丝的15条财富观!
财富的真理与金钱的忠告,深刻
罗素论哲学的价值
揭秘探本求源生命之本的玄机!!!【深度好文】
101条财富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