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回答弟子的练拳提问 陈雄
问:什么是入门呢?
答:我个人的认为入门的定义是:“以观知人,自能分辨”。“以观知人”指的是不必动手,在一旁站着看(感觉)别人练拳,就能大致知道对方的水平,有何不足,哪里不通。“自能分辨”是指与人交手,对方胜你。对方用的是摔跤,还是笨力气,还是手法,还是组合劲,符不符合太极拳理,对方劲路(或意念)如何走的,该不该学习,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己练习符不符合太极拳理,走没有走偏等等,自己要知道,能分辨。
问:太极拳的基本功与太极拳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人们从事太极拳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是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太极拳基本功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提高的程度。若是“打拳不练功”,习练者会因筋骨僵硬,经脉不畅,而有碍于气血的运行和充盛,从而削弱了太极拳的健康实效。也会因筋骨脆弱,缺乏坚韧性,而有碍于内劲的产生和蓄发质量。所以在盘练拳架以前,必须先练基本功。这是因为,平时在不做体育锻炼时,多余的气血都储存在内脏之中,我们通过做基本功,打开血脉的关口,把内脏之中备用的气血调动出来。使内脏振奋起来,以进入精、气、神高速运转的习武状态。这样,气血在人体经络中的分布就均衡了。还可以起到防止软组织拉伤和关节扭伤的保护作用。
问: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有什么内容?
答: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热身基本功(手、腰、腿、脚的拉筋、伸骨、活络等),对肌肉、韧带进行放松、拉长、揉活练习,使身体变为松、柔、软的状态,练起拳来就会觉得顺遂、流畅。第二类是辅助功法,介于热身基本功与门内传授功法的中间功课,是对拳架、推手、散手训练的补充,有单练、对练两种,是太极拳的基础功夫之一。第三类是门内传授功法(站桩功、松胯功、松肩功、吐纳功、击打功等),含金量较高,按师训不宜公开,与很多书本、市面的教学影碟、网络视频公开的练法有所不同。
问:站桩在身体上有什么反应?
答:练习站桩大体有以下几种反应:1、酸痛感,站桩初练不久,所练部位的肌肉有酸痛疲劳的感觉。说明站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2、麻胀感,站桩时手掌、手臂、腿、脚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这是练功后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畅通一种好表现。3、温热感,随站桩时间增长,手脚乃至全身都会产生温热感。4、振颤感,站桩姿势需要肢体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状态,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振颤现象。5、不同感,站桩过程中,可能出现两手位置高低不同的现象,原因是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6、舒畅感,随着站桩功夫的加深,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舒畅的感觉,主要表现在精、气、神的提高。
问: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答:松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神贯顶、气沉丹田、分虚实这八项。
问:是转腰不转胯还是转腰同时转胯?
答:我认为转腰必须同时转胯,因为腰和胯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转腰不转胯,势必造成拧腰,腰不宜扭拧,拧腰则动摇中轴的重心稳定。再有腰的转动范围也较小,还要扯到两肾上下起伏。腰脊椎旋转,胯关节随之开合,只有腰胯运动有机、协调的运动,才能较好的发挥其养生与技击作用。
问:怎样提高在光线暗淡时打拳的稳定性?
答:在光线暗淡的场地打拳,提腿时有站立不稳或出脚蹬或踢时有不利落的现象,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太极拳爱好者更为如此,这里有练法要领的问题,亦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在练时只要实脚垂臀,虚脚松肩,头向上领,身有上拔之意,眼神往蹬踢方向上看,后手同时后方松去,腿便能稳稳当当抬起来,脚也能好好的蹬或踢出去。如能动作配合呼吸,提腿时吸气,出脚蹬或踢时呼气,效果会更佳。就在光线好的时候也应是这种练法。
问:如何练“松”?
答:太极名家郑曼青谈“松”说:“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全身有九个关节要松开。三个在手,三个在脚,三个在背。手三关节是腕、肘、肩。脚三关是胯、膝盖、踝。背三关是尾闾、颈、头顶。九关之中最重要是手三关,首先要把手三关松开,第一是腕关,接着是肘而肩。肩关是最难松。如何才能松开关节?首先是松开关节之间的腱,接着骨,要不断的松开关节之间的腱,关节之间不松,气不能顺畅的流动。我们习惯于拉紧,应不断的放松。当我们初学时,动作是紧绷绷的。我们学习知道那些动作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而后动的动作。当肩关节能松开时,其它的都容易了,脚三关中踝关最难松。尾闾关松开后,气可通上背部。这些将在以后才教,你们先练习手三关,当肩关通后才再谈其它关节。当已经松开后,我们将练气。气有空气的气、气血的气。当一个人充满真气时,一个人会有灵。练气是先将空气的气沉入丹田。心与气守于丹田,积之渐渐会有成果。当气沉丹田时,气要细、长、静、慢,有如抽丝一般,不能强压。呼吸应自然,是心将气沉丹田。当丹田能储气时,人们将得到许多想不到的益处。手掌中央叫劳宫。当手松开后,丹田气能到劳宫。脚底中央是涌泉。最后气可到头顶。”太极拳的放松是有层次和质量的,求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松→柔→软→极柔软;身上换劲的过程是从僵劲到柔劲,然后由柔劲到轻劲,再由轻劲到虚灵劲,虚灵至极则成虚无。
问:“骨肉分离”和 “肉降骨升”是怎么回事?
答:先有“骨肉分离”,后有“肉降骨升”。所谓骨肉分离,在放松的情况下,肌肉开始往下掉,骨骼支撑着。“肉降骨升”亦叫“肉降骨伸”,这种练法用于松腰、松肩有明显的好处。“肉降”就是说皮肉放松了会有往下坠落的感觉,“骨升”就是说骨骼松开了会有往上伸起的感觉。“肉降”和“骨升”是同时进行的,“肉降”的幅度比“骨升”的幅度要大。
问:什么是拳式?什么是拳势?
答:如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就由115个拳式组成,拳架中的每个拳式由若干拳势组成,如“揽雀尾” 这个拳式由“掤、捋、挤、按、推”五个拳势组成,拳势体现了拳式动作的虚实转换、刚柔相济、技击和养生的变化等等。太极拳明师李树田说:“杨家自己练,与教别人练,在方法上是不同的。杨家自己练拳是要‘势’而不重‘式’!这才是内家的根本。”太极拳明师浦汉健说:“在技击中,人们通常都喜欢用‘招’,或讲用‘式’。 实际上招式都是由不同的势来完成的。太极散手讲‘用势打人’,可以‘挨着何处何处发’。”
问:实脚向外碾转或向内碾转的要领是什么?
答:一是松开实脚的腹股沟,开胯下沉;二是顺着下沉之势转胯带动实脚向外碾转或向内碾转。脚跟为实的碾转,脚掌、脚趾为虚贴地也随着轻轻的转动。
问:盘架进步或退步时,为什么要求实脚先扣胯?
答:一是使实脚更加沉稳;二是使腰胯带动虚脚的脚跟、脚掌提起离地。
问:实脚扣胯之后为什么要接着垂臀?
答:一是调整身法中正;二是实脚更加沉稳;三是使腰胯带动虚脚提起离地。
问:实脚垂臀时为什么要松虚脚之肩?
答:一是有助于身势的松沉;二是有助于身体动作的平衡协调。
问:盘架时,为什么要求虚脚走弧线的进步或退步?
答:这是腰胯松活圆转带动虚脚进步或退步的体现;由于腰胯是松活圆转的状态,所以虚脚走弧线的进步或退步是必然的动作。
问:松沉到脚底地面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答:真的放松到意、气、力都沉人脚底,且入地到位时,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领起的感觉,便会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体验。这时才能真正领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拳意,而顶头悬也会于自然中形成。就太极拳的特点来说,这里说的“松沉”是相对“松而轻浮”的现象来说的。一般人认为沉与重是一样的,实在是误解。在武术词典里重为有形,其力呆滞,而沉则不同,沉劲活。有兴趣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妨按马国兴先生所写的《论双重》一文所说,在玻璃鱼缸中做个实验:将小粒石子轻轻放入水中,石子慢慢的落到水中,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沉”;石子落到鱼缸底部则不动,这个现象是“重”。将小木屑按至水底时再松开,木屑渐渐的升起直到水面,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轻”;木屑上升到水面则不动,是为“浮”的现象。通过这个小试验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重”和“浮”是静止呆滞的现象,在太极拳属于失根之象,故不取为法。“轻”和“沉”都是不停运动的势态,“轻”乃从天轻灵的法则,“沉”乃从地沉实的法则。
问:如何理解“松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是太极拳的源动力”这句话?
答: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沉后必提是顺应地面的反作用力,这是地面反座力必然弹起的效果。沉足提够了,虚实的质量就更好,利用自身重量和虚实之势能很好引动行拳盘架,势有重之体也就像水向低处流似地被引动了,因此也有人说“松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是太极拳动作的源动力”,指的是借助人体的下沉力和上提力,通过以两脚为根的全身虚实变化,运化出具有太极内涵的动作。
问:何谓腰胯带领四肢?
答: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拳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在盘拳架时,要多想腰胯,多用腰胯,少想手,少用手,用腰胯指挥手与脚。如动作于手或脚的意念过多,手和脚就会僵滞,没有轻灵感。
问: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肢高度的练法是松沉吗?
答:这是硬来的屈膝下蹲,是僵滞之势。只有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塌胯的身势下沉,脚底沉稳受力,这样才是太极拳的松沉状态。
问:怎样体现太极拳的两重性?
答: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轻而不浮,灵而不滑,沉而不滞。
问:如何区分虚实?
答:虚与实是相对的,是相比而言的。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谓虚,是比较轻松灵活的意思;所谓实,是比较沉着充实的意思。这是区分虚实的一般原则。实际上区分虚实的方法多种多样,是个十分细致的问题。①、以承担体重的多少来区分两脚和两腿的虚实。承担体重较多的脚和腿为实,承担体重较少的脚和腿为虚。②、以着力的大小来区分虚实。着力较大者为实,着力较小者为虚。③、以外形的开合来区分虚实。身肢伸展外开时为实,身肢收缩内合时为虚。④、以内气的收放来区分虚实。内气从丹田外发达于手足,则手足为实,内气从手足内收,归于丹田,则手足为虚。⑤、以意念的倾注与否来区分虚实。意念倾注于某部位,则该部位为实;意念不注于某部位,则该部位为虚。当练到吸气能随丹田开合循环时,就体会到了身体内气是实的,骨肉是虚的。
问:杨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内涵是什么?
答:太极拳明师李树田谈起杨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时说:“何谓立身,关键在‘立’字。要知道在不同阶段立身有不同的意义。练拳初期,遵规矩端正站立是没错的;但到一定阶段,仅此理解是不够的。立身的身是指身体而言。立身的深一层含义应该是‘立体’。”还说:“立身之立,即如拳论所说: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六面皆俱,统合而一,即为立身。这是拳谱立身须中正安舒所论立身的深一层含义。当然,立身更深层含义还有气立、意立和神立等不同层次。?6?1?6?1?6?1?6?1?6?1六面俱合不是周身一块;‘屈伸开合听自由’是周身一家。要完整而不要僵整!”
问:前进太极步是怎样练的?
答:前进太极步是这样练的:以右弓步开始为例。1、松腰塌胯的开胯下沉。2、顺着沉势转右胯带动右脚外碾,这种练法不伤膝盖。3、扣右胯,使右脚更沉稳,通过腰胯带动后面的左脚提起脚跟、脚掌;扣右胯时要恰到好处,扣少了效果不够好,扣多了对身法有负影响。4、右实脚垂臀、松左肩,同时虚领顶劲,通过腰胯带动后面的左虚脚提起离地上前一步。5、开胯圆裆的下沉坐实右脚。6、顺着沉势松胯往左转。7、转成身正势稳的左弓步,就是松沉左胯、松塌右胯、虚领顶劲的拳势。
问:后退太极步是怎样练的?
答:后退太极步是这样练的:以左半马步开始为例。1、是扣右胯,带动左脚跟、脚掌离地起来。2、右脚垂臀,松左肩。3、松左胯往左后转动,带动左脚走弧线的后退一大步。4、松开右脚腹股沟的身势下沉,沉到左脚跟、脚掌、脚趾贴地。5、左脚开胯的由虚变实,右脚由实变虚。6、松腰塌胯的一边沉一边转,成为原方向的右半马步。
问:横走太极步是怎样练的?
答:横走太极步是这样练的:假如初式是马步,1、扣左胯的左脚下沉,同时右脚跟、脚掌顺着左脚的沉势提起离地。2、左脚垂臀,松右肩,通过腰胯带动右脚走弧线的往左横进半步。3、右脚由虚变实。4、扣右胯的左脚下沉,同时左脚跟、脚掌顺着右脚的沉势提起离地。5、右脚垂臀,松左肩,左脚往左横进半步,脚尖点地。6、右脚蹬地撑起,左脚顺着地面反座力而开胯下沉,这样的一撑一沉要恰到好处,成为松胯圆裆的马步。
问:半马步怎么转成弓步?
答:比如“揽雀尾”的“推势”, 是在半马步的“坐按势”向前转为弓步的“推势”,如何体现在身势松沉之下的向前弓呢?练法是:站式半马步,松腰塌胯,后脚蹬地向前,前脚适当弓出,胯根内收、气沉丹田的落胯下沉。这是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整体动作。
问:弓步怎么转成半马步?
答:第一种练法是这样的:比如“揽雀尾”的“按势”,是在弓步的“挤势”向后转为半马步的“坐按势”, 如何体现在身势松沉之下的向后坐呢?练法是:站式弓步,前脚蹬地向后,后脚的髋骨沉着微向前挺,坐胯接应。身躯不能主动后坐,必须是被前脚推动后坐的,身躯不仅不主动后坐,而且后脚之胯还有维持原来位置的前撑。值得注意的是臀部不宜垂直于后脚跟,要垂直于脚跟前恰到好处的位置,这样才有合适的撑势。第二种练法是这样的:由弓步往后脚顺向一边沉一边转成半马步,后脚扣胯,这也是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整体动作。
问:为什么要沉肘?
答:拳谚“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手心空气到指梢”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沉肘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手和脚的上下贯通。
问:为什么要含胸?
答:含胸有两种显著的作用。第一是含胸可以使气不上浮,为了能使气向下沉,则必须含胸;第二是含胸动作对于两腿的起落和进退,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拳之谚语“腿之变化、运筹在胸”就是含胸的作用。 含胸的练法,不可向内太凹陷,而是往下松,两肩微向前一合就成了。
问:为什么要拔背?
答:为了避免脊柱松弛过度和产生低头弯腰等现象,所以用拔背来控制。此外,拔背在技击时,还起着发力的作用。 拔背的练法是,以意想像在两肩正中间脊椎骨(即大椎)处,有鼓起的意思就行了。但不可有意识地向左右过分的鼓拔,两肩保持灵活,不可低头为要。
问:呼吸如何配合?
答:关于练拳配合呼吸也是现在很多练拳者中的一个误区。有不少拳友在练拳时在有意识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其结果非但没能配合成功反而造成闭气和呼吸困难导致胸闷。其实只要在练拳时重心的移动、身体的张弛和动作的转换协调了呼吸也就自然配合了,此配合绝非刻意纯属自然形成。
问:什么是腹式呼吸?
答:练拳是从通常的胸式呼吸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养生多用腹式顺呼吸,技击多用腹式逆呼吸。腹式呼吸的腹部是在关元穴(俗称下丹田)。顺式呼吸,就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逆腹式呼吸实质上是太极拳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人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气,自然明白。
问:何谓开合?
答:“开”就是“松”就是要让身体各部散开没有执着点,让对方摸不着受力点。要知道松紧都不是纯粹的,在身体上是一体两面的,要么前面松后面紧, 要么后面松前面紧。何谓合?“合”就是“紧”就是身体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身体各部集中到为一个点服务。
问:怎样做到人家难以推倒自已?
答:一是只要你灵活圆转、富有弹性、全身协调,别人就较难推倒你,而此时你身上往往每块肌肉都是放松的,但并不是软的,因为全身关节保持高度繁感和润滑,只有一个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全身关节一同协调圆转,就可以形成弹性走化,而这时候身身上往往不会使出一点多余的力量。但如果你身上此时有一块肌肉收紧(也就是别人说的用力了),就会导致僵硬抗劲、走化不灵。二是推手推到合适、圆活、灵敏这是自身的协调,这样只不过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功夫,另外三分之二是在同对方的协调上,这三分之二里一半是跟对方同步;另一半是跟对方不同步,是同步中的不同步,绝不是反步!这时便有了顺截引放、守我虚灵的效果!太极功夫好的人是不给对方任何阻力的,给了对方阻力就是给了对方击打自己的机会,有句话叫“待虚不进枉失机,得实不击艺难精。”只有变化,才是永恒!运动的双方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寻找对方的虚实点。
问:如何粗略的体悟“松膝”、“松腰”呢?
答:在桩沉、下盘稳固的实脚,如果膝盖不大受力,是为松膝。膝不松,易伤膝关节,亦则力难达于脚掌,击至人身则无甚穿透力。如果化劲、发劲腰不大受力,是为松腰。松腰诀窍在于松尾闾,松腰的功夫有两项内容,一是柔化的圆通灵活,二是刚发的鞭直坚固。
问:意的实质是什么呢?
答:太极拳对意的锻炼,实质是练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问:如何把握推手用法的着熟?
答:在进入推手用法的着熟时,牢记以下的几句话:遇劲而沉,遇沉而松,遇松而圆,遇圆而中。
问:太极拳功夫是怎样表现的?
答:是周身松圆,内劲的转换、触觉的灵敏,视觉的明察秋毫,听觉的细微,全身的协调配合,做到动中求静、应物自然。
问:“人练太极”和“太极练人”是怎么回事?
答:“人练太极”是我在练这个太极拳,以我为主要练这个太极拳;“太极练人”不一样了,是用那个太极拳来练我,用太极拳中之内涵来改变我自己,这两个的境界完全的不一样。“人练太极”,我很主动的练,但是这是我在练拳,我不管这个拳什么样,我来练他。“太极练人”不一样了,同样的动作,用太极拳来练我自己,把我放在拳当中,用太极拳衡量一下我自己,我是被动的。这个拳在哪呢?拳是主动的,我是次要的,看似是我动,其实是拳要我这么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边的武林——内家拳修炼体悟笔记
【解密】一代太极宗师秘传口诀十二则——功夫上身的不二法门!
“拳桩合一”是太极拳走向大成的科学之路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1)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1—8)
武术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