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42)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42)
                   第二册卷21-卷40 
           卷第三十三 释初品中 到彼岸等  
  

    问道人

 

尼陀那者,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  

(尼陀那:说一切佛法的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因为有人问,给他们说此事;毗尼中,有人犯此事,所以结此戒。一切佛语缘起的事,都名尼陀那。)

阿波陀那者,与世间相似柔软浅语;如中阿含中长阿波陀那经,长阿含中大阿波陀那,毗尼中亿耳阿波陀那,二十亿阿波陀那,解二百五十戒经中欲阿波陀那一部,菩萨阿波陀那出一部,如是等无量阿波陀那。  

阿波陀那:与世间相似柔软浅语;如中阿含中长阿波陀那经,长阿含中大阿波陀那,毗尼中亿耳阿波陀那,二十亿阿波陀那,解二百五十戒经中欲阿波陀那一部,菩萨阿波陀那出一部,象这样等无量阿波陀那。)

如是语经者,有二种:一者、结句,言我先许说者,今已说竟;二者、三藏摩诃衍外,更有经名一目多迦,有人言目多迦。目多迦名出三藏及摩诃衍。

(像这样说的经,有二种:一、结句,说我先前答应说的,现在已说完;二、三藏大乘外,更有经名一目多迦,有人说目多迦。目多迦的意思是出三藏及大乘。)

何等是?如佛说净饭王强令出家作佛弟子者,佛选择五百人堪任得道者,将至舍婆提。所以者何?以其未离欲,若近亲里,恐其破戒故,将至舍婆提。

(那些是?如佛说净饭王强令国人出家作佛弟子,佛选择五百人堪任得道的人,带到舍婆提。为什么?因他们未离欲,如果近亲里,恐他们破戒,带到舍婆提。)

令舍利弗、目连等教化之,初夜、后夜,专精不睡,勤修精进,故得道;得道已,佛还将至本生国。一切诸佛法,还本国时,与大会诸天众俱住迦毗罗婆仙人林中。此林去迦毗罗婆城五十里,是诸释游戏园。

(让舍利弗、目连等教化他们,初夜、后夜,专精不睡,勤修精进,所以得道;得道后,佛还带他们到本生国。一切佛法,还本国时,与大会众天众一起住迦毗罗婆仙人林中。此林离迦毗罗婆城五十里,是众释游戏的园林。)

此诸释子比丘,处舍婆提时,初夜、后夜,专精不睡,故以夜为长;从林中来,入城乞食,觉道里长远。尔时,佛知其心,有一师子来礼佛足,在一面住,佛以是三因缘,故说偈: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这些释子比丘,在舍婆提时,初夜、后夜,专精不睡,所以感到夜为长;从林中出来,入城乞食,觉道路长远。那时,佛知道他们的心,有一师子来礼佛足,在一面住,佛因这三个因缘,而说偈: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

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佛告比丘:汝未出家时,其心放逸多睡眠故,不觉夜长;今初夜、后夜,专精求道,减省睡眠故,觉夜为长。此迦毗罗婆林,汝本驾乘游戏,不觉为远;今著衣持钵,步行疲极,故觉道长。

佛告诉比丘:你没有出家时,因为那时心放逸多睡眠,不觉夜长;现在初夜、后夜,专精求道,减省睡眠,觉夜为长。此迦毗罗婆林,你本驾乘游戏,不觉为远;今著衣持钵,步行疲极,所以觉道长。”)

是师子鞞婆尸佛时作婆罗门师,见佛说法,来至佛所。尔时,大众以听法故,无共语者,即生恶念,发恶骂言:此诸秃辈,与畜生何异!不别好人,不知言语,以是恶口业故,从鞞婆尸佛乃至今日,九十一劫,常堕畜生中;

此师子在鞞婆尸佛时作婆罗门师,见佛说法,来到佛说法的地方。那时,大众因听法,没有和他打招呼的,即生恶念,发恶骂说:众秃辈,与畜生何异!不别好人,不知言语,因为这恶口业,从鞞婆尸佛乃至今日,九十一劫,常堕畜生中

此人尔时,即应得道,以愚痴故,自作生死长久;今于佛所心清净故,当得解脱。如是等经,名为出因缘。于何处出?于三藏、摩诃衍中出,故名为出。何名因缘?是三事之本,名为因缘经。  

(此人这时,即应得道,因为愚痴,自作生死长久;因为今天在佛这里心清净,当得解脱。象这样等经,名为出因缘。在何处出?在三藏、大乘中出,所以名为出。为什么叫因缘?是三事之本,名为因缘经。)

本生经者,昔者菩萨曾为师子,在林中住,与一猕猴共为亲友。猕猴以二子寄于师子,时有鹫鸟,饥行求食,值师子睡,故取猴子而去,住于树上。

(本生经:以前菩萨曾为狮子,在林中住,与一猕猴共为好朋友。猕猴把二子托付给狮子,那时有一只鹫鸟,饥行求食,遇到狮子睡,所以取猴子而去,住在树上。)

师子觉已,求猴子不得,见鹫持在树上,而告鹫言:我受猕猴寄托二子,护之不谨,令汝得去,孤负言信,请从汝索。我为兽中之王,汝为鸟中之主,贵势同等,宜以相还!

(狮子醒后,找猴子找不到,见鹫捉在树上,而告诉鹫说:我受猕猴寄托二子,保护他们不谨慎,让你抓去,孤负言信,请你还给我。我是兽中之王,你是鸟中之主,贵势同等,应该把他们还给我!”)

鹫言:汝不知时,吾今饥乏,何论同异!师子知其叵得,自以利爪诶其胁肉,以贸猴子。

说:你不知时侯,我现饥困,何论同异!狮子知道自己不能要回来,就用利爪撕下他的胁肉,以换猴子。)

又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热,菩萨尔时,身为赤鱼,自以其肉施诸病人,以救其疾。又昔菩萨作一鸟身,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非人行处,为水神所睊。

(又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热,菩萨那时,身是赤鱼,自用他的肉施给众病人,以救他们的疾苦。又以前菩萨作一鸟身,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不是人行的地方,被水神捆住。)

水神睊法,著不可解;鸟知解法,至香山中取一药草,著其睊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如是等无量本生,多有所济,是名本生经。  

(水神的捆法,捆着就不可解开;鸟知道解法,到香山中取一药草,放到他的睊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象这样等无量本生,多有所济,这名本生经。)

广经者,名摩诃衍,所谓般若波罗蜜经、六波罗蜜经、华手经、法华经、佛本起因缘经、云经、法云经、大云经,如是等无量阿僧祇诸经,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说。

(广经:指大乘经,所谓般若波罗蜜经、六波罗蜜经、华手经、法华经、佛本起因缘经、云经、法云经、大云经,像这样等无量阿僧祇众经,为了使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说。)

鞞佛略,秦言未曾有经。如佛现种种神力,众生怪未曾有,所谓佛生时,身放大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幽闇之处,复照十方无量诸佛三千大千世界。是时于佛母前,有清净好池,以浴菩萨;梵王执盖,帝释洗身,二龙吐水。

(鞞佛略,中国话的意思是未曾有经。如佛现种种神力,众生怪未曾有,所谓佛生时,身放大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幽闇的地方,又照十方无量众佛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时在佛母前,有清净好池,用来洗浴菩萨;梵王执盖,帝释给菩萨洗身,二龙吐水。)

又生时,不须扶持而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华,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华,树出音声,作天妓乐。如是等无量希有事,是名未曾有经。  

(又生时,不须扶持而行七步,足迹到的地方,都有莲华,而这样说:我是度一切众生老病死的人!地大震动,天雨众华,树出音声,作天妓乐象这样等无量希有的事,这叫未曾有经。)

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又复广说诸义,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所谓四圣谛。何等是四?所谓苦、集、灭、道圣谛。是名论议。何等为苦圣谛?所谓生苦等八种苦。何等是生苦?所谓诸众生各各生处,是中受苦,如是等问答,广解其义,是名优波提舍。

(论议经是,答各种问的人,解释它的道理。又再广说各种义理,如佛说四谛。四谛是什么?所说的四圣谛。四圣帝是什么?所谓苦、集、灭、道圣谛。这叫论议。什么是苦圣谛?所谓生苦等八种苦。什么是生苦?所谓各种众生各各生的地方,此中受苦,象这样等问答,广解它的义理,这叫优波提舍。

如摩诃衍中,佛说六波罗蜜。何等六?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何等是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有二种:一者、具足,二者、不具足。何等是具足?与般若波罗蜜和合,乃至十住菩萨所得,是名具足。

(如大乘中佛说六波罗蜜。那六波罗蜜?所谓布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什么是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有二种:一、具足,二、不具足。什么是具足?与般若波罗蜜和合,乃至十住菩萨所得,这叫具足。)

不具足者,初发菩萨心,未得无生忍法,未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是名不具足。乃至禅波罗蜜,亦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者,有大方便力;未具足者,无方便力。

(不具足是指,初发菩萨心,未得无生忍法,未与般若波罗蜜和合,这叫不具足。乃至禅波罗蜜,也是这样。般若波罗蜜具足的菩萨,有大方便力;未具足的菩萨,无方便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珠12颗的含义
《大智度论》:有诸声闻不信甚深摩诃衍故,不于三藏中集大乘法
​大智度论集注(822)——释观我法二空
无有一法可得,无有一法可缚
佛教基础知识大全(1)
与诸佛菩萨无二最高之境界,就是般若波罗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