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常锻炼,能给心理健康加几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把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最佳状态定为10分,那么,现在很多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只能打6~7分,有的甚至更低。

  出现心理问题,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通过聊天、开导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有效,但却平凡、简便实用的方法,即运动锻炼。

大量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好处多多

       调查表明,美国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发现,经过30分钟的有氧锻炼后,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呈下降趋势,而这一心理效果至少可以保持到运动结束后60分钟。

  体育锻炼会诱发积极的思维或者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就实际生活而言,那些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常视体育运动是一项较困难的任务;而一旦完成一项体育运动后,成就感与满足感将显著增加,树立了自信心,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评价,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大大提升,抵消了由于压力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另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力暂时集中于当前的动作上,忘记了很多烦恼,缓解了生活中消极事件带来的影响。同时,体育锻炼也可以为情绪提供一个公开、合理的“发泄口”,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以转移和升华。

  不得不提的是,体育锻炼对于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水平很重要。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总是能清晰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参与团体性体育活动时,锻炼者不可避免会将自己的行为、形体等方面与同伴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身体自我评价。体育锻炼者往往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能够胜任的体育项目,这更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其他生物的巨大不同也体现在人的社会性。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社会联系越来越少,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冷漠。广场舞、健身操等锻炼形式的出现,为冷漠的人际关系送来了一丝暖阳。通过体育锻炼,人们的交往需求得到满足,丰富了情感生活,发展了个人交往能力与团队意识,形成积极的竞争观,培养了挫折承受力,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


怎么锻炼才能为心理健康加分


       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有氧运动,避免无氧运动,或者说要尽量以有氧练习为主。持续时间较长或强度过高的体育运动不利于心理健康。有氧运动是指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75%至80%。散步、慢跑、骑自行车、仰卧起坐、俯卧撑、滑冰、爬楼梯等,都属于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长短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在60~90分钟为好。随着锻炼总时长和练习次数的增加,锻炼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益也增加。总之,应长期坚持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适度体育运动的好处
冬奥闭幕,启示仍在:如何用体育运动,来缓解你的抑郁情绪?
]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想要重新塑造ADHDer的大脑?除了正念训练还可以试试这个——
适度运动 确保前列腺炎早痊愈
李超 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