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脏 腑-中医频道-大众医药网

脏 腑

698来源:大众医药网 | 编辑:佚名 |  

导读:


    五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与腑的区别:
脏(五脏)为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具有“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腑(六腑)为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内脏,具有“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的特点
满:指精气的充满
实:指水谷的充实
 
奇恒之腑何以名之?
因其具有以下特点:(1)多数中空,形态似腑,但不传化水谷 (2)功能似脏,藏精气而不泻
         (3)除胆之外,其余都没有表里配合和五行配属
 
脏象学说:中医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何为脏象?
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第一节  五 脏
 
一 肾
(一)解剖形态:
肾位于腰部,脊柱之两侧,左右各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也”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明,赵献可)“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
(二)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肾藏精
藏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如气、血、津液和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
    狭义——指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因其与生俱来,在出生之前就已形成,故又称先天之精。
 
肾中所藏之精有两个来源
     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人生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称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
     二者相互依存,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盈,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又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方能不断地摄入和化生。
 
注意:
     一是肾中的先天精气的后天精气是融为一体,无法分开的。
     二是肾精和肾气是同一物质。肾精散则化为肾气,肾气聚则变为肾精。
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2、肾主水
肾主水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故肾又有水脏之称。
对于津液代谢中每一环节,即胃、小肠、大肠、脾、肺、肾、三焦、膀胱,乃至皮肤的代谢,都是在肾阴和肾阳的调节下进行的。肾阳使津液的产生、输布和排泄加快;肾阴反之。
肾主水还体现在肾阳对水液的气化蒸腾作用。
3、肾主纳气
纳,受纳和摄纳。纳气:即吸气。
肾主纳气指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三)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肾生髓主骨
2、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3、肾在志为恐
4、肾在液为唾
二、脾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
(1)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即是对水谷的消化和及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作用。
运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②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③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主要有两条途径:一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肺之宣发向上向外布散,肺之肃降作用向下输布使水谷精微布向全身。二是脾气自身的作用,将水谷精微转输全身。
(2)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指脾具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
2、主升清
升即上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清指水谷精微。
脾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3、主统血
统,统摄、控制。
脾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
(二)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脾主四肢
四肢又称四末。
脾主四肢是指通过脾气的升清和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到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活动。
2、脾主肌肉
3、脾开窍于口
4、脾在志为思
5、脾在液为涎
三、肺
肺的位置最高,故称为华盖。肺叶娇嫩,易受外邪,不耐寒热,故又称娇脏。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宣,降两种形式。宣为宣发,是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也就是升散。降为肃降,是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指肺为五脏中与气关系最密切的内脏。肺司呼吸,清气由肺吸入,是人体气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影响到气的生成。
2、通调水道
通,疏通;调,调节。
水道:水液运行的通道。
肺主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调节作用。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能使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同时在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小源”
3、宣散卫气
卫气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其能发散于全身,护卫肌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开合的作用。
肺宣散卫气指肺通过其宣发运动,将卫气宣散至全身的作用。
4、朝百脉、主治节
朝:会聚,朝向。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以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治节: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指肺与心相互配合,共同对全身起着治理和调节作用。
(二)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肺在体合皮
2、肺开窍于鼻
3、肺在志为悲
4、肺在液为涕
 
四、肝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藏血
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2、肝主疏泄
疏:疏通;泄:发散。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
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气机的影响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运行通畅,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也畅通,经络通利,脏腑器官活动也正常。
(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脾胃气机通畅,脾升胃降协调,才能正常对饮食物进行消化,肝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畅达,有助于脾升胃降二者之间的协调。故称土得木而达。
(3)对情志的影响
情志活动的正常主要依赖于气血运行正常,肝主疏泄功能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实际上是由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派生的。
(4)对胆的影响
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所化生,而胆汁排入小肠,又赖气机的调畅,实际上又取决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5)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
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相互协调才能使排精和月经正常。
(二)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肝在体合筋
2、肝开窍于目
3、肝在志为怒
4、肝在液为目
 
五、心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2、心藏神
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是主宰人体心理活动的主要内脏,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完成的。
(二)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心在体合脉
2、心在窍为舌
3、心在志为喜
4、心在液为汗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一)解剖: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与肝有经脉络属,而为表里。
(二)生理功能:
1、贮存胆汁、排泄胆汁
  《灵枢·本输》“胆者,中精之府”
   胆内藏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乃肝之余气所化。赖肝之疏泄而排入小肠,参与消化。
   《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
2、主决断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二、胃
(一)解剖: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分别为上脘(包括贲门)、中脘(胃体)、下脘(包括幽门)
(二)生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容纳。
腐熟:包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饮食入口,容纳于胃,故胃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称“水谷气血之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入胃,经胃腐熟后,必须下行小肠,才能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彻底吸收,化为气血津液,输送全身,故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嗔胀”
  即胃气不能通降,反而上逆出现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
三、小肠
(一)解剖:一个相当长的管状器官,回还迭积,其上口与胃之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之阑相接。
           小肠与心有经脉相互络属,故与心相为表里。
(二)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
即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
化物:彻底消化、化生精微。
即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有相当时间的停留,以利于进一步彻底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与糟粕。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泌:分泌;别:分别。
清:水谷之精微;浊:食物之糟粕。
泌别清浊:即指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输送到大肠。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
四、大肠
(一)解剖:一个管道器官,位于腹中,其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接,其下口即肛门。
大肠与肺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
(二)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
大肠传化糟粕的同时,还要吸收一部分水液,故称“大肠主津”。
五、膀胱
(一)解剖:位于小腹中央,与肾有经脉相互络属,故相为表里。
(二)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
六、三焦
概念有二:一指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元气和津液运行于这一通道中。二是单纯的部位概念,即膈以上为上焦,膈至脐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一)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主要功能
1、通行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其根于肾,通过三焦运行于全身。
2、运行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二)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功能特点
如果不把三焦看作一个内脏,而把它看成人体躯干的三部分,则
1、上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以及头面部,也有人将上肢归于上焦。
其主要功能特点:主气的升发和宣散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
《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中焦:膈至脐之间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
其功能特点: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中焦如沤”
《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在《内经》的脉法和《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至后世温病学说以三焦作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证,列入下焦,后世仍从之,故应当说是肝的功能作用于下焦,不是肝位于下焦。
3、下焦: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膀胱、小肠和大肠。
其功能特点:排泄糟粕和尿液。
《灵枢·营卫生会》“下焦如渎”
《温病条辨》“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第三节   奇恒之府
 
     六腑——排泄胆汁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奇恒之府——胆不受盛和传化水谷,且藏精汁
 
一、脑
脑居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
脑的生理功能(1)脑与精神活动有关
                 脑为元神所居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脑为元神之府”
            (2)听觉、视觉、嗅觉以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
         《灵枢·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本草备要》(清·汪昂)“人之记性,皆在脑中”
二、女子胞——胞宫、子宫
(一)位置:小腹正中,居膀胱之后,下口连接阴道
(二)功能: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
(三)与女子胞密切相关者
1、天癸对女子胞的作用
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具有促进性器官发育而至成熟以及维持生殖功能的生理效应。
肾精和天癸是维持正常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基本条件。
2、冲任二脉对女子胞的作用
冲任同起于胞中。
十二经气血充盈——注入冲任——注入胞中——产生月经——孕育胎儿
3、心肝脾对女子胞的作用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
心主血、肝藏血主疏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统血,所以心肝脾对全身的血液的生化和运行有调节作用,因此,月经的来潮与心肝脾三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多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各脏的关系中有三条是一致的: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的根本,肾中精气的盈亏决定着五脏阴阳的盛衰;脾胃是五脏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旺与衰决定着五脏气血的多少;心是五脏之大主(心主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五脏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
(一)心与肺
心与肺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即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生理: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心行血,即常说的“气为血之帅”
     心主血的功能正常,则血液循环正常,才能维持肺的呼吸功能正常。
     宗气具有贯心脉司呼吸的作用是联结心肺生理功能的中心环节。
病理:肺气虚或肺失宣肃,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出现胸闷、心率改变、甚唇舌的青紫,
反之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可致瘀阻心脉,致血行异常,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从而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
(二)心与脾
心主血,脾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生理: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化生充足,使心有所主,另外,脾气健旺,则统血功能正常,使血不逸出脉外。
病理:如思虑过度,即劳心过度,即可暗耗心血,同时思则气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脾气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则心无所主
    脾气虚,气不统血,血液妄行,造成心血不足。
最终可形成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心脾两虚”
的症状。
(三)心与肝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方面。
生理:心行血的功能正常则肝有所藏,肝藏血功能正常则心有所主。心主神功能正常,则心情舒畅,不过思和多愁善感,意识清晰,思维敏捷,这样气血调和,有助的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也可使心主神的功能正常。
病理:肝不藏血或心行血的功能异常,均可致血的运行失常,导致出血,造成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眼目昏花,视物不清,爪甲不润或有凹凸,心悸,头晕等。
    心情抑郁可使肝失疏泄,气滞化火伤阴,反之也是,可致心肝阴虚或心肝火旺。
(四)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是水火既济或心肾相交。见书。     
生理:心肾相交
病理:心肾不交
另外,心肾的阴阳关系密切,故肾病变时可“水气凌心”,心病变时阴虚炎旺
(五)肺与脾
肺与脾在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和代谢方面。
生理:肺的呼吸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气的化生充足。
      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可防内湿的产生。脾的转输津液的功能,一方面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另一方面为肺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病理:脾气虚致肺气不足,即“土不生金”,用“培土生金”法治疗。
      脾失健运致水液停为痰饮,进而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咳、喘、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病日久,致脾气虚运化无力,出现纳呆,腹胀,便溏,甚水肿称为“上病及中”
(六)肺与肝
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方面。
生理: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作用。
病理: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多致气火上逆,出现咳嗽,甚咯血等“肝火犯肺”
即木火刑金。
    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肝的疏泄,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胀痛,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
(七)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在水液代谢——生理:肺的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有赖于肾阳的推动和温煦,肾的主水亦赖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功能。
              病理: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累及于肾,至尿少,甚则水肿。肾阳不足,关门不利,则水泛为肿,甚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
在呼吸方面——生理:肺的呼吸的深度要靠肾的纳气作用来维持。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病理: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或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均可致肾不纳气,出现呼吸表浅,
另外,肺肾之阴可互相资生。即金水相生。肺肾阴虚可出现两颧潮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酸软。
(八)肝与脾
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其关系:
在肝的疏泄与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理: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相互影响
       病理;肝失疏泄,无以助脾之升散,出现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称之为木不疏土,亦称肝脾不和。
在血的生成、贮藏、运行和防止出血等有密切联系——
      生理:脾运健旺,则气血化生充足,肝有所藏。同时肝藏血,脾统血共则发挥防止出血的作用。
      病理:脾气虚运化无力,致气血不足,或脾不统血,致血不充足,使肝血不足。
另外,脾胃升降失宜致运化湿邪无力,郁而化火,形成湿热,郁蒸肝胆,造成胆热液泄,形成黄疸,即土壅木郁
(九)肝与肾
肝藏血与肾藏精
在精血之间相互滋生和转化的关系——
         生理: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即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称为精血同源。
         病理: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肾精亏损。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
在藏和泄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关系——
         生理:正常发挥,使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功能正常。
         病理:可致女子经量过多,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
另外,由于精血互化,故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故肝肾阴阳关系密切,肾阴不足,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致肝阳上亢,称水不涵木,
       肝阳不足也可致肾阴不足,致相火偏亢,
       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形成肾阴不足。
(十)脾与肾
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它们为先天和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故还有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
生理: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推动,故有“脾阳根于肾阳”
      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病理:肾阳不足,致脾阳虚亏出现: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水肿。
      脾阳久虚,可损肾阳,形成脾肾阳虚。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以“传化物”为其共同的特点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密切配合的关系。
生理: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
病理:六腑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大肠津枯,便秘;大肠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为阴,为里;腑为阳,为表,即为表里阴阳的关系。
(一)心与小肠
经络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炎下移小肠—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小肠循经上炎于心,可心烦,舌赤,口舌生疮
(二)肺与大肠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肺气虚或肺气不降,津不下达,可见便秘。
(三)脾与胃
生理: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即脾胃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精微的输布,以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故《临证指南医案》“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属燥土,喜润恶燥,脾属湿土,脾喜燥恶湿,湿燥相济,阴阳相合,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
病理:脾为湿困,清气不升,胃失降,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可出现腹胀泄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真胀”
(四)肝与胆
生理:胆汗来源于肝之余气,靠肝的疏泄使胆汁正常排泄。
      情志来说: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先谋虑后决断,
病理: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的排泄不畅,亦会影响肝的疏泄。
(五)肾与膀胱
生理: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靠肾的气化,肾气充足,膀胱开合有度,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病理: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可出现尿少,尿闭,固摄无权则会出现,遗尿,尿失禁。
 

Tags:中医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内脏结构和功能—五脏注腑之间关系
五脏六腑
【中医五脏功能总结】难得的精华[赞]1....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
中医论-五脏 六腑
五脏之间的微妙联系 都是你不知道的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